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貝聿銘之子貝禮中:我曾覺得父親沒什麽了不起

建築大師貝聿銘(2008年攝)

編者按:

本文原標題為《專訪建築設計大師貝聿銘之子貝禮中》,原刊載於2008年7月的《外灘畫報》。貝聿銘於5月16日去世,享年102歲。

“我曾經覺得父親沒有什麽了不起”在貝禮中眼中,父親非常自信,有很強的說服他人的能力。貝聿銘最困難的時期,是設計巴黎盧浮宮金字塔。當時,貝聿銘備受指責,法國人稱他“貝法老。作為兒子,貝禮中目睹了這一切,“那段時間,父親沒有在家裡表現出他承受的壓力,他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感情。家人支持他,可他並不需要。”

“現在,父親沒事就往我們事務所跑。”貝禮中說這話的語氣,好像在說一個孩子。這個父親就是建築設計大師貝聿銘,法國巴黎盧浮宮金字塔的設計者。

記者眼前的貝禮中外形和貝聿銘有幾分相像,特別是戴上眼鏡之後,像極了中年時的貝聿銘。貝禮中不會講中文,雖然貝聿銘給自己的三子一女起了很中國化的名字:貝定中、貝建中、貝禮中、貝蓮,但卻沒有讓他們學習中文。“只有二哥貝建中會一點中文。”

貝聿銘之子貝禮中(2008年攝)

在建築界,和貝聿銘如雷貫耳的名聲相比,貝禮中和哥哥貝建中只能算是無名小卒。多年來,兄弟二人一直被貝聿銘的光環籠罩。1992 年,兄弟倆離開父親的Pei Cobb Fread &Partnership 建築事務所,創辦了屬於他們的貝氏建築事務所。當時正值貝聿銘退休,所以父親順理成章的成了“貝氏”的設計顧問。

如今,在建築界,“貝氏”已然成為一個品牌,但仍卻隻屬於貝聿銘一人。

比如“貝氏”在中國的項目,幾乎打的都是貝聿銘的旗號,其中包括被視為貝聿銘晚年重要作品的北京中國銀行總部和蘇州博物館,其實主設計師都是貝禮中。

貝利中說,最近十多年來,貝聿銘一直做的,就是把隻屬於自己的品牌變成整個家族的品牌。

01

受父親影響愛上建築設計

小時候,別人都很羨慕貝禮中有一個大名鼎鼎的父親,可其中的利弊只有他自己知道。“小時候,我們很少和父親待在一起,他也很少關心我們的學習,因為他太忙了。”

即便這樣,貝氏三兄弟還是選擇了繼承父親的職業生涯:貝定中是城市規劃師;貝建中本科學了物理,研究生時轉學了建築;貝禮中在哈佛大學念的是設計。大學那段時間,貝禮中經常去父親的辦公室玩,“我看到他怎樣工作,也看到他在家與朋友探討接待業主。我在學校也發現了一些自己在建築設計方面的才能,當我告訴父親我想成為一名建築師的時候,也許他有一點驚訝。”

貝聿銘曾對媒體表示,他不希望兒子走自己的老路,就像當年做銀行家的父親不希望貝聿銘成為銀行家一樣。貝聿銘告訴兒子們,建築師是一種老年人的職業,只有到了四五十歲,才能取得成績。但貝聿銘不能幫兒子們做決定。

“ 我們的選擇不是巧合,也不是父親要我們這麽做,我們是受到父親的影響,愛上了建築設計,所以不約而同地選擇了父親的道路。”貝禮中解釋道,“比如說我自己,我覺得這是一個高貴的職業。我喜歡建築設計提供的機遇和挑戰。”

貝聿銘全家福

1976 年,貝禮中大學畢業,此後的16 年他一直在父親的建築事務所工作。

在這期間,他見識到父親獨樹一幟的管理風格,並且留下了深刻印象。貝禮中說,每天下午四五點鍾,事務所的員工們準備下班時,貝聿銘會突然出現在大家的辦公桌旁,坐下來和他們一起工作,這讓那些原本打算回家的員工不得不留下來繼續工作。到了周五,貝聿銘還會跟大家說,“今天沒乾完,星球六再來吧。”

通常,星期六上午工作四五個小時以後,貝聿銘會說:“我們一起吃午飯吧。”然後,他就會和員工一起吃大餐,喝酒。“我想,這就是為什麽人們願意和他一起工作的原因。因為他勤奮,又會享受生活。”貝禮中微笑著說道。

