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晚上翻來覆去睡不著到底是怎麼回事?中醫辨證對症下藥!

【概述】

失眠的病因很多,張景嶽概括為「有邪」、「無邪」二類,認為「蓋寐本乎陰,神其主也。神安則寐,神不安則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氣之擾,一由營氣之不足耳。有邪者多實證,無邪者皆虛證」。李中梓認為:「不寐之故有五,一曰氣虛……,一曰陰虛…,一曰痰滯……,一曰水停……,一曰胃不和。」《類證治裁》曰:「陽氣自動而之靜,則寐;陰氣自靜而之動,則寤。不寐者,病在陽不交陰也。」說明陰陽失調乃不寐之根本。

失眠的發生,與心、脾、肝、腎諸臟助能失調關係最為密切。因心主神明,為血所奉養,而血之來源由水谷精微化生,統攝於脾,受藏於肝。腎主藏精,上滋心陰,心氣亦下交於腎則神志安寧。此外,膽為中正之官,主決斷,定魂魄。一旦邪氣內擾,或營養不足,臟腑功能減退,陰陽失調,則可形成失眠。本症常兼見頭暈、頭痛、心悸、健忘等症。

【鑒別診斷】

心腎不交證:難以入睡,甚則徹夜不眠,頭暈耳鳴,心悸健忘,潮熱盜汗,五心煩熱,腰膝酸軟,遺精。舌紅少苔,脈細數。

心陰虧損證:不易入睡,心悸而煩,多夢健忘,潮熱盜汗,手足心熱,口燥咽乾,舌紅少苔,脈細數。

心脾兩虛證:多夢易醒,心悸健忘,面色無華,神疲肢倦,食少便溏。舌淡苔薄,脈細弱。

心膽氣虛證:恐懼不能獨自睡眠,寐而易驚,心澹澹然,多疑善惑,氣短倦怠,頭暈目眩。舌質胖淡,脈細弱而緩。

心火亢盛證:失眠多夢,胸中煩熱,心悸怔忡,面赤口苦,口舌生瘡,小便短赤疼痛。舌尖紅,脈數。

餘熱擾膈證:坐臥不安,難於入寐,虛煩不寧,胸膈窒悶,嘈雜似飢。舌質紅,苔薄黃,脈數。 肝鬱化火證:睡臥不寧,多夢易醒,煩躁易怒,胸脅脹滿,喜呔息,口苦目赤,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脈弦數。

痰熱內擾證:睡臥不寧,多夢易醒,心煩驚悸,胸悶多痰,噁心欲嘔,口苦而粘。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食滯胃脘證:不寐,脘腹脹痛,噯氣酸腐,大便不爽。苔膩,脈滑。

【鑒別要點】

不寐一症,有虛實之異,臨證首先當別虛實。凡虛證不寐者皆正氣不足,不寐多為漸致,證有血虛、陰虛、氣虛的不同,病在心、脾、膽、腎為主。凡實證不寐者,多因邪熱擾心而致,起病多為暴急,其表現為不易入睡,臥起不安,證有鬱熱、心火、痰熱、食積等,病在心、肝、胃為主。臨床上可根據不寐的特點,結合兼有癥狀進行判斷。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