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關於楊梅的那些謠言你信了嗎?

一到6月份,就是楊梅上市的旺季了。楊梅既可直接食用,也可加工成楊梅乾、醬、蜜餞等。此外還能用來釀酒,楊梅酒具有祛寒消食止痛的功效。楊梅雖好吃,不過容易生蟲子,而且一般肉眼察覺不到。有傳言稱這個蟲子有毒,到底是不是真的?


那些關於楊梅的謠言

謠言一:打膨脹劑增大

2017年6月,一條影片在微信朋友圈裡廣泛傳播。影片畫面中,浙江省慈溪市橫河鎮的一位農民正在給楊梅樹噴灑所謂的「藥劑」,這時畫面外傳來一名男子的詢問:「楊梅好吃還要打藥水呀?」該農民答道:「我打的是膨脹劑。膨脹劑打得好,楊梅個頭兒就大,價格也就賣得更高。」

真相:浙江省寧波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闢謠資訊稱,經民警調查,影片中的農民給楊梅樹噴灑的是水,而對白是發布者一人分飾兩角,採用方言進行的配音,所述內容與事實嚴重不符。影片製作者胡某被警方行政拘留7日。

謠言二:注膠壓秤

在一段影片中,一名女子把楊梅放在水龍頭下反覆搓洗、擠捏後,手上留下了一些膠狀物。女子對著鏡頭說:「你們看看這些東西,捏都捏不動,是膠,買楊梅時一定要注意。」

真相:上海交通大學農業與生物學院副研究員許文平表示,楊梅果肉中90%以上的成分是水,剩下不到10%的成分中包括膳食纖維、糖酸、蛋白質、花青素等營養物質。楊梅果肉由眾多肉柱聚集而成,由於沒有果皮包裹,果實非常容易被破壞。因此,影片裡的女子很輕鬆地就將楊梅搓爛,而剩下的是組織結構被破壞的肉柱,並不是她聲稱的「膠」。

許文平強調,楊梅果肉由於沒有果皮的保護,極不耐儲藏,很容易受傷和腐爛。如果給楊梅一個一個注膠,不僅需要投入很高的人力成本,而且楊梅本身也經不起這種「折騰」。

謠言三:浸泡不明液體

新浪微博上的一段影片顯示,浙江省台州市的幾名果農把成筐的楊梅放入裝滿液體的大缸裡,浸泡幾秒鐘後抬出瀝乾,隨後將楊梅放入車內運走。

真相:經台州市網警調查,影片屬於惡意造謠。影片發布者黃某是一名果農,因別人曝光他給水果用藥的行為,影響了他的水果銷量,所以產生了報復心理。黃某在網上看到幾年前的影片,就將影片下載並配上文字,坑害其他果農。黃某因此被行政拘留7日。

謠言四:小白蟲毒似砒霜

消費者食用楊梅前如果用鹽水浸泡清洗,往往會有白色的小蟲從楊梅中爬出。有人稱這些小蟲有毒,吃有小蟲的楊梅等於吃砒霜。

真相:浙江醫院營養科營養師張倫指出,所謂的小白蟲是果蠅的幼蟲。在楊梅的傳統栽種中有果蠅幼蟲是很正常的自然現象,幼蟲期的果蠅吃下去對人體沒有危害。

張倫同時提醒,如果是黑色的蟲子從楊梅中爬出,則說明果蠅已經發育成熟,就對人體有危害了,這樣的楊梅不可食用。

對於楊梅的食用,有三類人要注意

一是楊梅食材本身偏熱,易上火的人吃楊梅要適量;

二是對胃炎、胃潰瘍等胃酸較多的人來說,楊梅的酸性成分會對胃黏膜造成刺激,這類人要少吃;

另外,糖尿病人慎食楊梅,以免使血糖過高。總之要根據自身的體質狀態來控制楊梅食用量。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