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少年康熙帝一時衝動,引發八年戰亂,險些丟掉半壁江山

康熙帝在位61年,開創了“康乾盛世”的局面,後人甚至稱其為“千古一帝”。但其實康熙帝在少年時期,因一時衝動,考慮不全面,犯過一個非常嚴重的錯誤,引發長達八年的戰爭,差點丟掉清朝江山,這就是“三藩之亂”!人們往往將平定“三藩之亂”看成康熙帝的功績,但這場戰爭背後充滿了危機!

清朝入關後,因八旗兵力有限,不得不重用一批明朝降將,在統一全國的過程中,吳三桂、尚可喜、耿精忠、孔有德等人被封為藩王,鎮守一方,後來孔有德戰死沙場,由四藩成為三藩。三藩佔據一方,掌握地方軍政大權,同時還需要朝廷提供大量軍餉,造成天下錢糧“半耗於三藩”的局面,對清朝的統治造成沉重負擔。

當時康熙帝雖然年紀不大,但已經意識到三藩問題的嚴重性,他在親政後,將“三藩”、河務、漕運等三件大事寫在宮中的柱子上,時刻提醒自己。康熙十二年,康熙帝終於等到了一個機會,平南王尚可喜向皇帝上書,說自己年紀大了,想回到遼東養老,“請以王爵令臣子尚之信承襲”。

尚可喜只是想“歸老”,並沒有說要“撤藩”,但康熙帝抓住這個機會,偷梁換柱,將“歸老”說成“撤藩”,並將處理尚可喜撤藩的詔書下發其他兩位藩王,由此解開了三藩之亂的序幕。吳三桂、耿精忠借到詔書後,為了試探朝廷的動向,故作姿態要求撤藩,其實是希望得到朝廷的挽留。但吳三桂、耿精忠沒有想到,康熙帝“恩準”了。

其實在“撤藩”問題上,清朝統治內部爆發了激烈的討論,明珠、莫洛等人堅決主張撤藩,而索額圖、圖海等人堅決反對現在撤藩,最後康熙帝一錘定音,決定撤藩。雖然康熙帝後來說“撤亦反,不撤亦反”,但這不過是他的馬後炮,因為在當時他根本沒有意識到吳三桂敢於起兵造反!

大臣們也是這麽認為的,比如主張撤藩的明珠,他就認為,“三桂子,精忠諸弟皆宿衛京師,量無能為變”。之後康熙帝派出官員前往雲南,負責撤藩事宜。此時康熙帝不過20歲,政治經驗不足,他因尚可喜上書,一時衝動,發起撤藩,而吳三桂已經61歲,老奸巨猾,暗中積蓄力量,準備起兵造反。

從康熙十二年八月初九,康熙帝布置撤藩事宜開始,到十一月二十一日,吳三桂起兵叛亂,期間長達一百多天,但是康熙帝並沒有做任何戰爭準備,換言之他沒想到吳三桂敢造反,而吳三桂利用這段時間,積極籌劃,發起了這場叛亂。戰爭之初,由於康熙帝沒有做好軍事準備,吳三桂僅用八年就佔據滇、黔、湘、桂、閩、川六省。

但此時吳三桂也犯了嚴重錯誤,他幻想同清朝議和,換回自己的兒子,劃長江為界,錯失戰機。如果吳三桂乘勝繼續北進,歷史或許不是今天的樣子。不過為了平定這場叛亂,清朝依然付出慘重代價,用了八年的時間才徹底平定三藩之亂。假如康熙帝當初能考慮全面,做好戰爭準備,或許平定三藩之亂不用八年。

參考資料:1.《清聖祖實錄》;2.《清史稿》;3.《清三藩史料》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