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劉鑾雄“置業”虧59億 許家印兩日7億“保價”恆大

  劉鑾雄“置業”虧59億 許家印兩日7億“保價”恆大

  本報記者 葉麥穗 廣州報導

  7月3日晚間,華人置業(00127.HK)公告稱,根據中國恆大(03333.HK)6月29日的收盤價作初步評估後,預計將虧損約59億港元。公司目前共持有中國恆大8.58億股股份,持股比例為6.5%。

  華人置業曾多次表示套現願望

  所謂的虧損,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虧損,而是浮盈減少。截至2017年12月31日,華人置業累計出資132億港元,購買中國恆大8.58億股股份。於2017年年末,账上市值為231億港元,未變現的收益為99億港元,不過今年市場調整,截至今年6月30日,華人置業持有中國恆大的股票市值則縮水至40億港元,浮盈減少59億港元。

  除了華人置業持股恆大6.5%的股權之外,華人置業掌門人劉鑾雄的妻子、華人置業執行董事陳凱韻個人還斥資51億港元購入恆大1.96億股股份,相當於恆大已發行股本總數約1.49%。

  以此計算,劉鑾雄夫婦共斥資183億港元買入恆大8%的股權。

  中國恆大是去年的“大黑馬”,年度最高漲幅達到550%,股價的大漲使得恆大掌門人——許家印的身家狂飆,一度達到3200億港元,問鼎國內首富。

  但即使股價如此暴漲,恆大方面還曾公開認為股價還遠遠沒有到頂。恆大集團副主席、總裁夏海鈞曾在恆大2017年中期業績會上表示,“我看恆大的股票遠遠沒有達到合適的狀態,現在大的房地產企業平均PE大概是在8到10倍左右,恆大現在的PE大概在5倍左右,我認為這個價格遠遠沒到合適的水準,未來還會有增長的太空。”

  不過一番“打氣”之後,中國恆大的股價短時間內並為再度“衝頂”。在去年10月25日衝上32.5港元的高位之後陷入調整,目前從高位已經下跌36%,今年年內的跌幅也達到23%。

  華人置業曾多次表示,公司並不會盲目追捧恆大的股價,會應整體市場環境、成本利潤、集團財務狀況而定。會待恆大股價達至滿意及吸引水準,考慮變現部分恆大股份。

  2017年的年報中,華人置業再度提到,關於公司在中國恆大的股本投資,董事會意識到香港股市潛在波動的可能性,當恆大的股價達到滿意及吸引水準,公司可能考慮變現其在恆大的部分上市股本投資。

  不過由於遲遲沒有動手,華人置業的持股市值在不斷縮水。

  恆大回購“護價”

  看著股價快速下跌,恆大顯然坐不住了。

  7月4日,恆大發布公告,以3.81億港元回購約1850萬股。就在此前一日,恆大也以每股19.32至20.8港元的價格區間,花費2.86億港元回購1413萬股,這意味著僅僅兩天,恆大已斥資6.67億港元回購股票。在香港恆生指數連續兩日大跌的情況下,恆大股價實現逆市上漲。

  自上市以來,恆大曾多次在資本市場出現大幅波動時,選擇回購股票。

  數據顯示,恆大歷史上合共斥資240多億港元回購,累計回購股票數量約47億股。其中最厲害的一次是2017年3月,彼時恆大被沽空,為了力撐股價,對戰空頭,一月的時間恆大9次回購,累計動用62.88億港元購回7.23億股,佔總股本5.3%,隨後恆大的股價展開一波波瀾壯闊的上漲。

  恆大“自救”的底氣來自業績,7月3日,恆大發布公告,中國恆大1至6月份合約銷售額約3041.8億元人民幣,同比去年增長24.62%。其中,6月份合約銷售額約500.8億元人民幣。累計合約銷售面積及銷售均價分別約為2905.9萬平方米及每平方米人民幣10468元。

  據最新發布的統計數據,上半年中國恆大銷售金額排名房產行業第三僅次於碧桂園和萬科。

  7月4日碧桂園的銷售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的銷售額達到了4125億元,這一銷售成績對應日賺22.9億元。同一日,萬科發布六月份銷售簡報,2018年上半年,萬科實現合約銷售金額3046.6億元,同比增長9.91%,合約銷售面積2035.4萬平方米,同比上漲8.93%。雖然萬科暫時領先恆大,但是兩者的差距不足5個億。

  長雄證券分析師劉靄珊表示,目前恆大的經營穩健,主營業務增長強勁。據公布的資料顯示,恆大新購土地1.26億平方米中,平均每平方米不足1900元,並且主要位於一二線城市,在銷售強勁及購地成本低的效益下,有助減低集團的營運風險,淨資產負債率將逐漸由2017年的183.7%下降至2020年的估算90%,達到集團重視的“規模+效益”的理念。

  (編輯:李伊琳,郵箱:[email protected]

責任編輯:李鋒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