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劉備最輝煌的時候,卻沒想到竟被自己最信任的人壞了好事

公元219年是東漢建安二十四年,這一年劉備收獲巨大,事業達到了頂峰,大有爆發之勢。可為何連一年都沒過去,劉備就轉喜為悲了呢?到底是誰壞了劉備的好事呢?

劉備的擴張:

劉備拿下益州後,孫權向其索要荊州,後來劉備為了謀取漢中,便與孫權講和,承諾攻取漢中後,再歸還荊州給孫權。這樣劉備佔據了荊州的南郡、零陵、武陵三郡,孫權佔據了江夏、桂陽、長沙三郡,其余的南陽郡、襄陽郡、南鄉郡再加上江夏的一部分則由曹操佔領。三方暫時維持著平衡。

《三國志》載,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先主率諸將進兵漢中。分遣將軍吳蘭、雷銅等入武都,皆為曹公軍(曹洪)所沒。先主次於陽平關,與淵(夏侯淵)、郃(張郃)等相拒。建安二十四年(219)正月,劉備自陽平關南渡沔水,引軍到定軍山扎營。夏侯淵率軍來奪定軍山,劉備命黃忠迎擊,大破夏侯淵,並斬夏侯淵及曹操所任命的益州刺史趙顒等。曹操聽說漢中的軍報後很震驚,親自率軍增援漢中,可惜卻被劉備憑險而拒,最後被迫退軍,劉備完全佔據了漢中。同年,劉備還派劉封、孟達等佔領了上庸。至此,劉備的實力得到較大擴張,幾乎可以和曹操相匹敵。

劉備自稱漢中王:

奪得漢中後,群臣上書劉備擁其為漢中王。建安二十四年(219)七月,劉備推辭不過,正式稱漢中王。劉備雖然取得了漢中之戰的勝利,但也使剛剛佔領不久的益州付出極大的代價,據說,為打贏漢中之戰,當時益州作為後方已經到了“男子當戰,女子當運”(青壯男子從軍作戰,婦女后勤運輸)的地步,而曹操雖然退出漢中,駐守長安一線,卻時刻注視著漢中的布防,一直對漢中保持著很高的壓力,迫使劉備必須派重兵駐防。由當時的情形看,劉備的當務之急是休養益州,積蓄力量,同時重點駐防荊州和漢中,特別是要網羅天下英才為其效力,然後待機而動才是正確的發展策略。

關羽丟荊州:

劉備稱漢中王后,封劉禪為世子,許靖為太傅,諸葛亮為軍師將軍,法正為尚書令,關羽為前將軍(負責坐守荊州三郡)假節鉞,張飛為右將軍,馬超為左將軍,黃忠為後將軍。同時,加封魏延為鎮北將軍兼領漢中太守,負責鎮守漢中。

劉備稱漢中王,曹操自然不高興。因為西線劉備防守得比較嚴密,不容易得手,於是曹操便將矛頭調轉到東線。漢中之戰失敗後,曹操立即命令大將曹仁和龐德率兵進攻荊州的關羽。在荊州鎮守了五年的關羽,對曹仁、龐德的進攻采取了以攻為守的冒進策略,向北進軍包圍了樊城。期間,關羽多次將曹軍打敗,並大破曹仁於沔水,將其水軍全部殲滅。曹仁只得急向曹操求援,曹操忙派於禁率領數萬人馬前往增援,與關羽軍對陣於樊城下。八月,關羽借漢水暴漲之勢掘江堤,引水將於禁大軍淹沒,迫使於禁投降。隨後又擒了龐德,因其不降,將其斬殺。一時間,曹操所任命的荊州刺史胡修、南鄉太守傅方等人也都投降了關羽,甚至連一些遭受曹操徭役的百姓也紛紛起事,聲明依附關羽,使關羽威名大震!但曹仁在滿寵的支持下,仍堅守樊城,直到曹操又派援軍徐晃趕來,關羽才撤軍。可此時,關羽的老巢荊州已被呂蒙偷襲佔領,東吳孫權派人截殺關羽,在臨沮將關羽及關平斬殺。

從《三國志》的記載看,劉備在益州這邊剛稱漢中王,荊州關羽這邊便和曹仁開戰了,他采取的是以攻為守的策略,這在一開始並沒有什麽問題,但到後期他的應對就出問題了,明顯有貪功冒進的嫌疑。當時,劉備的整體形勢是急需修整和防禦,正是諸葛亮說的“益州疲弊”之際,關羽卻隻憑三個郡的力量就一味向曹操進攻,而沒有做到見好就收,實行堅守的策略,這怎麽可能不出問題呢?所以,關羽失荊州,主要錯在沒有掌握好攻守的時機,在整體實力不足的情況下,一味貪功冒進,如此失敗是必然的。可以說,正是關羽應對魏、吳兩方的錯誤策略,壞了劉備的好事。

錯上加錯,劉備伐吳:

關羽丟荊州使劉備猶如頭上挨了悶棍一樣,失去理智。勉強在益州消停了兩年,便在稱帝後立即舉兵伐吳。可悲的是,在伐吳剛要開始時,右將軍張飛又被部下害死,令劉備雪上加霜。章武二年(222年),劉備在與東吳陸遜相持了七八個月後,便被陸遜在夷陵一帶擊敗,使劉備七八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嚴重挫傷了蜀漢剛剛積聚起來的一點實力,此戰注定了蜀漢必然滅亡的結局。

劉備病逝,諸葛亮再造蜀漢:

章武三年(223年)三月,僅僅是夷陵之敗的七八個月後,63歲的劉備便病逝於白帝城,將其身後事完全托付給諸葛亮。劉備之後的蜀漢,可以說完全是諸葛亮再造的。當時蜀漢形勢很糟糕,國力衰微,南部邊疆時常叛亂,北部面臨曹魏的威脅,最主要的是,由於整體形勢弱,加上諸葛亮權臣的身份,許多事務都親力親為,使得蜀漢人才越來越凋零,連益州本地勢力也不願真心支持蜀漢政權,所以,後劉備時代的蜀漢,基本就是靠諸葛亮全心全力的維持,始終無法使國力增強,最終淪為三國中最先滅亡的一個。

參考資料:《三國志·蜀書》《資治通鑒》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