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美貿易戰一旦開打 索羅斯給出一個震驚四座的論斷

  貿易戰一旦開打,中美將怎樣互相傷害?索羅斯給出了一個震驚四座的論斷!

  文章發表於2017年1月

  來源:新財富雜誌

  中美貿易戰氛圍愈發劍拔弩張。川普及其內閣成員頻頻強硬表態,使對美國貿易保護主義加劇的擔憂似乎正一步步邁向現實。

  美國商務部長被提名人羅斯(Wilbur Ross)19日尖銳表態,稱中國是“保護主義最嚴重”的經濟體,更表示那些違反貿易規則的國家應該“被嚴厲懲罰”。川普高級顧問安東尼-斯卡拉穆奇(Anthony Scaramucci)在達沃斯經濟論壇上也表示,如果中美開打貿易戰,中國將付出更高代價。

  相反,中國展示了另一種態度。中國高層在達沃斯經濟論壇上表示,“搞保護主義如同把自己關進黑屋子,看似躲過了風吹雨打,但也隔絕了陽光和空氣。打貿易戰的結果只能是兩敗俱傷。”

  未雨綢繆,本文對中美貿易戰的可能形式、可能波及的行業、以及中美或將遭受的影響進行沙盤推演。

  首先,從操作層面上來看,總統本人有著很大的權限,再加上川普招募的內閣班底與中國敵對、反對自由貿易的鷹派色彩濃厚,尤其是白宮內新設立國家貿易委員會經濟顧問彼得‧納瓦羅對中國觀點頗為偏激危險。

  就行業影響來看,根據招商證券的測算,從中國行業受到貿易保護負面影響程度的排序,鋼鐵行業首當其衝,接下來是化工、其他金屬製品等;按照對美出口敏感度排序,將是電子設備>機械設備>服裝製造>金屬製品。

  就中美雙方貿易的影響來看,摩根士丹利和興業證券的測算結果頗為相似。在15%、30%、45%三種稅率假設下,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將會分別下降21%、46%、72%;中國總出口對應下降的幅度分別約為4%、8%、13%。不過,中金公司認為,美國對中國徵收45%關稅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在中值稅率假設下(關稅 30%),對出口總量的降幅為8%左右,尚可接受。

  Q1. 川普可以直接對中國發動貿易戰?

  無論在競選過程還是勝選後,川普針對中國貿易政策的表態均較為嚴苛。主要有以下三點:1)可能將進口關稅提升至 20%,特別對中國和墨西哥分別徵收 45%和 35%的關稅;2)全面審查與中國相關的貿易活動,調查中國傾銷,敦促中國遵守 WTO 協定;3)可能標定中國為匯率操縱國。

  雖然從原則上來說,相關政策需經由民主黨、國會乃至法院的商議和通過,但從操作層面上來看,總統本人也有著很大的權限。據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貿易專家加裡·赫夫鮑爾指出,在美國的《對敵貿易法》、《國際緊急狀態經濟權力法》、《貿易法》等諸多法律中,都可以找到總統發動貿易戰的依據。如根據《貿易法》,總統可以應對國際收支逆差為由,把關稅提高15%,為期150天;《貿易法》的另一項條款讓總統有權通過徵收關稅來報復不公平的貿易,中國可能因為“匯率操縱”等原因受到懲罰。

  更遑論川普招募的內閣班底與中國敵對、反對自由貿易的鷹派色彩濃厚。12月21日,川普專門在白宮內新設立國家貿易委員會(National Trade Council),任命強硬鷹派人物彼得‧納瓦羅(Peter Navarro)為經濟顧問,納瓦羅曾著《被中國殺死》,對中國觀點偏激危險。

  此外,川普還任命鋼鐵業“強硬派”羅伯特· 萊特海策(Robert Lighthizer)為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代表。在過去三十年來,萊特希澤曾代表鋼鐵行業、穀物產業等多家企業參與美國針對他國產品的反傾銷、反補貼訴訟,他一貫積極支持對自來中國的鋼鐵和其他原材料徵收高關稅。

  Q2. 一旦開打,中美雙方影響幾何?中國有沒有反製措施?

