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耳炎可致聾,游泳別忘了清潔耳道

進入夏季,很多人喜歡游泳來納涼消暑,但因游泳引發的耳朵疾病也隨之多了起來,中耳炎就是其中最高發的一種。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教授駱文龍提醒,游泳或洗澡時不慎將水灌進耳道是造成中耳炎的主因,耳道進水應及時用棉花棒擦拭,如感覺不適一定到正規醫院就醫。

小孩與老人更易得中耳炎

很多的小孩會患中耳炎,特別是嬰幼兒。駱文龍表示,這是因為小孩的咽鼓管比成人短、粗,並且位向接近水準,所以在給小孩餵奶時,媽媽不能躺著喂,就是因為餵奶時,特別容易將奶水嗆進咽鼓管內,引起中耳炎。

而老年人多發是因為老年人慢性病多,例如糖尿病、心臟不好、肺炎、肝炎等,所以抵抗力差。而且老年人本身身體機能退化,相較一般人的抵抗力偏低。

坐飛機要注意 最多是由感冒引起

非化膿性中耳炎主要是由咽鼓管功能障礙引起的。一般情況下,耳膜正常,中耳腔只能通過咽鼓管和外界相通,達到耳內外的氣壓平衡。

現目前正值暑期,在出遊坐飛機或潛水時,由於壓力的改變使耳朵內和外界產生氣壓差,使得耳膜內陷,所以耳朵會不舒服。不過在做咀嚼吞咽、打哈欠等動作時,咽鼓管會張開,可以調節氣壓平衡。這也是為什麼坐飛機時需要吃東西或是嚼口香糖的原因。駱文龍提醒,坐飛機回來,如覺得耳朵悶、聽力下降,請趕緊去醫院就醫。

還有一種最多的,就是由感冒引起的中耳炎。由於用力擤鼻涕容易將鼻腔裡的細菌經咽鼓管排進中耳腔內,引起化膿性的中耳炎。所以感冒有鼻涕時,輕輕往回吸、抽,到嘴裡後再吐出或是輕輕的從鼻子擤出。這樣才是生理性的排痰方式。我們鼻腔中有纖毛,纖毛擺動的方向是往後的。排痰要順著纖毛運動的方向。

中耳積液可致聾

非化膿性中耳炎的主要癥狀是聽力下降。因為中耳腔內有粘膜,粘膜都會有分泌功能,分泌的液體一般是通過咽鼓管排出,但如果咽鼓管不通,液體在中耳腔內就會形成積水,從而影響聽力。

駱文龍表示,鼓膜上有兩個窗,這兩個窗形成位相差我們才能聽清聲音,而積液會淹沒其中一個窗,導致位相差消失,所以就會耳聾。有的病人聽力下降去醫院,醫生判斷其是不是因中耳積液致聾,就會讓其低頭或是躺下,看聽力是否改善。原理就是積液淹沒視窗,而改變體位可以改變積液位置,使其位相差再度產生,於是患者感到聽力改善。

駱文龍提醒,發現病情時要及時就醫。時間短的話,積液就是水性的,醫生比較容易處理。但積液中有纖維成分,如果長時間不去處理,水份會被慢慢吸收,形成膠凍狀的物質殘留在中耳內,我們俗稱膠耳。耳悶時,會聽力下降,這時至少有30分貝已經聽不見了。如長期不治,聽力會嚴重下降。

中耳炎治療多用五種方式

駱文龍指出,如果確定是得了非化膿性中耳炎,首先就是先捏住鼻子,憋住一口氣,使勁憋通。有的也可以喝口水或者做一下吞咽動作,幫助咽鼓管通氣。但駱文龍表示,如果是非化膿性中耳炎,通過上述動作仍沒有改善聽力,只有到醫院請專科醫生處理。

第一種方法是用波氏球打氣,波氏球是一種橡膠材質的小球,利用波氏球往耳內打氣,打通咽鼓管。

第二種方法是導管吹張法,用一個彎的金屬導管,後面連著一個膠球,插入咽鼓管口,輕輕將氣打進咽鼓管。

第三種方法就是鼓膜穿刺將液體抽出。很多人會覺得很危險,但駱文龍表示,只要操作規範,就很安全。因為積液都是往低處流,所以醫生在穿刺時,會選擇鼓膜下方(前下或後下),所以並不會發生危險。

第四種方法是將鼓膜切開。如果膠耳已經形成,穿刺已不管用,那麼就要將鼓膜切開,吸去膠質。

第五種方法是置管,通過手術將小通風管置在鼓膜上,解決中耳腔內內外壓力差。

駱文龍表示,如果是鼻咽癌或是其他疾病導致咽鼓管長期不通,這種情況就只能置管。放進去的通風管一般半年到一年就會自動脫落,鼓膜癒合。小孩的恢復能力很強,老人可能會慢點,大部分患者都會恢復,並且發生後遺症的幾率很低。駱文龍提醒,置管的病人要注意個人衛生,耳內禁止進水。因為進水後容易轉變為化膿性中耳炎,所以在沖涼洗頭時要特別注意,最好不要游泳。

戳原文,訂健康!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