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首富逼你去冒險

李河君在給小股東們畫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大餅。此前的現金私有化方案一旦落實,就是李河君一個人在為這張大餅而賭,而一旦變成了股票置換,就成了李河君帶著眾多小股東一起冒險。

文 ? 黃瑩

編輯 ? 成靜衛

在被香港證監會勒令停牌近4年後,曾經的大牛股漢能薄膜發電集團想到了一個起死回生的新辦法。

2月26日,漢能薄膜發電集團(0566.HK,下稱“漢能”)聯合其控股股東漢能移動能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公布了最新的私有化方案公告。

區別於此前漢能宣傳的現金私有化方案,此次公告中私有化的方式變成了“股票置換”,原有股東將獲得一家新公司股份,之後這家新公司會在A股尋求上市。

這也意味著漢能創始人李河君的資本冒險,要拉上現在的小股東們。

?漢能移動能源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 李河君

對於漢能和股東來說,這次私有化或許是“在最壞的情況下找一個好一點的方案”。然而,也有一位業界資深律師告訴市界,股票置換方案對於小股東來說具有很大的風險性。

折騰了好幾年,現在的漢能是否已經脫胎換骨,它換個馬甲到A股講故事是否會被認可?

01

深陷關聯交易泥潭

憑借領先的薄膜太陽能技術,漢能一度是公眾眼中最耀眼的新能源明星股,李河君在2014年胡潤內地富豪榜中排名第三。在2015年2月發布的“2015星河灣胡潤全球富豪榜”上,李河君以1600億元的財富規模躍升為中國內地首富。

高光時刻延續的時間太短。2015年5月20日,漢能股價在半小時內暴跌46.95%,被迫短暫停牌。

李河君在一次公開採訪中回憶起停牌當日,“當時我正在河北郊區做演講,因為對公司有信心,並不覺得這是一件很大的事情,我還和秘書講tomorrow is another day。”

之後的事情遠遠卻超出了李河君的控制。

臨時停牌後,漢能遭到了香港證監會的調查,並被質疑存在大量關聯交易。由於漢能拒絕提交相關財務數據,當年7月15日,香港證監會指令港交所暫停漢能股票交易。

氣急敗壞的漢能發布公告,稱香港證監會要求其停牌的決定是基於不公平及不合理的基準,不符合股東及公眾投資者的利益。

顯然,反對是無效的。漢能究竟因為什麽原因停牌,如何才能複牌?

2017年1月23日,香港證監會對漢能提出了兩個複牌的必要條件,其一,明確提出漢能創始人李河君等五位董事不得再參與公司管理;其二,要求漢能公開刊登一份披露文件,提供關於該公司一切經營活動、資產狀況、負債情況、財務表現乃至未來發展前景的詳細資料。

香港證監會表示,采取上述行動是因為漢能薄膜與漢能控股之間自2010年以來有過多宗非常重大的關聯交易。

觀察漢能的運作模式,不難發現,李河君將光伏產業分為上、中、下遊三個板塊。上遊是上市公司漢能薄膜發電,負責研發生產;中遊是和各地方政府合作的產業園,負責產品的拚接;下遊是經銷商,負責售賣產品。

在上遊研發領域,一位光伏行業的專家告訴市界,因為使用薄膜發電技術,在相似產品上,漢能的產品缺乏價格競爭力。為區分傳統市場,漢能還推出了一系列吸引眼球的新產品,目前應該說處於預熱階段,例如背包、家居用品等一些小物件,但是這些產品只能說是有小亮點,而不是必需品,如果想要消費者買账,必須深耕市場,這需要很長時間,但是如果吸引不到,在市場份額上肯定要差。

在下遊的銷售領域,漢能被多次爆出經銷商退款的消息,在“漢能”百度貼吧中,經銷商更是抱怨“漢能(產品)賣不動”。與此同時,有用戶爆料說,漢能產品遠遠達不到廣告說的發電量,涉嫌虛假宣傳。

那麽,究竟什麽支撐了這個企業曾經高達3000億的市值,不得而知。

漢能停牌一周年之際,2016年5月20日,李河君辭任公司執董事及董事會主席之職務。2018年4月3日,漢能發布複牌進展最近公告,表示證監會提出的第一個複牌條件已經在2017年9月4日完成。至於第二個複牌必要條件,本公司亦已完成工作,於2018年4月3日將披露文件正式提交到證監會。

面對外界關於關聯交易的質疑,李河君卻將矛頭指向了未知的做空者,他曾公開表示,感謝做空者,是它們讓上市公司脫胎換骨,煥然一新,並稱漢能對關聯交易依賴度已大幅度降低。

