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戎馬書生:唐朝的詩人為何偏愛邊疆?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

大唐天寶十三年,岑參隨軍出塞,進入安西庭節度使封常清的幕府。武判官離開邊塞回京,岑參寫詩相贈,留下這首膾炙人口的千古名作。

唐詩是唐朝繁榮文化的象徵,我們從小分析唐詩的類型時,往往會有一種叫做邊塞詩的題材被提及。然而這些邊塞詩的作者並不是帶兵打仗的武將,而是只能舞文弄墨的文人遊客。那唐朝時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為何前赴後繼的跑到危險而又荒涼的邊塞受苦呢?這就要從盛唐流行的尚武文化講起。

我們經常講唐朝開放的風氣與其血統中少數民族的因子是分不開的,北方遊牧民族向來好武,唐朝自然也繼承了這一傳統,而唐朝在武功方面也有著赫赫功績。習武從軍是整個社會的風尚,因此這些文人墨客自然也受到影響,前赴後繼來到前線邊疆,在將軍或者元帥的幕府中用自己的方式來殺敵報國。正因為如此,唐朝才湧現出了那麽多氣勢豪邁的邊塞史詩。

再以岑參為例,他在許多詩句當中表白自己從軍塞外的意圖和決心。“功名需及早,歲月莫虛擲”,“功名隻向馬上取,真實英雄一丈夫”,“萬裡奉王事,一身無所求。也知塞垣苦,豈為妻子謀。”類似的詩句枚不勝舉,岑參有著非常濃厚的功名心,而建功立業不是紙上談兵,舞文弄墨。而是直接投身疆場,揮斥方遒。從而建功立業,揚名西北。

與岑參一樣,唐朝詩人高適也是有名的邊塞詩人。他熱衷於功名進取,時時渴望上陣殺敵。他的《塞下曲》中:萬裡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畫圖麒麟閣,入朝明光宮。大笑向文士,一經何足窮。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高適這裡似乎是一種賭徒的心態,以死來博得功名,從而揚名立萬,畫圖麒麟閣。如若蹉跎歲月,當一個窮酸文人,只能是虛度歲月,成一老翁。或許我們覺得高適這裡的思想有些極端,功名心太盛。其實如果觀察高適生活的時代,就不會這麽想了。高適主要生活在唐玄宗後期,那時李林甫、楊國忠相繼弄權,把持朝政,政局腐敗。使得許多有才之人入仕無門,或者得不到施展的舞台。如果苦苦守在朝歌之中,聽著靡靡之音,那麽只能消磨志氣,如同陰屍路。因此他試圖脫離這樣的生活,在荒野的戰場上,大刀闊馬,殺敵報國。

唐朝重軍工,完全可以通過邊疆立功來取得仕途上的進取,所以高適對於邊塞的憧憬也是有著很合理的原因的。唐朝開國以來,邊帥皆有名厚忠臣,往往出入將相。開元年間的宰相姚崇、宋璟、裴耀卿等人都有過邊帥的經歷。姚崇曾經是靈武道大總管,宋璟出任過幽州都督、嶺南五府經略使等等。文臣以武功為自己的試圖曾光添彩,武將當然博得王侯的功名更是不在少數。高仙芝、哥舒翰、封常清等等,解釋邊關大獎,封王進爵 名震朝野,這些人的經歷為當時士人出塞樹立了榜樣。

高適後來走的就是這條路子。這一轉型非常成功。天寶八年中舉之後,成為一個小小的丘尉,高適心高氣傲,不甘為人下。三年後毅然辭官,入河西節度使哥舒翰的幕府,成為其掌書記。自此之後官運亨通,做到淮南節度使、蜀州、彭州的刺史,最後被封為渤海縣侯。

還有那位寫下《登幽州台歌》的陳子昂:“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陳子昂以“詩骨”聞名,他的性格激勵堅昂,十分反對南朝的靡靡學風。他同樣也有著強烈的立功邊塞的志向。在《送魏大從軍》中滿懷豪情:

匈奴猶未滅,魏絳複從戎。悵別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橫代北,狐塞接雲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漢將功。

他激勵出征者不畏強敵,立功沙場,從而揚名塞外。使得燕然山上不僅僅只有漢朝大將的功績,大唐將士同樣也要立下赫赫功名,放馬陰山。他在送別友人時,也在抒發自己嚮往邊關,一展身手,從而博得功名,光耀門楣。

除了這些我們稱為邊塞詩人的文人之外。一些不在此類的其他盛唐詩人,同樣投身到武將幕府之中,建言獻策,為國家做出貢獻。比如青蓮居士李白入過永王李璘的幕府,“詩聖”杜甫也曾從軍劍南節度使嚴武的幕府。甚至連一心向佛的“詩佛”王維王摩詰也有過邊塞生活的體驗。“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描寫西北邊疆壯麗的千古名句就是他曾經以監察禦史的身份在涼州勞軍,經過陽關之時有感而發。

在唐朝,文人從軍風氣總體來說有兩個層面的原因。一是唐朝尚武的社會風氣。而是與在朝廷或者內地任職相比,有武將幕府的經歷更容易得到提拔和升遷,尤其是獲得戰功的人。唐朝時科舉誕生不久,每年錄取的名額只有一二百人,更高級的進士更少。在加上門蔭入仕,流外人員等等,仕途競爭的對手太多了。

事實上,即使通過了科舉製的的考核,想要在官宦路途上發達且風順,入幕從軍的路也是非常有含金量的資本。一般中舉之後,從九品的小官一步步做起,更何況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考上進士本來已經年齡偏大,要是這樣按部就班熬資歷,估計七八十也不過能當個四五品(這還是順利的情況下)但是如果任職於幕府,就會獲得許多以軍功敘用的機會。比如初唐時期有“文章四友”之一的蘇味道,弱冠之年就進士及第,但是遷到鹹陽尉的職務上時,仕途似乎就像是停滯了一般,得不到升遷。後來他跟隨大將裴行儉西征突厥,任裴行儉的行軍管記。裴行儉大勝回朝,唐高宗親自接見他,蘇味道也因軍功得到賞賜,從此之後一路高歌猛進,並在丞相的位置上數年。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書生不想再當書生,而是投筆從戎,謀求軍工,博得一個萬戶侯。這是多麽豪邁的氣魄和理想。只有在唐朝這樣開放的風氣之下,才孕育出這樣獨特的文化。

撰稿/素白【讀史品生活】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