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不練練導引,能說自己是學中醫的嗎

導引是我國古代的呼吸運動(導)與肢體運動(引)相結合的一種養生術,大家比較熟知的是五禽戲、六字訣。

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是易筋經

共計十二勢

經筋是十二經脈的附屬部分,是十二經脈之氣"結、聚、散、絡"於筋肉、關節的體系。經筋具有聯絡四肢百骸、主司關節運動的作用。

張介賓曾說過:「十二經筋皆起於四肢指爪之間,而後盛於輔骨,結於肘腕,繫於關節,聯於肌肉,上於頸項,終於頭面,此人身經筋之大略。」

這種強身健體的方法,

經過多次改良,

更適合於咱們國人的身體構造。

所謂筋長一寸,壽延十年。長壽者,往往有一副柔軟的筋骨。嬰兒氣血最為通暢,身體極為柔軟,老者氣血滯阻,身體大多僵硬。生命從生到死的過程,從某種角度而言,就是身體由軟變硬的過程。若要延年益壽,舒經活血,拉筋拔骨,可以說是最簡便的法門。

附:韋馱獻杵第一勢導引法

疏導手太陰經筋

手太陰之筋,起於大指之上,循指上行,結於魚後,行寸口外側、上循臂,結肘中,上臑內廉,入腋下,出缺盆,結肩前髃,上結缺盆,下結胸裡,散貫賁,合賁下,抵季脅。

松靜站立,

自上而下放鬆。

咬牙,舌抵上齶,

雙目平視,調勻鼻息。

雙腳開立,

與肩同寬。

兩手轉掌心向前,

在體前慢慢捧起。

雙手在胸前合掌。

指尖向前,

平直推出,

勁透指尖。

兩臂左右打開,

同時挺胸收小腹。

兩臂至水準位,

兩手轉掌心向下,

舒臂伸指,

卷指握掌。

兩臂放下時,

一次放鬆肩、肘、腕、手指。

要點:

「身形中正」,心無外弛。

「氣息平和」,專心調息勿使氣滯。

以上導引動作合為一次,

重複導引7次後,

恢復松靜站立。

——本內容選自《古本易筋經十二勢導引法技術規範》

「古本易筋經十二勢導引法」於2014年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有著深遠的文化內蘊和廣泛的實用價值。

本標準起草部門為上海傳承導引醫學研究所、上海中醫藥大學,湖南中醫藥大學,中華中醫藥學會發布。

本標準規範其定義、基本步態、手形及各導引勢動作要領、禁忌,並根據「三因製宜」的原則,對各類人群在不用季節、不同地域習練該法提出合理的指導性意見。

或掃描二維碼,可以購買。

END

本文由中醫出版公眾號原創發表,最終解釋權歸本文原作者所有。

投稿及顧問郵箱[email protected]

覺得不錯請點贊!

大家都在看↓

點閱讀原文,一鍵下單

播放GIF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