無論李河君選擇反對還是妥協,漢能的複牌似乎遙遙無期。

02

帶上小股東一起冒險

2018年11月23日,漢能移動能源(漢能的控股股東)發布公告:鑒於漢能停牌已經超過三年,出於對中小股東利益的保護,經漢能移動能源第二屆第七次董事會批準,公司決定對持有上市公司股票的所有投資人發出私有化要約,收購價格為每股不低於5港元,以現金收購或股票置換,私有化之後公司擬在國內A股上市。

之後,李河君在一次公開採訪時表示,“(現金私有化)是出於我們對自己的信心,因為我們以每股不低於5港元要約,等於是我們自己覺得我們股票肯定超過2100億市值。”

停牌前的最後一個交易日(2015年5月20日),漢能薄膜發電收報3.91港元,總股本412億股,市值1648億港元,李河君實際持股73.96%。若以現金收購方式私有化,據相關機構測算,漢能其他股東如果都選擇退出,則意味著漢能移動能源需要拿出536億港元。

當時,“漢能大股東是否能拿出500多億港元進行私有化”成為光伏行業以及資本市場的焦點。

無論是小股東,還是吃瓜群眾,只等著漢能現金私有化方案的頒布。但等呀等,等來的卻是一份“以股置股”的方案。

2019年2月26日,漢能發布了最新的私有化方案公告,宣布漢能的現有股東將以“股票置換”的方式,獲得一家新公司股份,之後這家新公司會在A股尋求上市。也就是說,明確為非現金收購。

誠如公告上多次出現,大寫加粗的風險警示,一旦漢能A股上市失敗,就意味著小股東所持有股票不能流通變現,形同廢紙。即便是上市了,大部分股票也將面臨首次公開發售後禁售期限制,股價更是難以保證。

有疑似漢能小股東的網友提出“以股換股”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如現在提出的私有化方案得以實施,小股東的股票將面臨一個危險的監管空白期,因為私有化後投資者將失去香港證監會的保護,而在A股上市前,又得不到中國證監會的保護,特殊目的公司的注冊地是在中國法權管理範圍之外,轉入之後更難預測。因此,在充滿各種不確定的情況下,獨立股東的處境危險。

投資者認為,李河君這是給小股東們畫了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大餅,此前的現金私有化方案一旦落實,就是李河君一個人在為這張大餅而賭,而一旦變成了股票置換,就成了李河君帶著眾多小股東一起冒險。

有投資者在網上呼籲:香港證監會應承擔起保護投資者的責任,認真細致地對漢能的私有化方案進行審核,不能一放了之;強烈要求漢能集團恢復原來的5港元回購選項,給獨立股東一個選擇; 強烈要求漢能集團在私有化回歸A股方案中增加:“如A股上市失敗,則漢能集團將現金收購存放於SPV公司中的全部獨立股東手中股票。”

03

一戰成名的內地首富

李河君素愛冒險,如果不是如此,中國商業史上恐怕也不會有這個傳奇人物。

早在李河君大學求學期間,他便展露出其商人天性,開始通過賣電子產品、玩具等賺錢。

等到大學畢業後,他從老師那裡借來五萬塊錢作為第一桶金。此後的李河君搞過計算機,也乾過運輸,但都沒有成功,最終,積累了豐富創業經驗的李河君進入了能源行業,涉足水電站項目,從此,開啟了日後他時常提及的漢能的第一個八年故事。

這個故事起源於2001年,當時,正值民營資本投資建設中小水電站的高峰時期,中央某部門組織企業家赴雲南投資考察水電資源項目,34歲的李河君很快看準時機,在沒有先例、沒有把握、更不知道結果的情況下,決定在金沙江上遊規劃建設一座裝機容量為300萬千瓦的金安橋水電站,這是國內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由民營資本投資建設的百萬千瓦級特大型水電站項目。

在日後的採訪中,李河君回憶說,這是一座比葛洲壩大10%,比美國胡佛大壩大30%的水電站,當時全中國的人都在笑話我,覺得一個民營企業不可能建成,但是漢能愣在海拔2500米的山溝裡蹲了八年,最高峰時一萬人同時施工,投資200多億,最終金安橋水電站建立起來了。

事實證明,李河君的這次冒險性價比極高。在金安橋水電站建成之後,李河君便開始名聲大噪,而金安橋水電站成為了他流動的印鈔機。

李河君並沒有止步於此,2009年,42歲的李河君開啟了他的第二個八年故事。這一次,他看上了光伏行業,看上了薄膜發電技術。

?薄膜太陽能發電技術應用於可穿戴裝備等民用領域

在李河君看來,薄膜化、柔性化才是未來太陽能發展的趨勢,太陽能薄膜發電將引領終極能源革命,徹底顛覆了人類傳統利用能源的方式,從而使人類工業化流程再造。

當時在國內,由於缺乏核心技術和經驗,薄膜發電成本非常高。如果漢能想走這條路,就意味著憑借一己之力,建成一個產業鏈。對於漢能來說,這又是一次極大的冒險。

但李河君沒有遲疑,2012~2014年,為了加快研發速度,李河君帶領著漢能走上了先收購、後研發的道路,先後收購了德國Solibro、美國MiaSolé、Global Solar Energy和Alta Device s四家世界技術領先的薄膜太陽能企業,買下了薄膜發電行業最先進的技術。

