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艾灸到底應該灸多久?什麼樣的灸量才最合適呢?

施灸的灸量與療程因人而異,因病而異

艾灸方法和艾灸的時間應因人因病作相應調整才能發揮其最好的療效。

《醫宗金鑒》上說:「有病必當灸巨闕、鳩尾二穴者,必不可過三壯,艾炷如小麥,恐火氣傷心也;背腰下皮肉深厚,艾炷宜大,壯數宜多,使火氣到,始能去痼冷之疾也。」由此可見,施灸的用量與療效之間的關係十分密切,灸量和施灸的療程直接影響著艾灸的療效。

灸量即施灸的用量,具體就是指施灸時所用的部門。艾炷灸,以每燃完1個艾炷為1壯。《千金要方》中說:「凡言壯數者,若丁壯遇病,病根深篤者,可倍於方數,其人老弱著,可復減半。」《扁鵲心書》也說:「凡灸大人,艾炷須如蓮子,底闊三分,若灸四肢及小兒,炷如蒼耳子大,灸頭面,艾炷如麥粒大;穴若傾側,宜作炷豎,實置穴上,蔥涎粘固。」臨床使用時,可以根據病人具體情況,如病人身體的強弱、年齡的大小、病症的虛實以及穴位的不同來選擇大小不同的艾炷。

具體來講,在給體弱且病程較長的患者施灸時,宜用較小的艾炷,且每次灸的壯數要少。對於身體強壯且疾病初起的患者,在施灸時艾炷宜大,壯數宜多。頭、面、頸、項、四肢末端及胸膈以上的部位,由於肌肉薄淺,最好使用較小的艾炷,且施灸的壯數不宜過多;而在肩部及腰、背、腹、股等下部肌肉深厚處,適合採用大艾炷施灸,且灸的壯數要多。

在臨床上,凡是肌肉薄淺、大血管附近、皮膚皺紋和活動關節部位的穴位都應該避免採用直接灸的灸法,而在肌肉深厚的部位,各種灸法都可以使用。隨年壯即每歲灸1壯,多少歲就灸多少壯。古代醫書中所記載的「數十壯」「數百壯」、隨年壯」多指分次灸治的總和。

採用艾柱直接灸時,以選用麥粒大的艾炷為宜。急性病和偶發病,有時只需灸1~2次即可痊癒;如果是慢性病,灸治的時間相對較長,可以灸1~3個月或半年甚至一年以上;用艾灸進行保健灸時,每個月灸3~4次即可,如果能堅持長期使用,則效果更好。在灸治時,一般來說前3天每天只需灸1次,以後隔1~3天灸1次即可;對於急性病的患者,可每天施灸2~3次;而慢性病的患者,可每隔3~7天灸一次。具體操作,在實際應用中要根據具體情況全面考慮。

艾條灸是以艾條段的長度和施灸的時間作為施灸部門的。用粗艾條施灸時,以燃盡長度3厘米左右的艾條段為1壯,而採用細艾條施灸時,以每個穴位每次灸5-20分鐘為1次的施灸部門。根據施灸方式的不同,艾條灸的施灸量也不同:採用艾條溫和灸時,每次需施灸10~15分鐘;採用雀啄灸時,每次每穴需灸5分鐘;採用迴旋灸時,每次需灸20~30分鐘;而實按灸(雷火神針、太乙神針)的施灸時間為每次每穴實按在穴位上1~2秒,每個穴位需按10次;採用溫灸器灸(溫盒灸)時,施灸時間需達到20分鐘左右。

燈心草灸以每爆1次為1壯,每個穴位每次可灸1~3壯。線香灸每次每個穴位需灸3~5分鐘,其具體操作方法與雀啄灸相同。

《針灸資生經》上說:「下經雲,凡著艾得灸瘡發,所患即差,不得瘡發,其疾不愈。」由此可見,古人使用灸法時,多採用瘢痕灸或發皰灸,而且認為每灸必須化膿,病才能痊癒。採用艾灸療法進行治療時,必須達到一定的溫熱程度,才能有療效。如果只是用艾煙熏烤,只能使表面皮膚溫熱而不能直達深處,是達不到治療目的的。大家需記得這些要領,將艾灸發揮其最大的療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