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腹瀉」就能排毒養顏?恐怕沒這麼簡單

有很多人都希望減肥或者擺脫便秘,但並不是特別願意改變自己的飲食習慣,於是就藉助一些有「排毒」功能的藥物來幫助自己。這聽上去好像省事許多,但排毒真的就是靠「拉」嗎?

首先要說明的是,醫學上沒有「宿便」這個概念,網上所說的「1天以上沒排出的糞便」,「身體有××公斤宿便」都是不科學的。食物殘渣停留在人的結腸需要1~3天才排出,這是正常的生理活動過程。只要大便成形且水分適中、排便次數規律、沒有不適的癥狀,既不是腹瀉也非便秘,就不需要人為乾預。

「排毒」產品可能傷身

大部分「排毒」產品本質都是刺激性的瀉藥,通過刺激腸道內壁,讓腸道加速蠕動,從而讓腸道內的東西快速排出體外。

人體中小腸是用來吸收營養的,而大腸是吸收水分讓糞便成型。可如果腸道蠕動的太快,容易導致腸痙攣不說,小腸和大腸也完成不了自己的任務。所以,吃藥後腹瀉「拉稀」,甚至會使食物沒有被消化乾淨。

長期使用這種藥物,會引起營養不良。這樣下來,減肥是會有一定效果,便秘也會被解決。但是腸道天天遭受這樣強烈的刺激,就會開始慢慢依賴刺激,而不是自己本身的運動。慢慢地,沒有刺激就不會蠕動,不吃藥就不能正常排便,到了這個地步,想恢復正常怕是有些難度。

因此,吃藥「排毒」並不是科學的減肥方法,減肥還是需要控制飲食,外加科學的運動健身。而便秘患者則需要調整膳食結構,多吃含有粗纖維的食物,喝足夠的水。就算便秘實在嚴重需要吃藥,也一定要就診,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

長期腹瀉要警惕

除了吃藥以外,還有其他原因會造成腹瀉。最常見的,就是在飲食上不注重衛生,細菌進入腸道後刺激腸道黏膜,就容易中招帶來腹瀉。另外,還有一些人吃了特定的食物後也會腹瀉,比如有乳糖不耐受症的人,在喝奶後就會腹瀉。對個別食物過敏的人,在進食後也會造成腹瀉

如果一個人年齡比較大,又長期腹瀉的話,建議去醫院做腸鏡檢查了,因為這有可能是癌症的前兆。雖然早期的直腸癌沒有什麼癥狀,但是到了晚期就會侵佔腸道,導致大便形狀、次數發生改變。所以,人到中年還長期腹瀉或者大便規律、性狀突然改變,一定要及時重視。

如何預防腹瀉

腹瀉雖然不是特別大的問題,但一定要重視,和痔瘡一樣需要從生活習慣開始注意。

1、飲食最好以清淡為主,不能一味的貪圖「刺激」和口感,追求一些油膩、辛辣的食物。

2、進入家門第一件事就是洗手,飯前便後也一定要洗手,可以使用香皂或者洗手液,仔細清洗。

3、拒絕一些生冷食物,盡量選擇熱食。這樣食物中的細菌會被加熱殺死,減少腹瀉的可能。

4、盡量少飲酒,和飲料盡量不加冰。為了低溫對腸道的刺激,同時大部分冰塊並不是使用煮沸過的人製作而成,還會有細菌殘留。

5、要吃新鮮現做的食物,不要吃放置時間過久的食物。

關於更多胃部調養知識,可顧問微信weichang006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