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冬病夏治——這裡有一份三伏貼的完整操作指南

冬病夏治是中醫的特色療法,是根據《素問》中「春夏養陽」、「長夏勝冬」的理論發展而來。其中三伏貼是最為大家所熟知的,究其根本,就是將甘遂、細辛、白芥子等中藥碾成粉後,用薑汁調成膏狀按壓成的中藥貼,然後再經過辨證選穴後貼上,膠布固定。但之所以稱為三伏貼,是必須在頭伏、中伏、末伏這三伏的第一天開始貼,每10天貼1次。

拿2018年來說,三伏天為:

頭伏10天:2018年7月17日-7月26日;

中伏20天:2018年7月27日-8月15日;

末伏10天:2018年8月16日-8月25日。

所以今年貼三伏貼的時間就是:2018年7月17日及27日、8月6日及16日這四天, 一般成人每次貼3-6小時,4次為一個療程,最好連續貼3年。

書中這樣描述三伏貼:「三伏貼可疏通經絡、調理氣血、寬胸降氣、健脾和胃、鼓舞陽氣、調節人體的肺脾功能,使機體的免疫功能不斷增強,從而達到振奮陽氣、促進血液循環、祛除寒邪、提高衛外功能的效果。」簡而言之三伏貼可以激發人體陽氣、提升正氣,能提高人體自身免疫力。

為什麼偏偏要選在三伏天呢?

春夏養陽的原則,說的就是利用三伏天裡的熱,把人體毛孔張開,來好好吸收藥性,冬病夏治可以激發陽氣,驅散體內寒氣,對治病有著很好的療效。尤其是在寒冷冬天易複發和加重的病,比如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過敏性鼻炎、慢性腹瀉、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病尤其適宜,因為得這類病的人都有一個共性,就是平時怕冷的陽虛體質。

再來看三伏貼的成分:它主要源自清代《張氏醫通》,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細辛、生薑為基本方。甘遂苦寒,能瀉水逐腫,消腫散結;白芥子辛溫,能利氣豁痰,溫中散寒,通絡止痛;細辛辛溫,能祛風散寒,通竅止痛,溫肺化飲;延胡索辛、苦,溫,能活血散瘀,理氣止痛。整張方多是取辛溫藥性來驅寒以鼓舞陽氣。

但中醫最講究辯證施治,沒有什麼葯是包治百病的,三伏貼也是如此。如果你是濕熱體質,有以下癥狀,那就不適合使用三伏貼:

  • 大便燥結、便後肛門灼熱感;
  • 小便短赤,異味重;
  • 鼻涕或咳痰色黃且質地黏稠;
  • 舌質紅、舌苔乾燥、黃膩。

最後,我們再總結一下適合三伏貼的疾病:

  • 久咳、哮喘、肺痹(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 鼻淵、鼻鼽、喉痹(變應性鼻炎、慢性鼻竇炎、慢性咽喉炎等);
  • 小兒體虛易感冒、反覆咳喘(呼吸道感染)者;
  • 部分骨關節病(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

最後,香港特區腫瘤中心提醒大家,有些人為了追求療效,即使皮膚出現紅腫起泡也捨不得將三伏貼撕下,由於三伏天真的很熱,一般人貼葯後都會感到局部很熱,會發癢,這是屬於正常反應,可一旦皮膚出現紅腫、水泡等,請立即就醫。

對於腫瘤患者是否可以使用三伏貼?腫瘤患者如何使用三伏貼?針對腫瘤患者的三伏貼的配藥成分是否與非腫瘤患者的有所不同?無進展期腫瘤患者是否可以像非腫瘤患者一樣自由選擇機構貼三伏貼?……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