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財政部被曝黑歷史:注資金融機構是摘央行桃子

  新浪財經編者按:

  近日,央行和財政部掀起了一場“金融與財政”的大討論。新浪財經借此發起征文:我為央媽和財政爸來勸架。誠邀各位專家、學者、機構一起共同探索解決之道,尋找化解分歧的出路。以下為新浪財經獨家獲權刊登,以饗讀者,謝絕轉載。(歡迎發文到[email protected]

  作者/賀江兵 (作者為獨立學者)

  “財稅從來沒有積極過”。這是時任國家資訊中心首席經濟師范劍平先生五年前一個論壇上公開說過的一句話。

  “預算軟約束不消滅了,財政積極更可怕。中央層面有樓繼偉(前財政部長)這些明白人把控一點,地方政府積極過頭了。”范劍平最近表示。

  但從最近財稅系統人士反駁央行研究局局長徐忠的文章來看,批駁的軟弱無力,不值一駁。從歷史上看,財稅消極是個事實,更多拉動經濟增長是靠的寬鬆的貨幣政策,並且,財稅用消極的財稅政策對央行的貨幣政策起到過銷蝕的作用。徐忠說的財政注入金融機構的資金存在虛假注資也是事實。

  財政注資金融機構

  是摘央行的桃子

  財政部對國有商業銀行改革消極,在國有銀行改革成果後摘桃子。

  2002年2月,第二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必須把銀行辦成現代金融企業,推進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的綜合改革是整個金融改革的重點”;“無論是充分發揮銀行的重要作用,還是從根本上防範金融風險,都必須下大決心推進國有獨資商業銀行改革”;“具備條件的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可改組為國家控股的股份製商業銀行,條件成熟的可以上市”。此後,降低不良資產、實行審慎原則的會計制度,到實行股份製,再到上市這“三步走”的改革步驟已成共識,隨後的銀行業改革基本遵照這一思路。

  2003年,為了改革當時的銀行業監管體制,國務院決定設立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同年4月28日,中國銀監會正式掛牌;12月27日,《銀行業監督管理法》頒布。

  2003年10月,十六屆三中全會決議進一步明確,選擇有條件的國有商業銀行實行股份製改造,加快處置不良資產,充實資本金,創造條件上市。走股份製改造之路,是當前國有銀行走出困境的戰略抉擇。

  本來,應該由財政部出資給中國銀行和建設銀行注資,然後股改上市的。但是,據這兩家銀行的高管對包括筆者在內的金融記者介紹說,當時的財政部門對注資這兩家國有商業銀行不僅不感興趣,而且,抵觸情緒很大。

  當時,中國和海外媒體充斥著“中國銀行業技術性破產”的說法,時任財政部長對這兩家銀行的高管說,“靠財政注資的話,你們虧完了怎麽辦?”看法跟中外媒體和一般小散戶的見識不分高下。

  由於財政部堅持不注資,改革時不我待。在這種情況下,時任央行行長周小川和副行長兼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郭樹清(現任央行黨委書記、銀監保會主席)經批準用外匯局出資組建國家級金融投資公司。2003年12月16日,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注冊成立。

  2004年1月6日,在央行和國家外匯管理局主導下,中國創造性地運用外匯儲備注資大型商業銀行:由匯金公司拿出450億美元外匯儲備(合計3724.65億人民幣)注資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並引進戰略合作夥伴,國有商業銀行股份製改革拉開序幕。

  在看到建行和中國銀行成功上市後,財政部忙不迭地要出資入股工商銀行農業銀行。此處不再提。

  2007年9月29日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投公司”,即中國主權基金)成立後,匯金公司變更為中投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公司原定位不變。

  徐忠文章中稱“財政部虛假注資”,金融機構自己給自己注資一點不假,從央行手中把對中國最主要的金融改革最大的果實(包括四大國有銀行股份)囊入其中是歷史的事實。

  歷史上,財政部對推動中國國有商業銀行改革沒有發起和推動,作用消極。國有銀行在改革之初,外資銀行總會以此壓價,理由很簡單:你們自己的財政部都不看好你們,怎麽能賣個好價錢?

