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銀行資管子公司推進 衝擊基金子公司業務模式

  作者:李滬生

  資管新規頒布後,銀行布局資管子公司的動作相當快,一些新的問題也顯現出來。記者了解到,近期有銀行將旗下大部分業務轉移至新成立的資管子公司,基金子公司開始收縮業務。有基金子公司人士指出,影響或遠不止如此。

  銀行資管子公司挑戰不小

  據記者統計,目前,光大銀行招商銀行華夏銀行北京銀行均已成立相關資產管理公司,興業銀行民生銀行等也在推進中。資管新規明確,過渡期後,具有證券投資基金託管業務資質的商業銀行應當設立子公司開展資產管理業務。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具有證券投資基金託管人資質的銀行共27家。按此推算,未來或會有27家銀行系資管子公司。

  儘管銀行資管子公司的定位和公募基金類似,但也有不少難以解決的矛盾。

  有多位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原本銀行的資管部門屬於行業部門,業務上可以得到多部門的配合。一旦成立資管子公司,就要面臨全行業的競爭。滬上一家中型基金公司人士表示,多數銀行已持有公募基金牌照,如果申請資管子公司,就要面臨一個問題—產品與旗下公募基金或會相同。“原本銀行可以通過在拿券上的優勢在理財產品收益上與基金拉開距離,但在資管新規要求轉型為淨值型產品後,這一方向變得比較困難 。”

  滬上一家基金子公司總經理認為,銀行搭建自己的資管公司人才缺口很大,銀行的投資、合規、運營、風控、市場、交易等模式與資產管理行業都不一樣,短期內很難解決。

  基金子公司受到影響

  當然銀行資管子公司在資源上的優勢相當明顯。上述基金公司人士指出,相比公募基金,銀行資管子公司是全資持股,而公募沒有一家是銀行全資控股。“同樣一個業務,全資控股的優勢會在利潤分配上體現出來,銀行業務體量非常大,這塊蛋糕只要分一小部分給資管公司,利潤也會非常大。”

  一家銀行系基金子公司業務部人士透露,他們的銀行股東已經表示將把行業業務逐漸向新成立的資管子公司傾斜,基金子公司不得不調整業務。“銀行這樣做並不意外。首先在持股比例上,公募基金想要做到銀行全資持股仍需時間,而且,基金子公司近幾年發展受限,任何業務都要與資本金掛鉤,而目前最大的基金子公司,注冊資本金也不過10億元而已。”對比看,招商銀行、華夏銀行、北京銀行等成立的資管子公司注冊資金都達到了50億元。

  滬上一家銀行系基金子公司人士透露,現在不少基金子公司開始收縮業務條線。

  根據基金業協會統計,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管理規模排名前20的基金子公司中,銀行系子公司有12家。排名前三的也均為銀行系基金子公司,分別為招商財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浦銀安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建信資本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管理規模分別達到4757.73億元、4246.17億元和4196.53億元。

  不過,有不少基金子公司人士對於業務調整比較冷靜,認為未來銀行系基金子公司的收縮是必然的,銀行資管子公司的成立只是加速了這一過程。

  上述銀行系基金子公司人士透露,目前公司要求業務部門盡可能拓展管道,業務合作模式不能全部放在股東方,努力開拓城商行、股份製銀行。

  業內人士表示,整體來看,雖然不少銀行已經先行成立資管子公司,但大多數銀行還在觀望中。上述基金子公司總經理指出,每家銀行在對待資管子公司和基金子公司的態度上是不一樣的,股份製銀行比較積極,國有大行和城商行仍沒有具體動作,這與銀行的性質有關,一些本身平台合作較為開放的銀行更容易推進資管子公司的成立。而且,銀行資管子公司的成立或許會給一些仍未獲批公募牌照的銀行資管部開出一條新路。

責任編輯:曹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