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夏日盡,邂逅最美的秋初詩詞

《首秋輪台》

唐代:岑參

異域陰山外,孤城雪海邊。

秋來唯有雁,夏盡不聞蟬。

雨拂氈牆濕,風搖毳幕羶。

輪台萬裡地,無事歷三年。

岑參,唐代詩人,長於七言歌行,對邊塞風光,軍旅生活,以及異域的文化風俗有親切的感受,邊塞詩尤多佳作。《首秋輪台》這首五律於公元756年詩人居輪台時所作。詩人於公元754年赴北庭,至今已歷三年,詩中描繪初秋邊塞景物.抒寫久居邊塞的惆悵心情。

《孫蜚莪偕宋爾孚楊承之攜酒過從得榴字是日夏盡》

明代:郭之奇

壺榼招邀過一丘,憑將君酌反相酬。

未須棋局長消夏,祇畏詩篇早賦秋。

對酒方知朋與好,感時獨許醉忘憂。

卻慚東老雖貧樂,齋璧猶勞眾擘榴。

竹葉青樽滿座浮,蘭芳入抱暮風柔。

已憑長嘯同銷夏,莫使悲歌獨賦秋。

此際惟堪文字飲,其中那許俗人留。

且從綠綺鳴幽澗,何必紅裙妒石榴。

《送清敬闍黎歸浙西》

唐代:姚合

大地無生理,吳中豈是歸。

自翻貝葉偈,人施福田衣。

夏盡灘聲出,潮來日色微。

郡齋師去後,寂寞夜吟稀。

《初秋詩》

南北朝:劉駿

夏盡炎氣微,火息涼風生。

綠草未傾色,白露已盈庭。

遠視秋雲發,近聽寒蟬鳴。

運移矜物化,川上感餘情。

《於席學士院池觀蓮宴集和張亭溪詹事二首兼呈同會諸公》

明代:湛若水

清賞和風天不違,花光水色麗相依。

盛將歌管仍仙侶,靜倚芙蓉謝宓妃。

終是直通憐碧乾,不堪搖落看紅衣。

況逢夏盡秋來日,酒盞還公滿意揮。

《送長慶老人先入嶺南》

明代:釋函是

不敢更言別,師行隨後歸。

幢幡遷柳岸,童行返柴扉。

雲覆庾公嶺,香迎荔子磯。

到時應夏盡,秋氣襲人衣。

秋的古字形像蟋蟀或蝗蟲,甲骨文中假借為“秋季”。而且“秋”字的讀音也與蟋蟀的鳴叫聲很相似,因此古人把蟋蟀鳴叫的季節叫做“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