隨後,經過幾年的技術整合和自主創新,漢能直接掌握了世界上最領先的薄膜太陽能技術,並在短短3年間實現了技術趕超。

自此,漢能成為了公眾眼中的明星企業,其控股的上市公司漢能薄膜發電成為港股中的新能源明星股。2013年,漢能股價大漲131.34%;2014年,漢能股價大漲262.58%。

2014年,李河君以1250億元的財富,位列2014胡潤百富榜中國大陸第三位,宗慶後、馬化騰、李彥宏等當年都被他甩在身後。

04

屋漏偏逢連夜雨

隨著公司股票被香港證監會勒令停牌,李河君的輝煌也戛然而止。

複牌無期的漢能在第三方合作方面屢受打擊,很多業務進入停滯階段。

2015年11月,漢能薄膜發電失去了與宜家在歐洲銷售太陽能面板的合約。宜家在聲明中提示所有購買漢能產品的用戶,今後與漢能英國售後服務聯繫。

2016年5月3日,漢能發布公告,由於新華聯控股有限公司未能在最後完成日期或之前滿足股份認購協議的先決條件,二者之間涉及金額54.6億港元的股份認購協議失效。漢能最大第三方客戶夥伴棄漢能而去。

而關於漢能的流動印鈔機——金安橋水電站,有媒體報導,金安橋水電站電費收費權被反覆質押,據不完全統計,國開行,農業、交行、建行、中行、中信銀行等多家金融機構都曾以電費收費權作為擔保,向金安橋水電站發放貸款,這個營收30億元的印鈔機背上了至少140億元的債務。

?金安橋水電站(來源:官網)

此外,有漢能供應商向市界爆料,目前與漢能在2018年簽訂並履行了的諸多項目,均已經超過付款期限,並已經升級到嚴重違約程度,雖然漢能對此積極解釋,態度誠懇,但是仍表示資金困難,因為需要支付的對象太多,要排隊付款。

債台高築的漢能甚至打起了員工的主意。

因為資金緊張,2018年7月份,漢能系曝出了一起“強製員工購買理財產品”的新聞。一個從漢能離職的員工告訴市界,為了複牌,漢能要求員工購買非公開定向發行的理財產品,最低認購20萬元,如果員工認購完成率低於50%,可能被辭退;高於50%但不達標,可能被降薪。

除此之外,網上還爆出漢能大量裁員應屆生。應屆生控訴:漢能為“複牌計劃”擴充人數而大量招人,然而複牌失敗,漢能裁掉90%的應屆生以縮減開支,“上午約談,下午走人,一夜之間,身邊一同培訓的夥伴都已不見蹤影,整個公司的應屆生惶惶不可終日。”

一封漢能內部郵件也佐證了這件事情,“大面積招聘,強製員工購買理財,收錢之後再強製員工離職,漢能這套組合拳打得虎虎生風,震傷了所有曾經深愛、深信漢能的各路英雄。”

05

漢能,沒有不可能?

2018年8月,漢能薄膜發電發布了一份“逆市大漲”的中期報告。

據其中期財務狀況表顯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漢能薄膜發電總營業收入204.15億港元,同比增長612.12%,淨利潤73.29億港元,同比增長2893.71%。

消息一出,輿論嘩然,因為在光伏行業的531新政下,全行業都在勒緊褲腰帶過日子,此時漢能還能“大口吃肉”,無異於行業異類。

起底這份中期報告,可以發現,漢能營收和利潤大幅增加背後,是高企的應收账款規模,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6月底,漢能薄膜的貿易應收款項、應收合約客戶總額、應收票據、其他應收款項等四項應收款項目共計226.14億港元,同比增103.77%。有媒體質疑這份漂亮的財報有水分。

“企業發展是一回事,誠信又是另外一回事。”對於李河君的布局,那位被漢能欠錢的供應商頗為不滿地告訴市界,“一個企業為自身利益而做任何決定無可厚非,但不應建立在犧牲無辜者的利益之上。”

漢能集團有出名的“司訓十八條”,自2007年12月李河君首次總結提出後,至今已三次修訂。其中只有兩條從未有過任何變動,其中一條就是“漢能,沒有不可能”。

曾經,漢能用8年建設金安橋水電站,詮釋了“漢能,沒有不可能”。現如今,這位劍走偏鋒的昔日首富還在不斷刷新人們對“漢能,沒有不可能”的認知。

Interactive Topic

互動話題

你認為漢能的業績有貓膩嗎?

市界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部分圖片素材源自視覺中國

讓市界知道你好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