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不扎手指就能測血糖,備受關注的無創血糖靠譜嗎?

對糖尿病及高血糖人群來說,最煩惱的莫過於無休無止的扎手指測血糖,而血糖監測是糖尿病預防和治療的第一道防線,因此不用扎針的新技術無創血糖備受期待!

但直到現在,中國還沒有一款通過葯監局認證的無創血糖儀。美國FDA倒是曾經認證過一種無創血糖儀,但也很快被召回了。經過多年探索,攜帶型無創血糖儀的技術仍舊未成熟,要說無創血糖究竟靠不靠譜?先一起來看看現在市場上最主要的幾種無創血糖技術

1、經透皮技術

代表產品是美國的GlucoWatch,這是一款手錶式的檢測設備,通過給皮膚施加微弱的電流,將葡萄糖從皮膚下提取出來,進行檢測。它也是目前為止美國 FDA 通過的唯一一款無創血糖檢測儀。

這款產品通過含葡萄糖氧化酶的感測器,緊貼手腕皮膚,吸收因體內葡萄糖被感測器上的酶而氧化產生的正負離子,並統計相關數量而計算血糖含量。

但是,因其對皮膚的刺激性,以及因運動、出汗、環境等環境等因素造成不穩定的精度。對低血糖患者並不能起到實質性的預警作用!在認證幾年後,就從市場上召回。事實上,該產品已經停止生產!

2、中紅外光譜技術

光譜技術是無創血糖測量中常用的一種技術,中紅外更被譽為光譜中的「指紋」,特異性強,但由於其基本不能穿透人體組織,所以中紅外目前在無創血糖監測領域沒有過多進展!

而近紅外目前則是無創血糖監測領域探索最多的技術路線之一。

3、拉曼光譜

該設備用一根腰帶緊貼皮膚束在腰間,工作時儀器將一束單色光照射皮膚,通過可見光及近紅外光照射組織,獲取與入射光頻率不同的散射光譜,從而進行分析以得到分子振動、轉動方面信息。

該技術可每5分鐘更新一次血糖數據,缺點是價格不菲,且因為人體中毛細血管、組織間隙中、靜脈中的葡萄糖都會對近紅外產生特異性的吸收光譜。由於組織間隙中的葡萄糖濃度更高,其近紅外光譜的信號最強。

所以目前用近紅外測量出的血糖濃度大部分是組織間隙中的血糖貢獻的,其結果很難與現有標準進行比較。

4、眼部測量技術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但眼睛能不能監測到血糖呢?關於眼部測量技術分了以下幾條線路:

第一條:使用偏振光光譜來測量角膜與虹膜之間的房水血糖濃度

主要利用葡萄糖對偏振光的旋轉效應,測量葡萄糖的濃度。但房水中的血糖含量對偏振光的旋轉角度是非常非常微弱的;且房水中的血糖濃度相比血液中血糖濃度變化要延遲45分鐘,這很難適用於低血糖的檢測。

第二條:測量視網膜血管的血糖含量

為了測量視網膜的血管血糖含量,光必須穿過房水和眼睛的其他結構,房水中的葡萄糖含量將影響最終的測量結果,而其他眼部結構將形成對光的散射作用,

且為了保護眼睛,只有非常有限的光能被射入眼睛,這些都會影響測量結果。

第三條:測量眼淚葡萄糖含量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人們是通過尿液來指示高血糖,所以自然會想到用眼淚是否也可以測量出血糖。

但遺憾的是研究顯示:血糖含量與眼淚中葡萄糖的含量相關性很弱,同時眼淚的生成、蒸發的不穩定性都會影響測量的準確度,隱形眼鏡還會受到眨眼的干擾。

5、超聲、電磁和熱學

產品由一個帶觸控螢幕的主機和一枚個人耳夾組成。檢測時,將耳夾夾於耳垂,等待約1分鐘就可以知道血糖結果。

但該產品測量出的血糖精度還未達到美國FDA要求!

除上述5種技術,還有利用熱量及多參數間接計算技術、唾液、呼出氣體、人體汗液等監測血糖,但監測數據不是與血糖含量的相關性較差,精度未達到標準,就是無法適用於低血糖狀況。而低血糖的危害更甚於高血糖,且幾乎是不可逆的。因此綜合來看,無創血糖的技術還未成熟!至少離真正應用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有數據顯示:當檢測的對象是血液的替代物,其跟血糖之間的互相擴散達到平衡需要一定時間,有研究表明這個滯後時間在4-26分鐘,如果血糖值變化劇烈,測量結果的準確率會顯著降低。

而對於真正需要監測血糖的人群來說,血糖的精確度和時效性都是十分關鍵的。比如低血糖往往就是幾分鐘,餐後兩小時的血糖數據更是作為管理糖尿病的重要依據,如果無創血糖只能做到便攜,那實用性不大甚至還會誤導糖友!

目前測量準確度高、應用廣泛的血糖監測依然是微創技術,比如常見的家用血糖儀、動態血糖系統、閉環胰島素泵等。

這種微創技術雖不直接提取人的血液,但需要刺穿皮膚提取人的體液,如組織液等,還無法做到真正的無創。因此大家在接觸無創血糖產品時,一定要謹慎!

圖源網路,侵刪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