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辣條征服全世界,那衛龍能“征服”港交所嗎?

從媒體資料獲悉,衛龍辣條品牌持有者河南漯河平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平平食品”)有望香港上市,但上市時間尚未確定。目前,平平食品並未給出官方答覆。但其近期股權的再次變更,坐實了傳聞的真實性。

來源 |本文由IPO早知道整理撰寫,文中觀點僅供參考

編輯 | C叔

排版 | C叔

年輕人喜歡的東西,都是有未來的。作為辣條界的“扛把子”,一路華麗逆襲,成為“網紅食品”,甚至遠銷國外,其謀求上市,終究是時間的問題。

東興證券消費組首席分析師劉暢表示,雖然衛龍的產品更新做得很好,但產品的景氣度可能會隨著時間下滑,此類消費品的消費人群也在萎縮,在這樣的情形下,公司居安思危,想要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進行某種擴張或轉型,並不令人意外。

對於是否要上市,衛龍還沒有給出官方答覆。不管衛龍如何表態,但其實際行動已經證明了,衛龍正在為上市做準備。

緣起股權變更,上市地點或在香港

工商資訊顯示,漯河市平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權穿刺後股東已經變更為兩家注冊在英屬維京群島的公司——和和控股有限公司、易豐資本有限公司。

而根據平平食品的股權結構看,平平食品目前的股權結構為“英屬維京群島公司——香港公司——境內公司”3個層級。這種股權結構,與使用紅籌上市模式的境內公司頗為相似。

平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於2004年,在此後的十餘年間,衛龍品牌的創始人劉衛平及其兄弟劉福平,為公司實際控制人,啟信寶資訊顯示,劉衛平持股佔比60%,劉福平持股佔比40%。

2017年9月,平平食品進行了工商變更,由漯河市衛龍商貿有限公司持有平平食品100%股權,實繳出資3000萬元。之後,衛龍商貿從投資人到公司類型和注冊資本又進行了多次工商變更。目前,衛龍商貿的控股股東和和食品由一家香港企業和和國際事業有限公司全資控股。

啟信寶資訊顯示,股權穿刺後,平平食品的股東為兩家公司——和和控股有限公司(唯一的董事是劉衛平)、易豐資本有限公司,兩者注冊地都在英屬維京群島。

這種股權結構有利於在境外的港股或美股上市,這也成為市場猜測衛龍謀求海外上市的重要依據。有知情人士稱,衛龍辣條已經與券商團隊接觸了一段不短的時間,最有可能的上市地點應該是香港。

與衛龍同處漯河市的另一家行業龍頭——雙匯集團的控股股東萬洲國際,也是經過類似的結構調整之後,成為全球最大的豬肉食品企業,並在香港上市。

2018年辣條市場規模將突破600億元,

衛龍靠特色行銷團隊穩坐行業龍頭

辣條領域的門檻非常低,產品同質化的競爭非常激烈。公開數據顯示,2008年,全國共有近2000多家辣條廠,2014年僅剩500家。以河南為例,調味面製品企業從2000年的4000多家遞減至2017年的236家,其中規模企業達40家,衛龍、佳龍、君仔、麥動、瓊宇、鍾阿龍、笑笑等辣條品牌正為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

調味面製品主要產區在河南和湖南,行業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快速。2016年調味面製品行業的年生產總值從2009年的100多億元增至330億元,市場銷售額從170多億元增至510億元。8年間,該行業的生產總值增長230%,銷售額增長200%。

預計,2018年中國調味面製品市場規模有望突破600億元。

衛龍辣條在激烈的競爭中高速增長,成為辣條行業的領頭羊,依靠不是技術壁壘,而是火遍全國的創意行銷。

2016年之前,衛龍辣條在互聯網和行銷界還默默無聞。如今,憑借“蘋果風”辣條產品發布、薩德事件時樂天管道產品下架、推出逆天產品“辣條粽子”等刷屏的行銷事件,衛龍從19年的傳統企業,“搖身一變”成了熱度不斷的網紅品牌,並被國內行銷行業看做傳奇。

再加上網絡段子手的配合,衛龍辣條不但家喻戶曉,而且走出國門,連外國人也都開始吃了辣條了。據了解,2017年,衛龍辣條整體銷售收入達8.1億元,2018年全年銷售收入有望實現20億元。

要知道,在香港上市的周黑鴨也就30億人民幣的年銷售額,從業績上來講,衛龍辣條也是有上市的條件了。

衛龍的野心

“對於公司而言,不上市的理由各有不同,但上市的理由只有兩個:一是為名——影響力、知名度,二是為利——融資。後者一般比前者重要。”一位投行人士曾表示道。

股權變更也許是衛龍上市的準備工作,而優異的業績,則是衛龍上市的底氣。

近幾年來,衛龍的市場表現不可謂不亮眼。據相關媒體報導,衛龍辣條的銷量一路飆升,從幾千萬元到1億元、5億元、8億元,今年上半年,漯河平平食品整體銷售收入達到8.1億元,全年銷售有望達到20億元。

一位不願具名的食品公司人士透露,衛龍是一家很“主動”,或者說很有野心的公司,比起老乾媽,衛龍擴張的野心更為明顯,改變的勁頭也非常足。“在早前所有辣條類小零食廠商都只顧著眼前利益的時候,衛龍就有了商標意識,它先人一步,看得長遠,所以才能走得長遠”。

除了是中國辣條行業的第一個品牌,衛龍知名度的飆升,還因為其創始人劉衛平借助辣條食品安全問題全面爆發的時機,向公眾大舉展示其全自動化的生產車間,和對食品安全的改革舉措。因此,在辣條行業陷入一片質疑爭議之中時,衛龍反而抓住機遇,樹立了自己的品牌形象。

而在上述人士看來,無論是車間改革,還是衛龍後面展現出的行銷手段,以及對海外市場的領先布局,都只是它早期的風格延續。

值得一提的是,平平食品曾對小額貸款公司進行過投資。

天眼查資訊顯示,平平食品隻對外投資了一家企業——北京金鼎盛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注冊資本一億元,經營業務是在北京市範圍內發放貸款,平平食品投資佔比20%。

食品安全仍是難題

然而,衛龍要想順利上市,擺在面前的還有一道隱性的難題,那便是食品安全問題。

隨著衛龍通過一系列刷屏的行銷事件刷屏打響知名度後,謗亦隨之。網上開始流傳衛龍辣條出資小作坊,是不衛生的食品。

衛龍找到當時辣條消費者們最喜歡的KOL來工廠參觀,直播《辣條是如何煉成的》,給網友展現了機械化的生產過程,使得“衛龍是小作坊”的傳言不攻自破。

但衛龍的挑戰主要來自國家行業標準的滯後。8月30日,湖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食品安全監督抽檢資訊公告,在所抽檢的11類食品643批次中,抽樣檢驗項目合格樣品622批次,不合格樣品21批次。其中包括衛龍等在內的多款“辣條”產品。但衛龍並不認同這個抽檢結果。

辣條是衛龍創始人劉衛平和劉福平兄弟受傳統的牛筋面啟發而創作出來的食品。這是2001年的事情,辣條其實也是一位“00後”,行業標準還沒有完全建立。雖然2018年5月,國家發布了調味面製品全國標準,但國家標準尚未正式執行,所以各地的辣條生產廠商都是執行地方標準。

隨著近兩年的快速增長,據悉衛龍今年銷量可能超過30億,衛龍在國內已經沒有競爭對手。能夠在同行混亂下堅持品牌化,能夠在小作坊生產中堅守機械化生產,能夠在寒冬中以創新突圍……衛龍還是一家值得看好的企業。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