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藝術家張凱:十年,關於“貓”的挪用與隱喻

▲藝術家張凱

在一個空房間裡,早晨,陽光撒在一張畫布上,上面描繪的是一隻睜著圓圓的眼睛的貓。畫布前面,一位年輕俊朗的藝術家正握著一支極細的筆,刻畫著貓的毛發。貓的眼睛清澈透亮,眼球上反射出這位藝術家所在的空蕩蕩的房間,和一扇窗戶。隨著太陽光的變化,藝術家移動著自己的身體,以調節最好的角度作畫。等待太陽落山,一天的工作便結束了。就這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複一日,年複一年,這位藝術家畫著一隻貓,十年過去了。

▲藝·凱旋畫廊 張凱個展“禮物”現場

中國當代藝術在過去的十年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受資本支配的市場,以及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左右著當代藝術家的創作。對藝術家在同一媒介上進行持續探索帶來挑戰,對從事繪畫這一傳統媒介的藝術家而言更是如此,而這其中,在十年間堅持同一題材創作的藝術家幾乎難以見到。張凱便是這樣一位藝術家,85年出生的他年紀不大,卻已經畫了十年的“貓”,在豐富多樣的當代藝術影像中,他的畫乍看起來並不吸引眼球,似乎仍是卡通、超級寫實等這些風格的延續,但藝術家扎實的油畫功底卻能讓看過他作品的人過目不忘。而進入他繪畫的世界中,會發現他對中、西方藝術史有著豐富的理解,並從中生發出了個人的審美傾向,蘊含著他對於時代質樸而深刻的思考。

張凱喜歡貓,說不上什麽特別的理由。也許是因為這個動物身上透出的優雅、安靜、神秘的氣息,與張凱畫中所呈現的安靜、神秘、詩意的氛圍相契合,而看久了他筆下的貓,亦多少帶有他本人的特質。

▲藝·凱旋畫廊 張凱個展“禮物”現場

6月23日,張凱在藝·凱旋畫廊舉辦了他最新的個展“禮物”,展覽記錄了他十年的創作歷程。十年來,無數隻“貓”從他筆下“誕生”,通過他細膩的手法,為每一隻筆下的貓賦予了鮮活的生命。這樣細致的工作也使他成了一位低產的畫家,每年只能完成十張不到的作品,以至於作品量總是無法滿足藏家的需求。張凱也是借著展覽,得以看到自己十年前的作品。

▲藝·凱旋畫廊 張凱個展“禮物”現場

展覽上一件完成於2007年的《貓》是張凱最早開始畫的貓,與十年後2017年的作品《空想》中的“貓”形成了對照:前一張更接近現實中的貓,後一張則更多地可以看作是張凱精神世界的自我投射。

在十年的創作過程中,張凱的藝術創作主要分為兩條路,一是對經典大師作品的挪用,二是精神上的“隱喻”敘事。在許多作品中,兩者則是常常交融在一起。

▲張凱 《貓1》50x40cm 布面油彩 2007年

▲揚·凡·艾克為妻子畫的肖像作品

早期,張凱的作品更傾向於直接的挪用。正如《貓》這件作品,借用了揚·凡·艾克描繪其妻子的一幅肖像作品,張凱直接將畫中人物的臉換成了貓的形象。揚·凡·艾克是張凱非常喜歡的一位畫家,他被稱為油畫之父,對油畫技巧縱深的發展做出了獨特的貢獻,這樣的挪用,既是對大師的致敬,亦為張凱如此扎實的油畫功底找到了溯源。

