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趙匡胤當皇帝十幾年,為什麽不立兒子,反傳位於弟弟?

宋太祖趙匡胤有四個兒子:長子趙德秀,次子趙德昭,三子趙德林,四子趙德芳。其中,長子趙德秀和三子趙德林先後夭折,趙匡胤黃袍加身、登上帝位的時候,身邊的兒子就剩下趙德昭和趙德芳,其中,德昭10歲,德芳2歲。

趙匡胤生於927年,960年奪取後周政權,建立宋朝,受禪為皇帝,該年趙匡胤34歲,趙匡胤於976年去世,在位17年,去世時剛剛50歲。之所以要把這些時間節點弄得這麽清清楚楚,是便於理解趙匡胤為什麽不立兒子,反傳位於弟弟。

開寶九年(976)的一個冬夜,趙匡胤病逝於宮中,第二天,弟弟趙光義於靈柩前繼位,是為宋太宗。關於趙光義的繼位,史上有“金匱之盟”這個故事,說趙氏兄弟的母親杜太后臨終前,曾給趙匡胤交待遺言,讓他百年後,將皇位傳於三弟趙光義(趙匡胤長兄趙匡濟在宋朝建立前已經去世),再傳四弟趙廷美,再由廷美傳趙匡胤的兒子德昭或者德芳。

這個遺言交待後,命宰相趙普抄正,“藏之金匱,命謹密宮人掌之”,這就是“金匱之盟”。據說,杜太后之所以讓趙匡胤傳位於弟弟,是因為有感於“柴氏使幼兒主天下”,結果為武將所篡奪,因此,杜太后認為:“能立長君,社稷之福也。”

這是趙光義得位的合法原因。同時,趙匡胤也確實是這樣安排的。我們知道,宋朝皇帝傳位,無論是父傳子,或兄傳弟,無論父死子繼,或兄終弟及,這個儲君都是在很長時間內,有一定的人事安排的,也是有一定爵位安排的。如果是兒子,必會立為太子,任為開封府尹,進爵為王。

但我們可以看見,趙匡胤當了17年皇帝,兩個兒子德昭、德芳,沒有一個出任過開封府尹,生前也沒封過王,這都是不以之為儲君的證明,也就是說,趙匡胤在生前,從來就沒有過要讓自己兒子繼承皇位的制度性安排,既沒立德昭為太子、也沒立德芳為太子,要知道,趙匡胤去世前,趙德昭已經25歲,小兒子趙德芳也已經17歲了,他們中的任何一個被立為太子,趙匡胤都有的是時間和條件從容安排,而且,他甚至對兩個兒子稍高的爵位封贈都沒有,可見,趙匡胤生前根本就沒有立自己兒子為太子、作為將來繼承大位對象的打算。

反觀趙匡胤對弟弟趙光義,不但任他為開封府尹,而且封他為晉王,凡重要國事都與他商量定奪,這都是作為儲君安排的表現。至於趙光義繼位後,對弟弟廷美、侄子德昭、德芳施以毒手,讓他們先後去世,則是權力鬥爭的結果,鞏固權位的結果,但卻不能因此而說趙光義繼承皇位不合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