同樣是在這段時間,貝禮中見證了父親職業生涯中最艱難的時刻。

1983 年,貝聿銘接受法國總統密特朗的委託,為盧浮宮博物館進行重修方案設計。貝聿銘花了很多時間了解法國歷史和文化,然而與古典城堡形成鮮明反差的金字塔還是遭到了法國民眾的反對,他被法國媒體譏諷為“貝法老”,公眾還表示“巴黎不要金字塔”。他在這種指責聲中度過了一年半,此後接受媒體採訪時,貝聿銘自己也承認受到了傷害,那些指責讓他失去了幾乎所有顧客。

“ 那對於他是一段艱難的歲月,”回憶起當時的情形,貝禮中說:“可是,他非常自信,他能很好地理解別人、理解各種不同的爭議。爭議對他而言不是壓力,而是說服他人的挑戰,他有很強的說服他人的能力。”貝禮中說,那段時間,父親沒有在家裡表現出他承受到的壓力,“他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感情。家人支持他,可他並不需要。他很強大。”

1988 年,貝聿銘在新建成的盧浮宮玻璃金字塔內接過密特朗總統頒發的榮譽勳章,他受到的質疑才告一段落。此後,盧浮宮金字塔和埃菲爾鐵塔一樣,成為巴黎的標誌。

02

接受教育的16年

貝禮中把在父親公司工作的16 年稱為”接受教育的16 年”,“在那裡學到的東西比我在學校裡學到的任何東西都有用。它讓我知道,要設計好的建築,不僅僅需要創意,還要有訓練、要遵守規則,那是在學校學不到的。”

也就是在這16 年,貝禮中在父親的指導下,擔任了香港中銀大廈和加州比弗利山創意藝術家經紀中心的項目建築師和總設計師,並獲得好評。

為什麽不繼續在父親的建築事務所工作下去?“很多原因,一是我和建中覺得我們有實力創辦自己的公司。”此外,這個決定也是出於對貝聿銘合夥人利益的考慮。貝禮中說,“父親太有名了,多年來,他的合夥人一直在他的庇護之下。就算他們很有才華,也沒法得到外界的注意。”

做了兒子的設計顧問後,貝聿銘經常往貝氏建築事務所跑,“我們工作的時候他不會說什麽,也不會參與到我們著手在做的工作。有時候他會發表一些意見,比如他會告訴我們,‘我覺得這個設計太狹窄了,應該讓它看起來快活一點。說完他就走了,改不改完全取決於我們,他只是提出他的意見。”

父親的意見總是值得考慮的,但最終的決定由他們兄弟倆出:“這是我們的工作,我們必須告訴雇員,我們對自己的決定很有信心。”

由於貝聿銘的名聲,貝禮中走到哪裡都會很受關注,但是人們給他的頭銜通常都是“世界級建築大師貝聿銘的兒子”。

曾經,父親的成就讓貝禮中覺得是種負擔,“我必須在父親的指引下盡最大的努力,做出最好的設計。如果我沒辦法達到最好,就會被人們視為負面例子。”但是漸漸成熟以後,他把這種壓力視為了挑戰。

“我曾經覺得父親沒什麽了不起,但是現在我認為他很了不起。父親的成就給了我很大的壓力,但這是好的壓力,他給我提供了衡量自己成績優劣的樣板。可能我永遠成了不他,但有這樣的父親是好事。”“貝氏”成立至今,已經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就,事務所獨立設計的100多個博物館、酒店和住宅項目分布於世界各地,成為貝氏系列建築產品中的最新典範。

2001 年,貝聿銘帶著貝禮中來北京推介中國銀行總部的設計。有記者要給貝老拍照,貝老總是叫上兒子。這座建築位於北京西單,地處北京新金融地帶的入口。東邊,跨過西單大街是這個區域唯一的公眾綠園;南邊即長安街。在中國人眼中,長安街就有如華盛頓特區的賓夕法尼亞大道。

貝禮中說,當初設計面臨的最大問題是,這個工程位處北京歷史悠久、規劃布局完整的明清古城內,並緊鄰中南海、故宮,如何才能保證銀行風格和周圍的古建築以及古城環境相一致?貝禮中的解決辦法是:園林、石頭和簡潔線條。

建造這個銀行使用了55 萬平方英尺石頭,這相當於一座55 層樓高的摩天大樓所需的用石量。為了在北京多沙的氣候裡保持本色,貝禮中選用了淺黃色的石頭。整個建築物就像一個中空的大矩形,中庭設計成了一個高達十一層的四合院;庭中收納了傳統的中國園林、流水、岩石、竹子,以簡潔的形式、可親近的尺度將大自然風貌融入現代建築中。

當時,很多人得知主設計師是貝禮中之後,發出了很多質疑聲。有人認為,建築的外形像極了貝聿銘上世紀六十年代設計的美國國家美術館,而內部的園林構造則和貝聿銘上世紀七十年代的作品香山飯店如出一轍,玻璃結構就類似於上世紀八十年代貝聿銘設計的香港中銀大廈。“整體感覺是繼承有余而創新不足。”有人尖銳地指出。

