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微博能用禁評治好杠精嗎?

可別說是大家都能用的公正功能,小透明微博沒人光顧的。

從昨天開始,如果你在微博被某博主刪評並拉黑,接下來三天迎接你的便可能是全站禁發評論。

這是微博社區對於“博主拉黑禁評”功能的更新,與之前相比,最大的差別就在於被拉黑後,無法發布評論的位置從該博主的個人微博擴展到了整個微博。

這則公告在 9 月 26 日發出之後,便引起了極大的爭議。不過目前來看,反對者的數量明顯高於支持者,且支持的一方多為頭部大 V。

社交媒體,是社交還是媒體?

微博 CEO 來去之間在 9 月 25 日就曾發布微博,爆料產品經理準備發個大招治理杠精,附圖中的計劃是先由歷史上受評論騷擾較為嚴重的 6 萬餘博主試用,再逐步擴大範圍。

不過在 9 月 26 日微博管理員發布的公告中,測試群體發生了點小變化——“此次更新測試期首先開放給粉絲數量10萬以上的博主進行測試,後續我們將根據實際運營情況和數據反饋,逐步擴大使用範圍至認證用戶、微博會員直至全量用戶。”

這則公告也表明了微博官方的態度:

“在微博中,評論是附屬於某一博主所發布的單條微博的,不同於其他公開發布展示的內容,究其根本是用戶對博主的互動行為。博主對評論內容具有完全的管轄權,可以決定哪些账號能發布評論、發布什麽內容的評論。”

微博管理員還給了用戶一些小建議,“當你的觀點與博主產生衝突時,可以通過發布微博、轉發微博等方式闡述自己的觀點。”

有趣的一點是,如果某博主在其微博或評論中 at 了你,那麽你對此的回復被刪評拉黑便不會觸發禁評,因為這種情況可視為博主先發起的互動行為。

這樣看微博官方的邏輯很清晰了:你在自己的主頁怎麽說都沒事,但如果其他博主沒招惹你,你還主動跑到對方微博底下去發言惹人不快,就是你在惹事了。

儘管這種判別方法顯然還是有些一刀切,畢竟用戶完全可以在不產生“程式上互動行為”的前提下提到對方,做出真正的“單方面動”,比如:

某 Ping 的那位白老師啊……每天頭髮梳得油光華亮的,不知道又要勾引誰

對這則策略大為不滿的多是“底層用戶”,他們的利益受損點在於“失去了在行銷號/大 V 微博下面任意發言的權利”,這其中包括控評粉絲。除了個人恩怨觀點衝突類,還有一大部分用戶擔憂的點在於,如果有博主造謠騙人,普通用戶到評論區辟謠都成了困難。

持反對意見的用戶,和微博社區方,信奉的是兩套完全不同的邏輯。前者認為開放頁面所見皆為公開領域,後者認為博主個人微博即為私人管轄領地,這兩套邏輯的起點,是雙方對微博定義的差異。

前者對微博的理解更偏“社交媒體”,使用微博的方式多半是閱讀內容或輸出內容,評論區也是他們獲取資訊或發布公開內容的一大入口;而後者給自己的定位更偏向“社交網絡”,將“發評論”“at 互動”視作單人對單人的行為,弱化其公開性質。

但微博的自我定位真的如此嗎?

三年前開始,藍 V 就已經成為促微博日活的一大力量。近兩年來微博更是大力扶植 MCN 機構,垂直領域也趨於內容化,微博早就不像個社交平台了,更像是內容平台。

畢竟為微博貢獻 1.84 億日活的這些用戶,在微博上並沒有幾個可互動的對象。他們的日常就是刷首頁、轉發哈哈哈哈,而他們對微博最大的需求在於“有內容可刷”。

換個角度看,微博對“博主拉黑禁評”這一策略的更新,並不真的意味著微博真的要把自己當重互動的社交網絡了。

新功能的實質是“頭部用戶的權力更新”(小透明沒多少被評論攻擊的機會),意義在於解決頭部用戶長期以來被評論區攻擊的困擾,避免他們因不堪其擾而減少發博甚至退出微博。

留住了這些頭部用戶,也就留住了他們身後的幾百幾千萬等更新的粉絲。這樣來看,微博做的一切,還是為了“內容”,為了生產內容的“人”。

攻擊、語言暴力並不是微博一家所存在的問題,其他社交媒體也為著同樣的難題而傷腦筋。

其他平台如何反語言暴力

國內常被拿來和微博比較的另一個產品是知乎,兩家平台上每天都有關於“知乎網友還是微博網友杠精更多”的討論。

知乎在社區管理方面的最大特點在於,站方社區人員的參與度奇高,每一條普通用戶的舉報都能收到反饋,小管家每周都會出站務處理簡報,分析社區違規行為數據。

2016 年 11 月,知乎推出評論折疊功能,答主在遇到不禮貌評論時可以不刪評,而是採用更為緩和的方式將其一鍵折疊;其他用戶也可以“踩”評論,當該評論被踩到一定閾值便會進入折疊區;此外,還有算法機器人瓦力對辱罵性詞語自動識別。

2018 年 9 月,機器人瓦力再次更新,對“呵呵,這也好意思說,一看就是胡說八道”這類陰陽怪氣的識別力度也大了許多。

總的來看,知乎對攻擊評論的處理方式主要靠 AI 識別、用戶舉報和社區管理員審核,優處在於範圍大且有效,但人工審核有時也容易成為用戶發泄不滿的出口。

Twitter 也是因“暴民評論”而嘗盡用戶流失苦楚的另一個典型案例。

2018 年 5 月,Twitter CEO 傑克·多西(Jack Dorsey)宣布調整算法,將從用戶擁有账戶數量、IP 地址、被屏蔽次數等多方面指標來對評論內容進行排序。但 Twitter 不會直接刪除潛在問題評論,而是將這些評論移到“加載更多”的折疊區中。

即使這條評論可能是侮辱性言論,其他用戶依然有機會看到它,只是步驟多了一步。據 Twitter 表示,採用新算法之後,評論區的辱罵數量減少了 8%。

與知乎、微博相比,Twitter 的媒體性質要強很多,對社區的管理也更偏向引導。

Facebook 最近宣布新開發的新 AI 倒跟評論區關係不大,看起來更像是針對“表情包”。

這一 AI 系統的代號為“Rosetta”,可以通過掃描影像上的文本來識別對應內容,以此擴大檢測仇恨性言論的範圍。

對 Facebook 來說,目前它面臨的更大難題在於被指對公共事件負有責任,而不是用戶個人的感受。

這大概是“言論自由”令企業頭疼的地方了。竟然有些羨慕這種頭疼。

封面來源:Bloomberg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