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研一生存日記:論研究生生活的種種真相

作為一個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習慣於反思、總結並記錄的人,在研一結束這個當口,回想起整整兩個學期的研究生生活,生出頗多感慨。考研時認識的一個學妹研友,在兩次考研失利後,堅定地踏上了“三戰”的道路。相反我們這些已然上了岸的人,卻不時地產生“退學”的念頭。她的執著而果斷,讓我不禁思考,到底是什麽神秘力量驅使著考研時的我們前進,又在讀研時讓我們感受到被日常勸退呢?

學術熱愛之夢被擊碎

作為一個文科生,考研期間支撐我的除了不想工作的念頭,更關鍵的就是對專業的一點熱愛和想在此領域有所作為的一些奢望。為什麽稱之為奢望呢?大概就是進門之前覺得自己能腳踏實地、一展宏圖,入學之後發現自己確實是遨遊在知識的海洋裡,但是不會游泳也看不到陸地。

入學、選導師、開始上課這些事看似順利且平淡,但是研一上學期剛開始,我似乎每節課聽到一半就會開始犯困,老師們上課涉及內容之駁雜,知識體系之龐大,絕不是我等小小研一新生可以想象的,加上我本身是文學類專業,雖然年深日久積累的文學常識和作品已有不少,但是在已然教書幾十年的大佬們面前,我隻覺得自己是穿著透明衣服的小菜鳥。

有人說過我們文學專業是相對輕鬆的,因為課程安排密度不大,上課也是師生交流,談天說地,偶爾是課堂作業展示,但是看似難度不大。在這層表象之下的一個深層問題是,老師會在課上有意無意地提出很多書單、人名、觀點、論文,自己做了一定程度的筆記和積累以後,就需要在課下進行大量反覆的閱讀。在這個階段,實踐性是非常弱的,而對於基礎知識的鞏固、拓展、提升是非常重要。

與此同時,學業上另一個重要的問題出現了:怎麽樣去寫一篇論文?請注意是“寫”,而不是“寫好”。學術論文需要一個清晰的論點、邏輯,需要充分的論述以及有說服力的理論等等。看我上面這句話說得多麽簡單而自然,實際上具體操作起來,就會發現自己真的只是一個不會寫論文的小“白癡”。

關於論文的內容也是這樣,在讀研前非常喜歡某個作家或者課題,想要繼續攻讀,但是在入學之後會發現,不能僅僅憑自己喜好去選擇論文的方向,很多問題已經被研究得超級充足,在這種情況裡,會出現去知網逛了一圈就覺得別人已經把自己想說的都講完了的情況。即使自己有一些小想法和別人不同,但是下筆寫論文之時會驚覺論文的邏輯梳理到最後可能還是會落到別人的結論上。

每每期末,我班同學會因為結課後四周到底是過28天還是30天而爭辯,能晚交一天絕不早交,並不僅僅是因為自己寫不出來,而是寫出來也不好意思拿給老師看。

先前有學妹向我谘詢經驗時,告訴我非常喜歡蘇軾,只想研究這個人。我內心很佩服這是研究者初期會有的一種莫名強大的勇氣,好比“初生牛犢不怕虎”。但是研究生的現實就是如此,剛剛踏入學術圈子的邊邊,認清自己有太多不足得慢慢來是必然經歷的階段。

成年人如何交朋友

研究生相比於大學,我們除了更老一點、發際線更危險一點,就是心更成熟了一點。我在研一認識的人,包括同門、不同門的師兄、師姐,同班的十幾個同學還有舍友。我能說他們起碼都是正常的人,大家以自己為中心,去進行著可以各取所需的互幫互助。

除了上課,平時很少會和班裡的同學有什麽相處,最多是開學一起聚餐,路上揮手致意。我們宿捨的四個人也並沒有太多生活習慣的不同,大家相互尊重也還是相處得下去,時不時地還可以進行親密友好地談天與遊戲。按這樣來說,我算是幸運的,沒有什麽“奇葩”的宿舍經歷。但是這其中還是讓我察覺到了,我們長大了的一些標誌。

我從高中時期開始住校,自己的摯友也多數都是從舍友發展而來的,研究生一年過去,我發覺大家最大的特點是,都不太會去做“沒有意義”的事了。高中時候我總和朋友們一起晚上去操場看看星星、唱唱歌;大學的時候和朋友在課後乘著晚風在路邊喝椰子,亦或是陪好朋友去操場追她心愛的人,或者和朋友兩個人騎著小摩托在學校裡亂竄,總有一些時刻是頭腦放空,隻享受這幾分鐘的簡單幸福。