對此,貝禮中並不否認自己受到了父親的影響,“我目睹了父親漫長的職業生涯,我看著他的作品從圖紙到模型直到最後的建築建成,自然而然學到了他對建築空間、道具、光線和陰影的處理方法,而且在我的理念中加以強化。假如我看到他設計的窗戶外形和色彩很好,我就會對自己說,下次可以再用。”

貝禮中說,作為一個獨立的建築師,他必須突破父親建築理念的限制,開創自己的獨立風格。所以,他嘗試很多父親沒有嘗試過的設計,他說他正在設計的一座澳門劇院就有新突破,“它的表面是獨一無二的”。他很推崇新技術的發明給現代建築帶來的可能性,比如“水立方”。“今天,你可以用電腦技術和材料技術達到十年前想都不敢想的目的,這是一個新的方向,建築師必須學會如何利用新技術。”

B= 外灘畫報 P= 貝禮中

B:你從父親對工作的態度那裡學到了什麽?

P:他對待工作很嚴謹,他作品的品質和一致性,是他一直以來秉持的標準。他從來不會讓他的同事、雇員失望。他的這些品質也是鼓勵我一直堅持下去的原因。

B: 貝老對人要求嚴格嗎?

P:他對人要求很高,但他從不強製別人非要完成他的任務。他希望你盡全力,希望你學到東西,希望你小心謹慎,希望你知道怎樣才能有好的設計,但是他不會強迫別人一定要照他的意思完成任務。因為他知道凡事都會有很多解決辦法,有時你可以提出更好的辦法,他很開明,如果你的建議更好,他願意采納。為了造出質量更高的建築,他歡迎有天賦的人聚集在他周圍,以保證他的公司永遠處於高水準。

B:貝老表達過對你的期望嗎?

P:我想中國人不是很善於直接表達,他的期望都包含在行動裡,包含在他為人處世的方式裡,但他不會說出來。

B:在貝氏建築事務所,你和哥哥貝建中怎麽分工?

P:我們各自有工程,各自對自己的客戶負責。建中在醫院建築設計方面比較有優勢,至於其他設計,我們沒有明顯的區分。

B:在你們的新項目中有一所醫院——洛杉磯大學加州分校的羅納德?裡根醫學中心。加州是一個地震多發的地區,醫院抗震的難度在哪裡?

P:在加州的抗震標準中,醫院比其他建築的抗震要求更高,因為醫院不僅不能在地震中倒塌,還要在地震後仍然能運作。地震波的傳遞形式有縱向也有橫向,而醫院要在各個方向上都保持穩定。因為我們沒有辦法預測醫院所在的地震波的傳播方向,所以設計時,必須保證醫院能抵禦各個方向的地震波。我們還要保證當醫院的部分結構被震倒時,其他部分還可以工作。

B:我發現貝氏建築事務所的高樓項目並不多。

P:我們也有一些高樓建築,在沈陽,在杜拜,還有一些項目我現在還不能告訴你。

B:你怎樣評價上海陸家嘴地區的摩天大樓?上海環球金融中心剛剛建成,“上海中心”也已在規劃設計中。

P:我不得不說,一開始陸家嘴摩天大樓的發展並不是很好。20 年來,陸家嘴的高樓質量有了很大改進。但它在環境方面還有一些問題,不是十分適合工作和居住。因為每座高樓都高高矗立著,幾乎都是背對背;這其實是一件很不幸的事。每幢樓都想把自己和周圍的其他建築區別開來,都想與眾不同。

B:現在,全世界湧現出很多外形稀奇古怪的建築,你對這類建築如何評價?

P:同樣,它們也是想顯示自己的獨一無二。在我看來,很多標新立異的建築都是沒什麽意義的,它們造價昂貴,但可能過不了五年就沒用了,所以我不知道建築師建造它們的目的是什麽。對於很多人不惜代價造這樣的建築的做法,我持懷疑態度。

B:那你對超高大樓的態度呢?比如杜拜的世界第一高樓,還有些建築師提出的通天塔概念。

P:從這些建築自身的角度來講,我覺得它們是錯的。它們單單是希望成為最高的建築,人類對高度的追求是無止境的。但是這些建築住起來是否舒服?人類喜歡在那麽高的地方工作和生活嗎?喜歡生活在雲層中嗎?這些問題是我們必須思考的。

文/莊清湄

圖/張洪兵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以上內容來自「外灘TheBund」(微信號:the-bund)

已授權律師對文章版權行為進行追究與維權

歡迎分享,留言交流,轉載請注明出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