  12月17日,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主辦的“2016-2017中國經濟年會”上發表題為“促進中美經貿關係健康發展”的演講。在演講上,朱光耀表示,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研究員拉迪教授介紹,彼得森研究所在9月份發表了一份報告:如果美中之間產生貿易戰,對美國經濟的影響是什麽。

  據拉迪教授的說法,彼得森研究所這篇報告相當有份量,而且在美方也有很大影響。如果美國和中國、墨西哥貿易戰打響,彼得森研究所設計了三種可能性及各自的後果。小編根據這份報告整理如下:

  第一種是全面的貿易戰爆發。美國對中國征45%的關稅,對墨西哥征35%的關稅,對方也照方抓藥,全面回擊。

  彼得森研究所製作了一份簡易的曲線圖,可以直觀地看到全面貿易戰(圖中藍色加粗線)對美國GDP的影響(圖中虛線為沒有貿易戰情況下美國GDP的走勢預測):

 ▲全面貿易戰(藍色粗線)情況下,美國GDP走勢 ▲全面貿易戰(藍色粗線)情況下,美國GDP走勢

  從上圖可以看到,在全面貿易戰情況下,2017年~2019年,美國GDP將完全停滯,彼得森研究所將其稱之為“衰退”(recession)。即便之後美國GDP重回增長軌道,在以後的所有年份,美國的GDP水準都趕不上沒有貿易戰的正常情況(虛線)。

  通過彼得森研究所這個表格可以看到,在全面貿易戰情況下,美國的消費水準(上圖中consumption一列)將大幅下滑,政府支出(上圖中government一列)同樣如此。

▲全面貿易戰情況下,美國消費和政府開支將遭重創▲全面貿易戰情況下,美國消費和政府開支將遭重創

  彼得森研究所認為,全面貿易戰情況下,高速公路以及裝備製造行業的失業率最高,將達到10.2%,緊隨其後的是建築裝備製造(10%)和采掘業(失業率10%);從失業人數來看,由於消費量大幅減少,零售業將失去31.1萬個崗位,批發業和醫療產業將分別失去25.7萬、19.2萬個崗位。

▲全面貿易戰情況下,美國各州私營部門損失的就業比率▲全面貿易戰情況下,美國各州私營部門損失的就業比率

  第二,非對稱性的貿易戰。所謂非對稱性的貿易戰就是中國和墨西哥不進行全面反擊,但是有選擇地采取一些反製的措施。中國可能的反製措施包括:

  禁止中國的國有企業與美國企業進行電子信息服務,以及其他軟體服務行業;

  中國國有企業不再與美國進行業務往來;

  中國可能拒絕向美國提供關鍵要素資源,使美國難以採購所需要商品和服務;

  中國可能終止或者威脅終止購買美國國債,甚至直接拋售美國國債,打擊美國金融市場;

  中國可能廢除或拖延執行現有關於影片資料、電影、生物製藥的產權。

 ▲非對稱貿易戰情況下,中國一些反製措施及可能對美國的影響 ▲非對稱貿易戰情況下,中國一些反製措施及可能對美國的影響

  第三,短暫的貿易戰。這種情況下,貿易戰估計不超過一年,可能的原因有:中國和墨西哥這些國家向美國妥協;川普政府在貿易訴訟中敗訴;或是出於公眾強烈反對的輿論壓力,川普不得不采取相關措施。

  即便是在短暫的貿易戰情況下,美國私營領域預計也將失去130萬個工作崗位,佔該領域就業總人數的1%。

  事實上,在經歷了上個世紀20年代、30年代的大蕭條後,推進國際貿易以提高美國就業和國際經濟地位,就成為美國歷屆總統選舉的共識,這一問題從未在其他選舉中被拿出來討論,川普當選總統則是自那以後的頭一回。

 ▲美國GDP全球佔比(圖中實線)和它的國際貿易全球佔比(虛線)密切相關 ▲美國GDP全球佔比(圖中實線)和它的國際貿易全球佔比(虛線)密切相關

  Q3. 哪些行業將首當其衝?

  就受影響的行業來看,有兩個維度,一是對美國出口的敏感度,二是受貿易保護影響的程度。根據招商證券的測算,

  從中國行業受到貿易保護負面影響程度的排序: 鋼鐵>化工>其他金屬製品>紙製品、橡膠製品、木製品>農產品>機電類、紡織服裝。

  從中國各行業對美國出口的敏感度的排序為: 電子設備>機械設備>服裝製造>金屬製品>家具>化學製品>塑料橡膠製品>食品。(以在出口中的佔比為依據,如果美國發起全面而非行業性的貿易戰,敏感度高的行業受影響更大。)

  中美的鋼鐵行業一貫存在較大的競爭關係,歷來都受到嚴重反傾銷,此外內閣團隊又有諸多長期“奮戰”在最前線的鋼鐵反傾銷老兵。

  根據興業證券的測算,在極端假設下,假設中國對美國出口全部停止,對家具、 電子產品、 紡織服裝和皮革製品和電氣設備製造的影響最大,產出降幅超過 5%。其中家具產出下降的規模超過 15%,但該行業本身規模較小,其產值僅佔總產值的 0.56%。其余三個行業規模相對較大,佔比依次為 4.99%、 4.02%和 3.33%。

  Q4、誰受傷將更重?