讀研之後,我發覺大家都越來越自律、越來越理性,或者是越來越隻關注於自己的生活。有的舍友是圖書館、實習部門、健身房、宿舍四點一線,幾乎是朝九晚八,努力且高效,確實也是很令人佩服。或者是每個人窩在自己的一部分區域,做著取悅自己的事情,也很少交流。即使談論,話題也是有局限和指向型的,更偏重於實用。

包括我自己在內,也是如此。和過去認識的老朋友,即使數月不見還是有很多話願意講,但是面對眼前同一屋簷下的人,總覺得有那麽一些隔閡。這並不是一種不好的現象,但確實是一種現象。

我們不再是小孩子,能讓我們滿足和快樂標準越來越高,我們增添在自己腦海和肩膀上的擔子也越來越重。我們面對畢業是否要讀博、未來找什麽工作、去哪裡定居、我們現在每一天做的每一件事都可能會影響到未來的生活質量。

因而也就不那麽在意到別人的喜怒哀樂,這確實是一種成熟的表現,也是不可避免的。當然,這也只是一種情況,也還有很多種情況沒有被我經歷到。

師生關係

從小到大,我都算是和老師關係比較好的那一類,讀研之後我的導師是一個隨性灑脫的中年男子,他知識淵博、思維開闊並且也十分忙碌。我入學以後的一年時間,有半年多他都在國外學習、參加會議。

研究生和老師,我覺得不比從前那麽緊密,更多時間類似老闆和雇員,日常報账、處理學校的瑣事、我們這類不需要實踐的專業,就更不怎麽能見到老師了。

從前是老師撒著每一顆豆子引導著我們前進,現今則是自己負責去博覽群書去探索,讓老師給答疑解惑。這種顛覆其實從大學時就已然開始,只是大學課程更緊密,老師也是有一定的大綱和課本作為依托。

研究生則是一個“修行在個人”的階段,更學術型一些的老師會要求學生定期做一些輸出給老師看,老師負責指點,而有的老師過於忙碌一直不知道自己的研究生長什麽樣子的也是存在的。

我今年生日的前一天,我導很親切地跑來助我生日快樂,在我告知他記錯了日子之後,他又貼心地布置了一些作業給我,讓我的生日變得很充實。其實老師就像一個長輩,一個更專業、更深入關心孩子學習的長輩。作為長輩,代溝也是不可避免的,找到和老師適合的相處模式,也是研究生的必要課程。

健康威脅和脫發實錄

讀研之後我遇到最大的一個問題是,自己真的熬不動。熬夜、脫發、內分泌失調,真的是因為學習嗎,想想那答案當然不是。“白天我努力上課、拚命工作、寫作業,昨天才睡了五個小時,那麽今天下班早,當然應該熬夜玩耍一下!”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小張如是說。

對我而說,熬夜基本上就是把白天沒做的娛樂項目都做一下,看看視頻、聽聽音樂、和男朋友談情說愛、打打遊戲。這樣一看,熬夜才是真的人生,因為這些事是讓人快樂的種種。

不過我的健康也在這一年受到了很多衝擊,不停過敏、生病、皮膚變差甚至有一些便秘。我明確而深切地認識到自己真的不是一個小孩子了。有時候痛恨自己的一天沒有48小時,明明白天在“學術垃圾”的路上越走越遠已經令人苦惱,晚上也無法釋放自己的靈魂。

成長的一課伴隨著研究生生活也在展開,這個社會沒錢、沒房子、沒能力、沒對象還不是最慘的,沒健康才是真的令人痛苦。生病的時候就很想跳轉回過去打醒自己。病時無奈到談戀愛、追星都無力,痛覺自己最應該珍視的只有自己的健康。

不得不說讀研一年我確實成長了很多,許多事是聽“過來人”念叨了無數次自己也沒有意識的,猛然有一天自己發現了這些真相,其實是生活最原本的樣子,腳踏實地、按部就班,這道理很古老但是真的很實在。寫到這裡我習慣性地想開始寫下“參考文獻”這四個字,發掘自己知識匱乏、全無引用,差勁!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