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董明珠再談退休話題:格力未來的接班人肯定只會給格力加分

聚焦全國兩會

“在這個新的時代,企業家要放棄逐利而行。”3月3日,全國人大代表、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在全國人大代表團駐地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採訪過程中,董明珠將格力電器的業務布局、“全員行銷”戰略娓娓道來,對接班人、格力手機、芯片業務等話題也毫不諱言。“我們做手機不是為了市場份額”、“芯片,請相信我們一定會努力做下去”……

關於格力的接班人人選問題,董明珠也明確表示,格力未來的接班人“肯定只會給格力加分,不會對格力品牌未來造成影響。”

9萬員工開網店

證券時報記者:格力的“全員行銷”戰略最近是個熱門話題,能不能詳細介紹?為什麽會通過開微店的方式推進全員行銷?實際效果如何?

董明珠:中國製造一定要有更多的品牌,什麽叫品牌?有誠信、質量、技術支撐的才叫品牌。不久前我提出了“全員行銷”的戰略,通過員工開店的方式,讓員工快速的和消費者真正凝聚在一起。

目前這項工作開展了近一個月,格力9萬員工隨後都開了這樣的微店。我們並沒有給每個微店設定行銷目標,但達到一定指標會有激勵,員工之間也會有銷量的比較,我覺得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我自己開的微店叫“董明珠的店”,銷售情況很好,一個月大概有200萬的營收。消費者購買了微店的東西,我們才知道消費者的真正訴求,反過來也推動了格力的行銷。

總的來說,“全員行銷”能夠讓消費者更滿意。一是我們和消費者的距離拉近了,員工充分的接觸到消費者;二是員工也通過微店的行銷,更加清楚應該如何正確的認識消費者、服務消費者。

證券時報記者:您如何看待新的市場參與者進入空調消費市場?尤其是他們較多採用低價策略,這對行業會構成怎樣的衝擊?

董明珠:我可以肯定的說,低價策略在中國空調市場的實際影響已經不大了。消費者是明智的,沒有免費的午餐,能低價完成產品銷售,就要考慮最基本的成本問題。

如果一個空調企業說願意賠本賺吆喝,那這個企業根本就沒有可信度。他起碼需要投入資源來做研發吧,在不創造價值又不賺錢的情況下,研發的資金從哪裡來?

我也認為,格力電器目前已經不是消費者心目中原來隻做空調的格力了,我們的產品系列已經全面覆蓋,更重要的是,我們每一個產品拿出來都是高質量的,這比低價策略要更有意義。

證券時報記者:您剛剛也提到格力的產品線愈加豐富,和原來的格力並不一樣,這就涉及到一個多元化和專業化之間的選擇問題,您認為二者需要如何平衡?

董明珠:專業化和多元化並不需要平衡。沒有人說專業化就一定能成功,隻做空調的企業也死掉多少,多元化企業也有死掉的,但也有做的好起來的。

我的意思是,專注很重要,不能說隻做空調就能成功,做別的就不行,專注很重要,用心很重要,格力電器到目前為止是一個唯一不參與收購的。

任何一個行業都不可能一家獨秀,未來格力也將在機器人、模具等多方面加大投入力度,生產出更多高品質的家電產品。

“接班人”肯定會給格力“加分”

證券時報記者:格力有沒有想過在資本市場上有所突破?您又如何看待資本市場與企業家之間的關係?

董明珠:製造業不是靠資本來實現突破的,而是要靠自身的創新、技術來實現。企業在做好內生性發展的同時,通過並購等方式實現外延式發展,更能促進企業的快速發展。

格力電器一直在堅持自主創新,這個主旋律從來沒有變過。其中人才的培養尤為重要,沒有人才隊伍的建設,創新也會沒有動力。如果我們都沒有想法,可能乾不了什麽事。

說資本市場與企業家的關係,我覺得,適合就是最好的。資本雖然逐利,但同樣有一種精神藏在裡面。金融能夠支持實體經濟,但不能把金融當作一個工具去破壞實體經濟。

證券時報記者:您擔任格力電器總裁一職已經19年,接下來在個人職業規劃方面還有哪些想法?您如何看待繼任者對格力品牌可能帶來的影響?