  毫無疑問,中美爆發貿易戰,雙方經濟都會受到傷害。

  位於美國紐約的國際關係智庫“歐亞集團” (Eurasia Group)總裁伊恩·布雷默認為,如果中美爆發貿易戰,初期中國將遭受更大的損失;但他也指出,川普嚴重高估了美國的國際影響力。比如,除了日本之外,美國的多數盟友都不願看到中美衝突,並且開始疏遠美國相關政策,以對衝風險。另外,“川普及其團隊也絲毫沒有認識到,中國承受貿易戰損失的能力遠遠超過美國。”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對於中美貿易戰,索羅斯還有一個震驚四座的結論:對華貿易戰將減緩美國經濟增長,而川普的對華政策,最終將“對中國有巨大幫助。”

  “我認為川普將大大有助於中國被接受為國際社會的長官成員,他起的作用甚至會超過中國人自己。”索羅斯表示。

  “即使中美打貿易戰,談判的主導權也在中國。”IMF前副總裁朱民表示,“美國對中國出口的前五大產品,都是受到巨大的政策影響,例如飛機、原材料、農產品等;而中國對美國出口的前五大產品,都是市場化行為,例如製造業、機床設備、化工產品等。因此談判的話,中國的報復比美國容易,從政策來講,這也是一個很簡單的事實。”

  有機構研究發現,名義數據顯示2015年美國對中國的商品貿易逆差為3660億美元,幾乎佔到美國商品貿易逆差總額的50%, 但這一數字存在誤導:中國對美出口中很大部分出自加工貿易,約37%實際來源於全球供應鏈上從其他國家進口的部件。

  德意志銀行張智威的觀點和朱民大致頗為相似。他認為,美國展開貿易戰的實際效力其實要大打折扣。如果美國對中國展開貿易戰,會最優先關注以下行業:電子產品(包括電腦和手機)、電氣設備、紡織品及服裝、家具和汽車。但經詳細推演後得出,在這些關鍵行業發動貿易戰很難針對中國:對家具、紡織品和服裝提高關稅,可能會推高美國對其他發展中國家的逆差;中國汽車出口的規模有限;電器及電子產品又大多由跨國公司使用進口零組件製造。

  索羅斯:中美貿易戰不可避免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1月19日晚,國際金融巨鱷喬治·索羅斯在他每年一度的達沃斯媒體晚宴上,對中美貿易戰問題發表了極為悲觀的看法。

  “必然的。”當記者問到中美是否會發生貿易戰時,他回答道:“川普已經在摩拳擦掌了。” 

  中新網援引分析人士的觀點稱,美國政府未來會更加關注貿易執法而不是推動貿易自由化,這可能導致美國與其他國家的貿易摩擦增加。包括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內的國際機構都警告,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等風險將威脅全球經濟增長。

  昨日晚間,新華社英文版也發表評論文章《川普上任後,中美合作符合全球利益》,文中指出:

  很明顯,川普打算利用一些“談判籌碼”來獲得更好的收益,但他很快將意識到兩國長官者必須采取更成熟有效的方式來進行溝通,而不是利用推特來互相指責。

  如同其前任者們一樣,川普的團隊也需要時間去認識到中美關係的複雜性。世界最大兩個經濟體之間的零和博弈,若不加以控制,將損害兩國以及全世界的和平與繁榮。

  ……

  合作還要求是靈活的互惠,而非以鄰為壑的心態。在所有的選項中,川普最不可取的選擇是,如他此前所威脅的那樣對美國最大的貿易夥伴采取懲罰性關稅,並把中國標記為“匯率操縱國”,貿易保護主義只會激起報復。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中國,傳統製造業強國德國也是對美貿易的主要順差方。2006年,德國對美貨物貿易順差僅有470億美元,這個數字在10年中幾乎翻了一倍,達到750億美元左右。

  此前,川普接受歐洲媒體聯合採訪,對德國難民政策及其在歐盟地位大肆評論。而在這之前,各種跡象表明,川普已經有苗頭將貿易戰指向德國,比如川普曾對寶馬和大眾等德國汽車製造商發出威脅,稱如不在美國建廠,而將汽車賣到美國的話,要徵收35%的關稅。

  據第一財經日報報導,德國經濟部早就在川普當選後作出應對預案,為有可能出現的貿易戰做準備,並再次指出,德國的高貿易順差是由於德國的工業基礎結構造成的,而弱勢歐元也持續推高了德國產品的競爭力。

責任編輯:關海豐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