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摩根大通明年2月起將中國政府債券分階段納入旗艦指數

中國債券市場對外開放“再下一城”。

9月4日,澎湃新聞從摩根大通處獲悉,以人民幣計價的高流動性中國政府債券將於2020年2月28日起被納入摩根大通旗艦全球新興市場政府債券指數系列(Government Bond Index-Emerging Markets, 簡稱GBI-EM),納入工作將在10個月內分步完成。

摩根大通方面表示,此次調整標誌著有9支符合資格的高流動性中國政府債券將於2020年2月28日起被納入上述指數,其中包括6支已發行的債券以及3支定於2019年10月至12月期間發行的新債。

受此次納入影響最大的摩根大通全球新興市場政府債券指數系列包括全球新興市場多元化政府債券指數(GBI-EM Global Diversified,簡稱GBI-EM GD)、全球新興市場政府債券指數(GBI-EM Global)、新興市場政府債券指數(狹義)(GBI-EM (Narrow))及新興市場多元化政府債券指數(狹義)(GMI-EM (Narrow) Diversified)。跟蹤全球新興市場政府債券指數系列(GBI-EM)的資產規模約2260億美元,其中全球新興市場多元化政府債券指數(GBI-EM GD)佔2020億美元,此次納入的中國政府債券將在完全納入後達到該指數10%的權重上限。

摩根大通全球指數研究主管Gloria Kim表示:“過去三年中,中國債券市場獲得了長足發展,目前國際投資者可以更加充分地參與中國的債券市場,其投資的便利性也顯著提升,因此符合了摩根大通指數系列的納入條件。我們相信此次中國政府債券納入我們的旗艦指數系列,充分體現出國際投資者對中國債券的需求。”

摩根大通中國區首席執行官梁治文表示:“高流動性中國政府債券被納入摩根大通旗艦指數標誌著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又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里程碑,也為更多國際投資者進入中國市場提供了全新途徑。對摩根大通和我們的眾多客戶而言,中國市場代表著重要的發展機遇,也是摩根大通全球發展戰略重要的組成部分。摩根大通在華運營已有將近一個世紀的時間,我們將繼續全力支持我們的客戶以及中國金融市場的發展。”

今年4月1日彭博宣布,人民幣計價的356隻中國國債和政策性銀行債券,正式納入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總市值佔比達到6.06%,並將以每月遞增5%的比例在20個月內分步完成。這是中國債券首次納入國際主流債券指數,也是中國債券市場有序開放的一座里程碑。彼時,包括摩根大通全球新興市場多元化債券指數、富時世界國債指數(WGBI)在內的全球另外兩大主流債券指數均將中國債券市場列入了指數觀察名單。摩根大通全球指數團隊曾預計,中國債券被納入上述全球三大主要固定收益基準指數,將帶來高達2500億到3000億美元的資金流入。

此次納入符合國際證監會組織(IOSCO)原則中推薦的指引以及《歐盟基礎金融指標法規》中關於金融指標的規定。

債券通和人民幣債券4月納入國際主流債券指數的加持,外資流入中國債市勢頭未減。

中央國債登記結算公司發布數據顯示,7月末境外機構債券託管餘額達16986.20億元,系連續八個月增持,同比增20.48%,較上年末增12.72%。此外,債券通網站披露的數據顯示,7月,債券通共新增96家境外機構投資者入市,累計數量突破1100家。繼過去兩個月交易量連續創歷史新高後,7月份債券通月度交易量達2010億元人民幣,再次突破記錄。

中信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明明指出,一方面,中國債券納入主流的債券指數,全球投資者配置的需求進一步增加;另一方面,鑒於部分世界主要國家長期實行零利率等因素,投資者本身進入的意願比較強,因此整個中國債券市場具備比較強的吸引力。兩方面作用下,能夠看到加入指數以來,境外投資者持有債券的比例有所上升。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