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在上海,千萬富豪如今過得這樣 ......

作者:柯談

2018年1月份,胡潤在《2018至尚優品—中國千萬富豪品牌傾向報告》中再次提及國內財富自由的門檻:一線城市的高淨值人群認為1.3億可以達到財富自由,而億萬資產高淨值人群認為3.2億才能達到財富自由。截止到2017年1月1日,中國大陸擁有千萬資產的“高淨值家庭”數量達到147萬。

在上海,千萬富豪如今過得這樣 ......

數據本身我沒有異議,只是認為千萬資產真心配不上所謂的“高淨值家庭”這一光榮稱號,因為,在上海,1000萬也只是剛剛邁過溫飽線而已!上海市區(外環線內)地段尚可、品質尚可的一手房單價至少10萬起,市中心的非學區老破小最低也要7萬起步。所謂千萬資產,不過是一套還算體面的普通住房而已,根本談不上高淨值。

1

2017年末,上海市常住人口為2418.33萬,其中,戶籍常住人口1445.65萬人,外來常住人口972.68萬人。在戶籍常住人口中還有至少30%以上屬於近年來落戶上海的外地人。也就是說,在上海常住人口中60%是外地人,上海是名副其實的移民城市。

這些新移民大多在上海沒有根基,沒有祖產,沒有動遷,僅憑一己之力在上海灘打拚,能安家落戶已屬不易,能夠功成名就的更是鳳毛麟角。我的一位同事,年資12年,當初是以江蘇省縣級市高考狀元的身份考進上海交大來上海發展的。2008年,在雙方父母資助下首付60萬貸款120萬在老靜安購買了一套20年屋齡90多平的老破大電梯房,一家五口三代同堂居住其中,目前房產市值950萬,實際人均居住建築面積不到20平,這套千萬房產是他一家老小唯一的資產,雖然環境不好、雖然沒有學區、雖然電梯老壞,看不上卻又不能賣,想改善卻又換不起,手頭一兩百萬的現金在房價面前根本一文不值。

在上海,千萬富豪如今過得這樣 ......

上海的生活品質和生活舒適度遠遠低於很多二線城市。因為在決定生活品質的充分必要條件方面,比如工資收入、商業繁榮度、交通便利性、環境舒適度、教育醫療覆蓋面,上海相較於二線城市優勢並不顯著,但是房價卻是二線城市的好幾倍。我的一位大學同學在上海生活了7年之後,舉家搬遷至重慶,2015年在重慶觀音橋用220萬購買了一套260 平的三層複式,還送50平的露台養魚種樹。去年他回上海出差,再次看到當年他無限仰慕卻又買不起的小區時瞬間嗤之以鼻,可以理解,因為在上海能夠達到他重慶同樣居住品質的小區至少15萬以上。

2

在上海,本地人家庭在雙方父母都有住房的前提下,買一套是自住婚房,買第二套是孩子學區房,大學畢業後學區房就要置換成婚房。所以,本地剛需至少需要兩套房。

新上海人家庭買一套是自住婚房,買第二套是父母養老房,買第三套才是孩子的學區房和婚房。所以,新上海人剛需至少需要三套房。

然而房產的價值只有在賣出和出租時才能體現。自住房相對於剛需來說只有使用價值,沒有交易價值和租金收益,只有居住屬性,沒有金融屬性。換言之,唯有空置房才具備價值和金融屬性。所以說,想要靠房產有所收益就必須在自住房之外,盡可能多的擁有空置房產。在上海,本地人家庭擁有3套房,新上海人家庭擁有4套房才能獲得房產收益,獲得房產增值帶來的紅利。

客觀的量化標準就是:本地人家庭1套是溫飽,2套是小康,3套才是富裕。而新上海人家庭1套是定居,2套是溫飽,3套是小康,4套才是富裕。所以,在上海,溫飽線為1000萬,小康線為2000萬,富裕線為3000萬。資產1000萬僅僅是掙扎在溫飽線之上的剛需客、偽富豪,在通往財務自由的路上只是剛剛邁出了第一步而已。

3

在上海,這些所謂的“千萬富豪”生活精打細算,不敢奢侈浪費,上班兢兢業業,整日提醒吊膽。掙錢還貸、攢錢買房,不停的改善著居住條件。

他們永遠在奔波,永遠在忙碌,不是在買房,就是在攢錢買房的路上。他們能夠堅持下去的唯一理想就是,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讓孩子將來可以少買一套房。

在上海,千萬富豪如今過得這樣 ......

這些“千萬富豪”身處繁華都市、置身現代社會,卻依然奮鬥在解決原始居住需求的路上。這些“高淨值人群”身價千萬、身陷房產,銀行的存款卻少的可憐。

他們畢生的積蓄不是留給自己,不是留給孩子,而是留給銀行,留給政府大力支持的開發商。

4

但是,目前的政策是,鬍子眉毛一把抓,剛需、投資一起打。管你首套還是5套,管你自住還是出租,政策全部收緊,利率全部上浮,說好的滿足首套,說好的支持改善,全部變成了遏製投機。

別和我說1.3億,別和我說3.2億,財務自由不是溫飽階層可以隨便討論滴。慶幸的是,我們活在上海,一個開放包容不缺奇跡的城市,可悲的是,我們也住在上海,一個奢靡浮華毫不友善的城市。

距離2020年還有3年,上海那些仍然掙扎在溫飽線上的“千萬富豪”們,希望你們能跟上全國人民的步伐,砥礪前行、艱苦奮鬥、共同邁入小康社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