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每天用點它,輕鬆趕走寒濕,調氣血,通經絡,身體舒暢不生病!

秋後,氣象逐漸涼爽,很多人卻感覺到身體越來越疲憊了。

經常犯困無力、手腳冰涼、腰背酸痛、腹瀉腹痛、睡不好、吃東西沒味……特別是女性,還常有月經不調、宮寒不孕、婦科病、臉色晦暗、長痤瘡、黃褐斑等現象。就好像印證了「一夏無病,入秋三分虛」。

其實,這些跡象都可能在提醒您:體內滯留的寒濕之氣愈加嚴重了。

夏季炎熱,人們常有吃冷食、吹冷氣機等貪涼行為,體內就容易滯留寒濕之氣;而立秋後,人體的陽氣開始走向枯竭,加上氣象漸冷、寒風起,陽氣就更為不足,給寒濕入侵打開了大門。

不少人又有久坐不動、睡眠不足、飲食不規律等壞習慣,寒濕易進難出,就會在身體中找各種發泄口,逐漸出現各種病症,特別是女性及體弱多病者,情況更為嚴重。

1,寒濕侵體,百病生

中醫認為:濕氣、寒氣都為「萬病之源」,一旦爆發,會出現「三多」現象。

1, 多 寒

體溫低於36.5℃,代謝低,手腳冰涼,易上火,易感冒,腹部及下半身肥胖,女性常引發各種月經問題。

且有研究發現:臀部溫度下降1℃,婦科疾病風險提高3-5倍,免疫力下降10倍。

2, 多 濕

濕氣重,與婦科炎症、月經不調、脂肪肝、哮喘、高血壓、痛風、心腦血管等疾病都有關,也常被皮膚濕疹、關節疼痛、口臭等困擾。

3, 多 淤

瘀在哪裡,哪裡就會生病。瘀在腸道,易便秘、長痔瘡;瘀在子宮,易患肌瘤;淤在卵巢,易得囊腫等疾病。

寒濕滲透力強,傷人隱蔽,初期沒有明顯癥狀,但人體環境就像沒有陽光的寒濕氣象或是冰冷的冬天,沒有生機。久之,就會氣血瘀滯、經絡不通、五臟失調,代謝廢物無法排出,血液無法正常運送,機體失去滋養,自然就會「生百病」!

你體內的寒濕之氣嚴重嗎?不妨仔細對照一下:

①身體虛弱,容易疲勞;

②手腳冰涼,怕冷;

③容易腹瀉,夜尿多;

④下肢無力,腳踝浮腫;

⑤四肢關節、頸肩、腰背有疼痛、麻木等癥狀;

⑥女性如果寒氣過重,則月經總遲到,常有血塊、色暗,易痛經、宮寒等症。

如果你有1-2條以上符合,就說明已經是寒濕體質了,特別是身體常有某些部位疼痛、淤青、老年斑提前等的人,很可能是氣血瘀滯的表現,祛寒濕刻不容緩。

2,每天十幾分鐘

祛寒濕,理氣血,強體質

寒濕不祛,疾病就難治癒、易複發。但中醫有針不及、葯不及,艾來灸的說法。體寒、濕氣重,需引火下行,虛病也需火來刺激運行。也就是說:寒病得火而散,熱病得火而解,虛病得火而壯,濕病得火而消。

艾灸之火,集灸療、光療、葯療於一體,除寒濕,驅邪氣,是平衡陰陽的有效手段。秋季艾灸最為適宜,不僅能增強陽氣,還能將夏季累積的寒濕邪氣驅趕外散。

艾灸時,艾草燃燒會釋放熱量和藥力,其熱力能溫和刺激穴位,溫通經絡,同時艾草的藥效,就會通過肌膚受熱張開的毛孔,進入體內,一點點的深入五臟六腑,並推動氣血運行,釋放到全身。

此時,就好像把體內環境變得陽光明媚,使冰雪消融、陰霾消散,祛除一切邪氣。體內環境好了,氣血通暢了,很多問題就會一掃而光。

不少堅持艾灸的人會發現:睡眠明顯好轉,脾胃功能增強,畏寒體質得到改善,手腳、腹部也不冰涼了,氣色變得紅潤,連月經都變得正常了,婦科疾病也少發了,甚至下肢肥胖都減輕了,整個人都充滿了活力~

艾灸的防病治病理念早已深入人心,去艾灸館費錢又費時,自己艾灸省錢又方便。但很多人會問:秋季更適宜艾灸哪些穴位?

3,秋季艾灸

這幾個穴位,功效大

針對秋季氣象轉涼,陽氣內斂下降,寒濕襲人的特點,專家給大家推薦以下幾個穴位艾灸保健,達到祛寒濕、通經絡、補陽氣、調氣血的作用,抵禦即將到來的冬季寒氣。

1,豐隆穴:健脾祛濕

脾胃好了,體內水濕就能平衡運轉,可輔助排出寒濕。

豐隆穴,主治頭痛、眩暈以及咳嗽痰多等痰飲病證,每日艾灸15分鐘可以有效健脾祛濕。另外,艾灸谷穴艾、足三裡、解溪穴等也都有祛寒濕的功效。

2,三陰交:改善婦科、男科

女性生理較為複雜,婦科問題,口服藥物往往很難達到病灶。而艾灸的獨特優勢,可使藥力深達病灶,緩解婦科病症。

中醫認為:婦科炎症等均為濕邪入侵,艾葉自古就是祛邪氣之物。堅持艾灸,可減輕炎症、疼痛、墜脹感,也能改善白帶、氣色。

而三陰交,不僅適合陰虛火旺人群,對婦科疾病、男科都有很好的改善功效,甚至被稱為「不老穴」,可延緩衰老。

三陰交穴在小腿內側,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後方凹陷處。

3,足三裡:改善機體免疫力

灸足三裡,得長壽的養生秘決,一直為古今醫學大家和養生大家所珍視。

中醫認為,足三裡是一個滋補強壯穴位。艾灸該穴位,可調理脾胃,補中益氣,疏風化濕,增強抗病能力。

女性艾灸足三裡則面色紅潤,常葆年輕;男人艾灸足三裡,則筋骨強壯,精力充沛。

4,合谷穴:鎮靜止痛、治感冒

據經絡理論以及實踐證明,艾灸合谷穴,頭痛、發熱、口乾、流鼻血、脖子腫、咽喉病以及其他五官疾病都可以得到緩解。

5,神闕穴、命門穴:補腎通陽

艾灸神闕穴(肚臍)和命門穴,可以達到補腎通陽,改善手腳冰涼、關節痛的功效。

但不少人買了艾條後都一臉的委屈:操作起來太麻煩,效果還沒看到卻把自己燙傷了,只能不了了之……其實,要艾灸,得先挑選好的艾條!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