  央媽一直很努力

  財稅從來不積極

  經濟下滑是不爭的事實,央行動用了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各種對銀行的借貸便利到今年三月中國廣義貨幣M2達到174兆元人民幣超過了美國和歐元區之和。

  央行的放水不會被商業銀行精準地投放出去,因為中國過高的稅費,銀行一般都不會投向實體,一般會空轉,或者投向地方政府的融資平台。

  筆者早於徐忠三年半公開撰文持續批評過財稅部門的消極財稅政策。

  曾記否?在2014年,國際油價暴跌,發改委每次降低油價都要開證一次燃油稅,在第三次開證後,筆者忍無可忍撰文寫了《燃油稅銷蝕了積極的貨幣政策》公開批評財稅政策,在那之後,降低油價才沒有再開征燃油稅的。(財稅部門曾準備撰文反駁我的觀點,但是指定記者採訪的所有專家都無法反駁我的文章,記者最後找我本人問我怎麽反駁我的文章,十分好笑。)

  筆者在那篇文章中對財稅部門的批評,對於所謂的財稅人士反駁徐忠的文章,依然具有殺傷力: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面對經濟下滑,一般都會采取積極的財政政策和寬鬆的貨幣政策配套使用,至少啟用一方,但另一方不能拖後腿。從過去的一年多來看,央行實施的貨幣政策雖名為“穩健”實為積極寬鬆;財政政策口號是“積極”實為穩健甚至是消極的。

  石油價格的重要性眾所周知,石油價格的下跌對經濟增長的意義也是顯而易見的。1月17日,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曾表示:“我們用CGE(一般均衡)模型的估算結果是,如果年均油價降低10%,我國年均實際GDP增速可因此提高0.12個百分點。”馬駿先生的模型顯然沒有計算油價下跌後,財政部三次提高了燃油消費稅,汽油消費稅從1元/升提高至1.52元/升,柴油從0.8元/升提高至1.2元/升。

  這樣,石油價格雖然下跌,但是,加上稅收,油價跌幅有限。加稅無論在哪個國家都是嚴重的財政緊縮政策,勢必讓積極的貨幣政策大打折扣,更致命的是,極大壓縮了貨幣政策太空。

  之後,筆者曾撰文明確指出財稅政策拖央行貨幣政策的後腿

  筆者的《金融的真相》和《經濟的假象》中有三章呼籲減稅費,撰文呼籲了十年,美國總統川普減稅了。讓我很驚奇的是,川普主張的對個稅的主張跟我在2014年呼籲中國減稅的等級都一樣。最後雖然被參眾兩院修改,但是,川普的減稅是真正的減稅。我多次撰文呼籲降低個稅的關鍵不在於起徵點,而是降低稅率,他們(美國)做到了,並與今年初啟動了。

  在當下,美國減稅會讓很多美資和代工企業返回美國,富士康已經在美國投資一百億美元建立工廠,稅率戰才是決定中美經濟的關鍵。富士康的這個廠到美國去了,在美國交稅;中國稅率高,但是,那一百億美元的工廠在中國交稅額度為0,在美國交稅,這就增加了美國稅收的稅基,這是很客觀的理解拉斐爾定律了,降低稅率可以增加稅收。

  福耀玻璃的創始人曹德旺先生早就說過,美國除了勞動力成本略高,電費、石油、原材料等都比中國便宜很多,稅費低的多。

  隨著,美國經濟的過熱,美聯儲加息毫無懸念,加息和減稅會讓美國企業把利潤轉回美國,全球製造業會重新回到美國。

  五年前,國家資訊中心首席經濟師范劍平先生在中國巨集觀經濟論壇(2013年中期)論壇上所做的預測全中。筆者清晰的記得,范先生當時氣憤的說,“財稅部門貪得無厭,經濟下滑企業困難,不僅不減稅費,還橫征暴斂。”

  徐忠說的一定沒錯,近幾年減稅政策不少,但是企業和居民缺少實實在的獲得感,有的企業稅負不降反增。

  非要等到企業都搬遷到美國去擴大美國的稅基,無地徵收,才減稅?

責任編輯:陳永樂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