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大暑| 竹深留客處,荷凈納涼時

大暑為六月中,天熱到極點。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大暑,六月中。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空山飛流螢,繞竹光複流」,此時,螢火蟲會在草叢裡飄搖雙翅膀,尋機捕食,是夏夜獨有的美景。

暑最熱時,大家以各種方式乘涼避暑,「浮甘瓜於清泉,沉朱李於寒水」,於星鬥滿天之夜作「感涼會」,都是盛夏樂趣。

而午後盼風雨欲來,迎大雨滂沱,山晚聽輕雷斷雨,亦有一種清涼詩意。

熱在中伏,竹蔭遮窗。

暴雨時行,螢火亮晚。

蒲扇邀涼,涼食敗火。

掩扉思倦,臥席聽蟬。

?

?

一候 腐草為螢

大暑之日「腐草為螢」。

古人認為,螢火蟲乃腐草所變,螢火蟲又名「燭宵」、「耀夜」,是大暑迎接立秋的詩意之蟲,輕羅小扇撲流螢,螢火蟲裊裊神秘在靜夜裡穿梭時,其實涼爽的秋已經不遠了。

二候 土潤溽暑

後五日「土潤溽暑」,溽是濕,濕氣濃重,蒸鬱而令人難耐。

三候 大雨時行

再五日「大雨時行」,因濕氣積聚而招致大雨滂沱,而大雨時行以退暑,最熱時秋即攜大雨來臨。

?

?

【伏貼與伏食】

伏貼是俯首帖耳面對酷暑的意思。

老北京說:「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三種不同麵食,其實都是古人「伏日作湯餅辟惡」的具體化,湯餅泛指一切麵食。宋朝留下的食譜《膳夫錄》中記載,伏日吃綠荷包子,十分雅緻。

【河朔飲】

三伏之際晝夜酣飲極醉,至於無知,雲以避一時之暑,故河朔有「避暑飲」。此典出自三國曹丕的《典論》,敘述劉松與袁紹子弟共飲的典故。河朔,地區名,泛指黃河以北。

【荷葉茶】

荷葉茶中含有荷葉鹼,能促進身體排水排毒。冰鎮後的荷葉茶口感更好,還能消暑降溫。

【烏梅醬】

《千金月令》記載,六月可以吃烏梅醬止渴。以烏梅搗爛,加蜜適中,調湯微煮飲之。

?

?

曹植作《大暑賦》,其中說到:「機女絕綜,農夫釋耘。背暑者不群而齊跡,向陰者不會而成群。」大暑時節,織布的女子不再織布,耕作的農夫放棄耕耘,都成群結隊隱跡於陰涼之處。

而達官貴人則遷居於幽靜的宅院,通過大暑節氣來調養生息。對此,曹植寫到:「大臣遷居宅幽,綏神育靈。雲屋重構,閑房肅清。寒泉湧流,玄木奮榮。積素冰於幽館,氣飛結而為霜。奏白雲於琴瑟,朔風感而增涼。」居所之內,清凈閑適,外有樹木幽深環繞,泉水圍湧。再將準備好的冰塊置於室內,飛而結成霜花。在這雲深渺渺之境焚香奏樂,涼意自然生髮。

白居易《消暑》詩說:「何以消煩暑,端坐一院中。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散熱有心靜,涼生為室空。此時身自保,難更與人同。」古時,沒有電扇冷氣機,唯有綠樹清風。消暑的最佳方式,是把家裡整理乾淨簡潔,靜坐院子裡,心靜身安。

賞荷納涼,最有情趣。

南朝詩人徐勉在《晚夏》裡寫道:「夏景厭房櫳,促席玩花叢。荷陰斜合翠,蓮影對分紅。此時避炎熱,清樽獨未空。」

夏夜納涼,從房內來到花叢間,席地而臥,欣賞水中蓮荷,獨酌幾杯小酒,爽快愜意。楊萬裡亦有同感,他在《暮熱遊荷花池上》曰:「細草搖頭忽報儂,披襟攔得一西風。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描述了炎夏夜晚在荷花池畔納涼的快感,惟妙惟肖,意趣盎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