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晨僵——類風濕一大重要信號,切莫大意!

門診現象

我院門診接診了一位35歲的段女士,其半年前晨起後發覺雙手手指發緊、僵硬、不能握拳,梳頭、刷牙的時候也都受到了影響,等過了好些時候手指關節才逐漸恢復過來。

起初,段女士以為只是因為工作太過勞累,不以為然。但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除了手指小關節關節,段女士的膝部大關節也出現僵硬感,並且持續的時間也越來越長,有時候甚至長達1個小時。為了弄明白自己到底是怎麼回事?段女士趕緊來到我院檢查,診斷為患有類風濕關節炎。

上面所說的這位患者的情況,想必很多類風濕患者都有過,尤其是那些早期類風濕患者,由於對類風濕疾病認識不清、不深,當身體出現某些癥狀時不加以重視,或者誤認為是其他小毛小病而去治療,反而加速了類風濕病情的發展。

類風濕患者都知道,早期癥狀無非就是關節出現腫脹、疼痛,伴有晨起關節僵硬,也就是常說的晨僵等顯性癥狀。但對於初期患有類風濕疾病的患者來說,可能會忽視這些不具有特殊性的癥狀,甚至自我誤診而自行服藥。這裡不得不說的就是「晨僵」,它是所有初期類風濕患者最容易忽視掉的癥狀。

什麼是「晨僵」?發生的緣由是什麼?

晨僵是指患者晨起或長時間不活動後關節出現發僵和緊縮感,如膠黏著樣的感覺,經活動後癥狀可緩解。患者最早出現晨僵的部位往往是手的指間關節,其他關節可先後受累,若病情持續進展,可能發展至全身的僵硬。

晨僵發生,是因為在睡眠或者活動減少的時候,關節周圍組織中的組織液聚集增多造成充血水腫,而使關節腫痛或僵硬不適。當肌肉和關節活動增加時,隨著肌肉的收縮,水腫液被淋巴管和小靜脈所吸收,再加上炎性滲出,晨僵也就隨之好轉。

少數患者的晨僵癥狀並不明顯,可能與滑膜和周圍組織病變程度以及個體對疼痛發僵的感受程度不同都是有關的。另外,與關節晨僵的程度也是有關的,其根據嚴重程度可分為三度:

(一)輕度:對發生在指/趾關節、腕關節,起床或睡醒後活動半小時左右即可恢復;

(二)中度:多為4個小關節或1-2個大關節同時發病,起床至午後才可緩解;

(三)重度:全身各大關節同時受累,雖然活動了關節,但僵硬感讓無法緩解,必須服藥才能減輕。

身體出現「晨僵」意味著什麼?

出現晨僵的患者意味著要警惕,可能患有類風濕關節炎。晨僵是類風濕早期典型癥狀之一,雖然其他關節炎類疾病也有可能出現晨僵,但都不如類風濕關節炎明顯和持續時間長。一項研究中,納入337早期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發現79%的患者出現晨僵,其中15%的患者晨僵時間小於15分鐘,15%的患者持續16-59分鐘,49%的患者持續時間長達1小時以上。

以患者清晨醒後出現僵硬感的時間為起點,至患者僵硬感明顯減輕的時間為止點,計算晨僵時間。目前認為晨僵出現 30-45 分鐘以上對類風濕關節炎有診斷意義,持續1 小時以上診斷意義更大。2012年早期類風濕關節炎診斷標準中就有一項:晨僵時間≥30分鐘。

因此,晨僵作為類風濕關節炎的重要早期癥狀和診斷依據,是類風濕關節炎的「信號燈」。

「晨僵」對類風濕患者有什麼影響?

晨僵最明顯的障礙就是影響患者的關節功能,使患者活動受限,降低患者生活質量。除此之外,患者還會面臨一個更嚴重更現實的問題,就是晨僵會降低類風濕患者的工作能力,導致提前病退,且晨僵程度越嚴重,病退率越高。

國外有一項研究,調查了534例正在工作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發現晨僵對多數患者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調查了224例已退休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發現71%的患者提前病退,其中64%的患者將晨僵作為提前病退的原因。此外,還有一項研究顯示,在由於類風濕關節炎而導致病退的患者中,重度的晨僵患者病退率是輕度晨僵患者病退率的三倍。

我院專家提醒:晨僵是類風濕患者不可以忽視的重要信號。晨僵,既已為類風濕患者發出了信號,就是要提醒患者,儘快到醫院做全面檢查,儘早診斷,才能給予治療類風濕以及時充足的時間。

微信搜索「gyzyfs120(貴陽中醫風濕病醫院)」添加關注,了解更多風濕小常識。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