▲揚·凡·艾克, 《阿爾諾芬尼夫婦像》

創作於1434年,藏於倫敦國家畫廊

揚·凡·艾克最具代表的作品:《阿爾諾芬尼夫婦像》,描繪了一對正在舉辦訂婚儀式的男女的正面肖像,作品令人驚歎的細節以及藝術家高超的繪畫技巧體現在他們背後的鏡子中。在鏡子裡,可以看到這對新人的背影,前來觀禮的親朋好友們,一扇窗戶以及房間中的一切細節。通過這一面鏡子,這對新婚夫婦的生活被真實地展現在觀眾面前。張凱的作品很好地借用了這種方式,透過貓的眼睛,反射出了藝術家所在環境,尤其是貓眼睛所反射出的窗戶與揚·凡·艾克鏡子裡的窗戶如出一轍。通過這樣細致巧妙的挪用,不僅體現出張凱超人的油畫技法,也讓我們看到了他在繪畫上的天分。

▲張凱 《空想》 60×60cm 布面油畫 2017年

在《空想》這件作品中,“貓”的形象發生了演變,它已經不再是一隻現實中的“貓”,在用色上更加單純,也很難找到藝術家直接的挪用痕跡:畫中的貓擁有圓圓的眼睛,紅色的鼻子······很像陪伴著80後一代長大的與卡通形象;它的著裝是出自文藝複興時期非常流行的拉夫領,這樣的著裝與姿態在西方眾多畫家的筆下都出現過。在這件作品中,傳統、經典、當下的多種元素相互融合。細看之下,一顆晶瑩剔透的淚珠從貓的眼裡流出,似乎在訴說著觀眾不可知的憂傷,亦透出了某種對當下神秘的隱喻。

▲張凱《伊裡絲與獨角獸》100×100cm 布面油畫 2018年

▲張凱《掌中的伊裡絲》80×80cm 布面油畫 2018年

和許多大師的作品一樣,張凱作品中所使用的形象都具有不同的隱喻。在《伊裡斯與獨角獸》、《掌中的伊裡斯》這兩幅作品中,張凱借用彩虹這一圖式表達了自己對於藝術理解的隱喻。伊裡斯是古代希臘神話中的彩虹女神,被認為是神與人的中介。張凱作品中的彩虹亦像是一個中介的存在。在光學原理中,彩虹是經過折射與反射的光線,由於視角不同,每個人看到的彩虹其實都是不同的。這正如張凱對於藝術的理解:藝術就像一面鏡子,不同的人通過它反觀到自己的內心。在張凱看來,藝術不像文字,直接帶給人外源性的影響,而是對自我的內觀與審視,這是藝術最重要的一個價值。

▲張凱《翩翩逐晚風》40×30cm 布面油畫 2018年

初看張凱的作品,會以為他只是受西方古典繪畫的影響,事實上,他也極其鍾愛中國傳統繪畫的圖式及精神,其作品中經常會出現對中國傳統的挪用。比如《翩翩逐晚風》這件作品的名字,借用了宋徽宗的一首詩。裡面縈繞在貓周圍的蝴蝶似是對詩句“舞蝶迷香徑”這一意境的描繪。有意思的是,作品中的貓採用的是西方古典油畫中經典的側面肖像的圖式。在繪畫時,貓成為一個載體,幫助張凱自由地穿梭在多重的平行時空中,有時是對中國傳統意境的借用,有時是對西方經典形象的“演繹”。

▲張凱作品素描稿

張凱的作品必須看原作,否則會遺失掉許多細節的內容。比如貓的毛發,他往往會畫上四、五層,每層用到的筆不同,隨著細節的刻畫用筆會越來越細,用色上也越來越飽和。為了將每一幅表現的更完整,張凱在作畫前都會先畫一個素描稿。通過這樣的刻畫,張凱得以將其精神世界中的現實展現在觀眾眼前。它們不是客觀的事物,卻是張凱真實的內心寫照。

▲張凱《小世界》30×25cm 布面油畫 2018年

展覽中另一幅作品《小世界》,揭示出了其豐富的內心。在這張作品中,貓背對著觀眾,他身上有一對翅膀,望向遠方的一顆星球,仿佛那是另外一個遙遠的美好的世界。這樣的“眺望”正如張凱對過往大師的仰望,在張凱的畫裡,不只是簡單的對大師影像的挪用,而是通過進入大師的精神世界,乃至大師所處的那個時代,與自己所處的時代產生對話。

