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如何做到早期發現原發性肝癌

原發性肝癌是臨床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全球發病率逐年增長,分別居於全球男性和女性惡性腫瘤發病率的的第5位和第7位,並且在我國高發,發病人數佔全球的55%,是嚴重威脅我國人民的健康和生命的重大疾病之一。

我國的肝癌發病病因比較複雜,主要有肝炎病毒感染,特別是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還有長期酗酒、食物汙染、肝臟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他肝臟代謝性疾病及隱源性肝病,發現時多為中晚期,因此,對於肝癌的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尤為重要。

常規的篩查和監測指標主要包括血清甲胎蛋白和肝臟超聲檢查。根於我國「原發性肝癌規範化診治的專家共識「的建議,對於≥35歲的男性,具有HBV和或HCV感染,嗜酒的高危人群,一般每隔6個月進行檢查。我國大多數原發性肝癌具有病毒性肝炎感染背景,因此,對於中老年男性中HBV載量高者、HCV感染者、HBV和HCV重疊感染者,嗜酒者、合併糖尿病者及有肝癌家族史更需要嚴密觀察。

對AFP>400ug/L而超聲未發現佔位者,應當注意排除妊娠、活動型肝病及生殖腺胚胎源性腫瘤,必要時行CT及MRI檢查。如果AFP升高未達到診斷水準,除了應當排除上述可能引起AFP增高的情況外,還應密切追蹤AFP的變化,將超聲檢查間隔縮短至1~2個月,需要時進行CT及MRI檢查。

「早檢測 早安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