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春風不度玉門關,這座荒漠孤城與想象中原來相差那麽遠

最初聽到“玉門關”幾個字,是來自唐代詩人王之渙的那篇《涼州詞》: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詞中讓人感覺玉門關距離我們是何等遙遠,那裡一片荒涼,一片悲壯,戍守在這裡的將士對故鄉親人的惦念,為可能戰死邊疆的哀怨。

從甘肅省敦煌市區驅車90多公里,我們來到了慕名已久的“玉門關”,這裡是一望無際的荒漠,在藍天下,一塊碩大的巨石豎立在荒灘上,上面刻著“玉門關遺址”。

玉門關遺址地處河西走廊最西端,疏勒河南岸,四境多戈壁、荒漠、草甸。遺址區東起倉亭燧、西至顯明燧、南至南三墩。核心景區為小方盤城遺址。現遺存包括城址2座,烽燧20座,長城遺址18段,已對遊客開放有小方盤城遺址、大方盤城遺址和當谷燧周邊漢長城遺址。

玉門關,始建於漢朝漢武帝開通西域道路、設置河西四郡之時。時因新疆和田玉外運到長安,經過玉門關時,當時政府在這裡設一卡口,專為新疆玉石進入內地而設置的,進出的玉石要通過此地才能到達首都長安,古得名玉門關。

玉門關與另一重要關隘陽關,均位於敦煌郡龍勒縣境,皆為都尉治所,為重要的屯兵之地。當時中原與西域交通莫不取道兩關,曾是漢代時期重要的軍事關隘和絲路交通要道。

2014年6月22日,在卡達多哈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玉門關遺址作為中國、哈薩克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中的一處遺址點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昔日玉門關具體模樣已經模糊,隻留下目前少數幾個有跡可循的遺址,小方盤城就是其中一個。小方盤城呈四方形,為黃膠土夯築,開有西、北兩門,東西長24米,南北寬26.4米,總面積630多平方米。為方便遊客觀賞,兩門間修築有木棧道連接。

小方盤城城牆高9.7米,上寬約3米,牆基最寬處5米,上有城牆,城東南角有馬道可以登頂。很難想象在當年如此荒蕪的大漠中能夠修築出如此要隘,雖歷經千年風雨,依然屹立在戈壁荒漠中。

小方盤城西門前有一小土坡,土坡上築有一觀景台。

小方盤城西面,水草豐茂,一片綠色,很難想象,當很多傳說中的西域古國早被風沙淹沒時,小方盤城邊的這塊綠洲依然在荒漠依然神奇般的存在著。

可以想象,當年的玉門關,駝鈴悠悠,人喊馬嘶,商隊絡繹,使者往來,一派繁榮景象。望著這泉水碧綠,紅柳花紅,蘆葦搖曳,與古關雄姿交相輝映,使你心馳神往,百感交集,懷古之情,油然而生。

距玉門關15公里處,有河倉古城,俗稱“大方盤城”,為漢代玉門關守卒的糧倉,只存斷垣殘壁,但猶可見當年之氣勢。

河倉城坐北向南,夯土版築,呈長方形,分外城、內城和倉城三部分,外城城牆已坍塌,殘存倉城東西長約132米,南北寬約17米,殘垣最高處9米,城內有南北方向的兩堵牆,將其隔為面積相等並排的三座倉庫。每庫向南開一門。四壁多已頹塌,只有北壁較為完整。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