在張凱看來,西方繪畫的發展中,有關挪用這種創作手法有一條線性的線索,從卡拉瓦喬到德裡克·凡·巴布倫、在到維米爾、達利,可以看到他們之間的挪用,但在情緒上,在主體的表達意識上,又有新的變化,與他們各自所處的時代產生關聯,生發出新的意義。

▲張凱 《捉迷藏》 120x120cm 布面油彩 2017

▲《丘比特的勝利》,1602年,意大利,卡拉瓦喬,

布面油彩,156x113cm,柏林國家博物館藏

《捉迷藏》這幅作品,是一張典型的對大師經典圖式的挪用。畫中室內的布景:方格子地板,與紅色的簾子,是張凱畫面中的經典搭配,源自他所鍾愛的大師維米爾。在主角“貓”的身後,牆上是對卡拉瓦喬的作品《丘比特的勝利》的重新寫照。貓身體的前面是一顆月球,營造出一種超現實主義的氛圍,但張凱的“超現實”並非達利式的光怪陸離,而是多了一份樸素與神秘的氣息。

▲張凱《林泉高致》120×120cm 布面油畫 2018年

與《捉迷藏》相對的,是《林泉高致》,在這幅作品中,張凱直接挪用了郭熙的《早春圖》。這是張凱最鍾愛的一位中國畫家。畫中的山水並非寫於現實,而是“遷想妙得”,描繪的是郭熙內心的風景。這與張凱作品的表達相似,既有現實的客觀製約,又有個人主題的表達,看似矛盾對立的二者在張凱的作品中卻達到了統一與融合。

▲張凱《禮物》80×100cm 布面油畫 2018年

張凱的每一次展覽都會用一張同名作品命名,此次在藝·凱旋畫廊的個展“禮物”正是源自其中展出的一幅作品。在這幅作品中,畫面被對等分成兩部分。一部分隱藏在紅色的幕簾內,從中伸出一隻貓的手,握著一束花,準備送給另一半畫面中的貓。而這隻貓的眼睛正打量著這束花,似乎在考慮要不要接受?在張凱看來,從現代主義開始,各個流派、風格的藝術集體大爆發,所有人類歷史上有關藝術的創新都在這一時期得到了集中體現。但杜尚的出現打破了這一切,由他開啟的藝術領域的後現代主義,完全打破了藝術與非藝術的界限,他說提倡的“什麽都是藝術,什麽都不是藝術”,使藝術創作成為一種虛無的存在,藝術也就變得沒有意義了。然而,對今天的當代藝術而言,後現代主義所留下的“遺產”成為了一個禮物,它將一切禁忌打破,當代藝術家開始在這片廢墟中重建一個花園,這也可看作張凱一直堅持繪畫的意義所在。

▲張凱 《一鹿上有你》100x100cm 布面油彩 2013

▲張凱 《那心中的美麗》 120×100 布面油畫 2011

▲《早春圖》 絹本,設淺色 158.3X106.1CM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在《那心中的美麗》與《一鹿上有你》這兩幅作品中,可以看出張凱對於藝術一直以來的態度。在這裡,張凱的貓更多地具有自我的指代。《一鹿上有你》中,貓騎在一隻鹿上,作品名取自“一路上有你”的諧音,張凱說,很感謝自己這一路上都有藝術的陪伴。而在《那心中的美麗》中,畫中的貓雙手合十,對著前面一本書,上面是郭熙的《早春圖》,在貓的背後,張凱依然描繪了郭熙的《早春圖》中的山水,技法上既體現了中國傳統山水的意境,又有西方風景畫技巧中的遠近透視,與近景中的鵝卵石產生對比。通過這種中、西方對比的手法,一個深遠、廣闊的世界展現在觀眾眼前。十年來,張凱用這樣的挪用手法與隱喻的敘事,借用一隻貓的形象,將其個人豐富的內心世界,以及藝術所能企及的更深的精神境界囊括於其中。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