董明珠:其實我從來沒有規劃過職業生涯。我認為所謂的職業規劃,第一是要順其自然,第二是要乾好本職工作。

從普通的銷售人員到現在,每個時期我都做好我應該做的事情。銷售人員就是應該把自己的業績做到最好,我在做業務員時,就改變了當時公司先將貨物出售、再求客戶付款的一個長期現狀,當時我強調的是要實現商家、企業的共贏。

再到1995年,我又用一年時間改變了公司應收款項較多的現狀,讓一個隱形虧損的企業真正實現盈利。到2001年之後,我陸續擔任公司總經理、董事長,公司的利潤率也不斷提升,充分顯示出管理成效。

至於繼任者的壓力,我相信格力未來的“接班人”,肯定只會給格力加分,不會對格力品牌未來造成影響。

證券時報記者:您此前也提到,要讓世界更多中國製造。能否透露格力電器在海外市場的布局有何規劃?

董明珠:我們不存在布局海外市場這個議題。在我看來,國際化的進程中並沒有國界之分,我們都是要把最好的產品分享給更多的消費者。

另一方面,雖然我們在海外也有投資布局,但我一直強調,全世界最適合投資的地方還是中國。

企業要抓住粵港澳大灣區人才優勢

證券時報記者:您如何看待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帶來的機遇?尤其是對製造業的影響?

董明珠:《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頒布給我們提供了很多很好的機遇。過去這片區域的城市相對分散,現在是連成一片,把各個地區不同的優勢聚集起來,這對任何一方都是有價值的。

對於製造業而言,以前談得更多的是生產產品,現在更多的是研發技術,這就需要人才支撐。可以說,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讓我們感受到人才聚集的優勢,更多的人才願意到這個地方來。

當然,在這個發展機遇期,企業也要搭建好的平台,為員工創造的不僅僅是工作崗位,而是要有收獲感,物質和精神財富的完美結合。

未來格力也會根據社會經濟的發展,繼續給員工加薪,但加薪的方式肯定會改變,將用更合理的多種方式進行。

證券時報記者:您每年在兩會期間的建言都會提及創新,今年的思路有沒有一些新的變化?您認為應該如何實現現代製造業和服務業的深度融合?

董明珠:如何建設“製造強國”也是我作為行業一份子需要思考的問題。過去的製造業大多是靠模仿,靠引進外來技術,自主創新不多,這也是中國製造業最大的痛點。

而創新是一種自我挑戰。隨著不同時期的推進,創新的要求也是不一樣的,從初級創新到深層次的創新,是在發生變化的。

製造業的升級,我覺得還是取決於企業家的眼光和捨得精神。不實實在在的拿出錢來做研發,只是天天尋求政府的支持,肯定是不行的。

格力電器現在的智能裝備已經有100多種,我們並沒有讓政府給我們支持,而是拿出自己的利潤,不斷的投入到研發中去,創造符合消費者需求的產品,也只有這樣的產品才有市場。

證券時報記者:在推進企業高質量發展方面,格力有哪些新舉措?

董明珠:我覺得高質量發展是格力本身就應該去做的事情,不是到今天才提出來的。格力能把家用空調的全球佔有率做到22%,這個數字已經能夠說明問題。

對於企業本身來講,我希望它能成為社會裡一個健康的細胞,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個企業都是其中的一個細胞,要努力把自己這個細胞做的更加健康。無數個健康的細胞,生成的環境自然就好。

這就需要自力更生、自主創新,我覺得這樣才有價值。我們要去領會高質量發展更深層次的含義,把它轉化為我們的行動,這才是最有實際意義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