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宋太祖趙匡胤為何生前不重用自己的兒子?

18歲時,趙匡胤成婚,結發妻子是父親同僚之女賀氏。

賀氏的父親是右千牛衛率府率,禁軍中的中下級軍官,他為人忠厚,對名利沒什麽貪念。在這種家庭長大的賀氏,自然也沒有大小姐的刁蠻脾氣。

新婚之後,趙匡胤繼續過了三年遊手好閑的家居生活,21歲離家闖蕩天下,22歲加入郭威的討伐軍。從此,賀氏與丈夫聚少離多。四年後,郭威稱帝,趙匡胤正式獲得了有歷史記載的第一個職務——禁軍東西班行首,這才把家人接到後周都城汴京。

就在這一年,趙匡胤的兒子趙德昭出生。

追隨郭威之後,趙匡胤迅速成長起來,後來更成為周世宗的心腹,從此平步青雲,官運亨通。周顯德三年(公元956年),30歲的趙匡胤被封為定國軍節度使,官居一品。夫貴妻榮,28歲的賀氏也被封為會稽郡夫人。可惜,兩年之後,賀氏病逝。

賀氏16歲和趙匡胤成婚,30歲去世,陪趙匡胤度過了人生最初的一段時光。她在趙家扮演了一個好媳婦的角色,公公和丈夫常年在外,賀氏在家孝敬婆婆,呵護弟妹(賀氏嫁入,三弟趙光義不過五歲),操持家務,帶著一個兒子、兩個女兒,日子過得瑣碎而忙碌。她是一個普通女人,沒什麽心機謀略,對趙匡胤的大業也沒什麽幫助。而趙匡胤稱帝的第三年才追封賀氏為皇后,和趙光義即位當月就追封發妻為後相比,多少顯得薄情。

賀氏死的時候,兒子趙德昭不過八歲。母親的早浙,似乎也帶走了趙德昭的幸運。

乾德二年(964年),趙德昭14歲出閣。按照慣例,皇子出閣應該封王。可是趙匡胤卻以“年幼,還要繼續成長”為名,隻給了他貴州防禦使的職務。開寶六年(969年),宰相趙普去位,趙匡胤加封三弟趙光義為晉王,也不過將兒子趙德昭升為興元尹、山南西道節度使、同平章事,使他有了一品的職銜。直到開寶九年趙匡胤去世,趙德昭都沒封王。

以趙匡胤的政治智慧,為何如此打壓嫡長子?兩宋史家認為,太祖有意立三弟趙光義為帝,才不封兒子為王。事實是這樣的嗎?當然不是。

趙匡胤戎馬半生,子息單薄,一生有四子,可成年的只有兩位,趙德昭和趙德芳。趙德芳年紀較小,又是庶出,趙匡胤基本沒有考慮讓他即位。但對嫡長子趙德昭,則花了許多心思來保護。

五代政局混亂,一個王朝常常一二十年就被顛覆。趙宋之所以能夠建立,和後周沒有長君有很大關係。建隆二年(961年),太后與趙匡胤、時任宰相的趙普做出“金匱預盟”的約定,如果趙匡胤早逝,就讓已經成年的三弟趙光義即位。於是,就在這一年,趙匡胤大力抬舉三弟,任命其為開封尹,掌控京城政務。五代以來,這個職務經常由皇太子兼任,兩宋史家認為太祖有意傳位給太宗,大約由此而來。

只是,在建國之初,兄終弟及利大於弊;等到開寶年間,國家日漸穩定,兄終弟及就顯得弊大於利了。

趙匡胤雖然一直沒有冊封趙德昭為王,但是對比趙德昭和趙光義的職務,除了一個是山南西道節度使、一個是晉王之外,兩人都擔任宋朝直轄市市長(府尹),都是同平章事,級別相同。此外,在開寶八年,趙匡胤收服江南之後,趙德昭的嶽父出任了河南尹、彰德節度使,成為河南當地的軍政一把手。次年,趙匡胤又提出,要把都城遷到洛陽。遷都的公開理由是為了大宋百年基業考慮,私下的理由卻是為兒子登基做鋪墊。一旦順利遷都洛陽,經營洛陽十多年的河南尹必然可以為女婿趙德昭的即位保駕護航,開封尹趙光義則如同斬斷手足,勢力必將大減。

遷都議案自然遭到趙光義一夥的瘋狂反對。趙匡胤不想看到兄弟相殘的景象,只好主動表態擱置爭議,暫緩遷都。同時,趙匡胤開始討伐北漢,意圖在一兩年內完成天下一統,交給兒子一個完整而安全的江山。然而,就在這一年冬天,趙匡胤莫名暴亡。四年後的冬天,不堪忍受叔父猜忌的趙德昭自刎而死。

其實,只要上天再給趙匡胤三五年時間,趙匡胤就可以進一步抬高趙德昭的地位,在不動刀兵的情況下讓兒子即位。只是,趙匡胤過於看重兄弟情誼,過分相信三弟趙光義的忠誠,最終也害死了自己的兒子。若賀氏地下有知,會不會覺得當初對三弟的撫養呵護是在養白眼狼?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