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哈佛教授評2019肝膽胰腫瘤及胃癌研究進展

美國芝加哥當地時間5月31日~6月4日,第55屆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年會即將拉開帷幕。本屆年會的主題為「為患醫治,以患為師(Caring for Every Patient, Learning from Every Patient)」,會議將彙集腫瘤領域全球臨床研究的最新進展,這些新的研究成果很快將有機會應用於臨床治療,幫助到癌症病人。為了在第一時間把這些內容分享給患者及家人,我們特別邀請了美國麻省總醫院癌症中心的朱秀軒(Andrew Zhu, MD)教授和他在上海嘉會國際醫院腫瘤中心同事蔣京偉、許琦和李泓3位專家,共同探討分享2019年ASCO會議上關於胰腺癌、胃癌、肝細胞癌及膽管細胞癌方面最值得關注的內容。

從左至右:許琦、Andrew Zhu(朱秀軒)教授、蔣京偉、李泓

「癌中王者」胰腺癌治療的進展

近年來,PARP抑製劑在BRAC突變的腫瘤,如卵巢癌、乳腺癌中均取得了較好的結果,而胰腺癌惡性程度高,發病率在上升,大多數患者發現時為晚期。胰腺癌對化療不敏感,一線化療治療複發後無較好的二線治療方案,亟需好的維持治療方案。

今年的ASCO大會上將會報導一個名為POLO的研究,該研究為一項III期隨機對照臨床試驗,研究內容為PARP抑製劑奧拉帕尼利用於鉑類化療後的BRAC胚系突變的轉移性胰腺癌的維持治療,該臨床試驗設計已經納入了46例BRAC胚系突變的晚期胰腺癌病人,數據還未公布,但此臨床試驗研究設計比較好。目前,胰腺癌以化療作為主要的治療方案。靶向藥物EGFR抑製劑有輕微的療效。這些年,PARP抑製劑在卵巢癌的維持療法中,已取得成功,能夠提高患者的無進展生存期。POLO研究入組的胰腺癌患者對PARP抑製劑有敏感性,在一線治療4個月後,再進行維持療法。目前需要關注的細節:患者受益的程度?治療的副作用如何?患者的生活質量是否受到影響?

胰腺癌是一種預後不良的疾病,然而,近來針對細胞存活途徑、DDRP和基質(包括免疫調節分子)的藥物似乎很有希望,我們期待正在進行的臨床試驗的結果帶給患者新的驚喜。

胃癌的免疫療法的進展

胃癌是我國發病率相對較高的癌種,治療困難。晚期胃癌以化療為主,但胃癌對化療總體不敏感,化療療效差。雖然針對胃癌的靶向藥物有些許進展,但最近兩年的熱點是免疫抑製劑在胃癌中的治療療效。今年ASCO大會上將會報導KEYNOTE-062的研究結果。帕博利珠單抗是一種針對PD-1的單克隆抗體,旨在阻斷其與PD-L1和PD-L2的相互作用,從而產生抗腫瘤免疫應答。在這個研究中,設計了三組試驗,分別比較化療,免疫治療及免疫聯合化療的療效。 入組患者:PD-L1+/HER2 -。這種治療研究模式在肺癌中已經成熟,但在胃癌中的作用如何?具體研究的數據,如總生存期和無進展生存期為主要終點的數據,期待在ASCO大會上看到具有臨床指導意義的證據。

晚期肝細胞癌二線治療的進展

中國是肝癌大國,原發性肝癌發病人數佔全球55%以上。其中,90%以上是肝細胞癌。KEYNOTE-224研究為一項單臂II期晚期肝細胞癌的臨床研究,結果發現帕博利珠單抗對晚期肝細胞癌肝癌二線治療有較好療效,促使美國FDA加速批準帕博利珠單抗對肝癌的二線治療。今年ASCO大會上將會報導肝癌相關的KEYNOTE-240的研究結果。該研究為一項帕博利珠單抗對肝癌的二線治療的III期隨機對照研究,從臨床試驗數據看,帕博利珠單抗的患者總生存期,未達到統計學上的預期的顯著性差異,但是客觀緩解率與KEYNOTE-224相似。帕博利珠單抗對肝癌的二線治療的臨床意義,還需要看研究者對該臨床數據如何解讀。期待免疫治療為晚期肝細胞癌患者帶來生存獲益。

局部晚期/轉移性膽道癌二線化療的進展

局部晚期/轉移性膽道癌患者的二線化療一直沒有明確的標準治療方案可以選擇。本屆ASCO大會上膽管癌的臨床研究ABC-06,是在既往接受過順鉑和吉西他濱(CisGem)聯合化療一線治療失敗的晚期膽管癌患者中,探討mFOLFOX方案化療聯合積極癥狀控制(ASC)對比單獨積極癥狀控制是否可帶來生存獲益的隨機III期、多中心、開放性研究。在這個研究中,雖然總生存期的改善在統計學層面上有意義,但值得注意的是,生存期的差異僅0.9個月,對臨床而言意義相當有限,似乎並不足以令人相信化療是更為合理的選擇。對於二線的膽管癌患者來講,該化療方案的副作用不容忽視。對於晚期膽管癌患者,免疫治療或免疫治療聯合靶向藥物可能是今後更需要重點關注的方向,並需要開展相關的臨床研究。

針對胰腺癌、胃癌以及肝膽惡性腫瘤,免疫治療及靶向藥物的單獨治療或者聯合化療的試驗開展會越來越備受關注。本屆ASCO年會的主題為「為患醫治,以患為師(Caring for Every Patient, Learning from Every Patient)」,每一位患者有著獨特的病理狀況,疾病癥狀亦是千差萬別,必須根據每一位患者具體狀況給予最合適的最精準的治療。朱秀軒教授及上海嘉會國際醫院腫瘤中心的專家會在2019ASCO會後,繼續為大家解讀對於患者治療極具價值的臨床研究結果。

專家介紹

朱秀軒(Andrew X. Zhu)教授,MD,PhD,現任哈佛大學醫學院教授、麻省總醫院癌症中心肝癌研究項目主任及血液腫瘤科主診醫師,同時任嘉會國際腫瘤中心與麻省總醫院實驗療法及臨床研究合作項目主任。朱秀軒教授將在嘉會國際腫瘤中心提供二次診療服務。

在肝細胞癌(HCC)和膽管癌領域,朱秀軒教授是國際公認的專家,曾在多項HCC、膽管癌以及其他胃腸道癌症的國際臨床試驗項目中擔任項目負責人。朱教授目前的研究重點關注於HCC和膽管癌的新型治療方法、開發靶向療法的新型循環和影像學生物標誌物、以及HCC和膽管癌的新型基因突變及其特徵。他與同事首次發現了IDH(異檸檬酸脫氫酶)基因突變的存在,以及膽管癌FGFR抑製劑的耐葯機制。

朱秀軒教授是國際肝癌協會(ILCA)的創始理事會成員、美國內科醫師協會(ACP)成員,以及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和美國癌症研究協會(AACR)成員。所獲榮譽包括:V基金會轉化研究獎、Lorenzo-Capussotti傑出貢獻獎和Jonathan Kraft轉化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