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安卓斷供:谷歌的七傷拳,華為該如何應對?

據路透社報導,谷歌Alphabet已經暫停與華為的業務,這些商業往來包括硬體和軟體轉讓與提供技術的服務,除了通過“開放源碼許可”公開可用的服務以外。

使用安卓版本的華為手機將不能使用谷歌GMS應用與服務:包括谷歌應用商店(Google Play Store),Gmail和YouTube等應用程序。華為只能使用通過安卓開放源代碼項目(AOSP)繼續開發新的安卓系統。

而谷歌當前的回應是:不影響華為現有設備的運營,正在遵守這一命令,並審查其影響。

從谷歌的回應來看,即指出了它不影響華為現有設備,而不是未來設備的運營。

筆者曾經撰文在《華為做作業系統備用 但谷歌其實不敢將Android私有化》一文中指出,Android的成長壯大是全球上下遊企業合作開發與努力的結果,這也是Android開源的原因——Android不能完全是谷歌說了算,即便是Android系統的內核Linux也是全球各大軟硬體廠商一同開發優化與貢獻的結果。

數據顯示,自2005年以來,已經有超過1400家公司的大概15600名開發人員為Linux內核做出了貢獻。在2017年,Linux內核代碼,谷歌貢獻度是3%,而華為佔1.5%。

也就是說,Android其實是具備公有性質,只要遵循Android的開源協議與開源機制,其他廠商完全可以在已經開源的 Android 之上發展自己的 Android 系統——只要遵循已經開源的 Android 的許可證約束即可。Android 系統主要使用的開源軟體許可證有 GPL(Linux 內核)、LGPL(各種運行時函數庫)、Apache(Dalvik 虛擬機及 Java 類庫)。

如果限制某些廠商不能用Andriod,基於各自未來前景與利益考量,上下遊參與開源聯盟的企業也會抵製谷歌破壞開源協議的行為並作出一定的反製措施。

所以,如今谷歌的做法也驗證了我之前的判斷,根據路透社的報導是:除了通過“開放源碼許可”公開可用的服務以外——開源系統(AOSP)為Android系統提供框架,也就是說沒有限制華為使用AOSP開源的Android系統,而是禁止向華為提供GMS服務。

而Google移動服務(GMS)是由谷歌提供的一系列應用和服務,包括Gmail,Chrome,Google地圖等,為非開源,獲得授權需經過谷歌測試。即華為在海外的下一版新機可能將無法訪問這些谷歌的應用程序和服務。

這事兒對華為影響有多大?

這意味著,使用安卓作業系統的華為手機無法享受Gmail、YouTube視頻以及Chrome瀏覽器等服務,只可以使用Android系統的開源公共版本,只要是谷歌私產的東西——包括數據服務與與應用程序,基本上都與華為手機隔離開來了。

設備出廠不能自帶谷歌全家桶,在國內市場影響不大,因為谷歌的全家桶本身就沒有在國內提供,在國內市場都有BAT等巨頭的軟體服務覆蓋替代,而在歐洲等海外市場,谷歌全家桶是剛需性應用,這些應用能不能裝基本能決定用戶會不會選擇一款手機。

另一方面是,華為只有在開源版更新後才能進行更新,也就是說對Android系統的更新也無法第一時間跟進,因為在開源協議之外,包括華為三星等在內的諸多主流手機與谷歌都有深入的合作,包括在版本尚未發布時的系統優化與適配,提升核心應用體驗確保無安全漏洞。

但目前意味著華為手機的Android系統和安全性更新會被限制。有業內人士提到,華為如果不能第一時間拿到更新,可能會帶來安全性問題,因為這意味著給攻擊者提供了一個短暫的機會。

有人問,用戶是否能夠通過ROM手機,通過迂回的方式繞過谷歌安裝GMS服務?但因為任何廠商要想在手機裡預置,都必須和谷歌簽訂GMS服務,如果沒有授權,即便是用戶激活後也不能安裝,禁止了谷歌GMS服務,原則上是針對特定的終端可能已經關閉了數據流通接口。

對於海外的Android 手機來說,谷歌的GMS服務中的雲備份與密碼存儲等服務是華為服務框架所能覆蓋到的,但關鍵是谷歌的應用程序是剛需性應用——將這部分服務閹割了,基本上是將用戶從主流應用程序中隔離出去,沒有這部分的應用程序與服務,它就相當於在國內的智能手機無法安裝BAT的應用程序。

從手機行業來看,蘋果可能將收割華為在海外遭谷歌斷供服務之後的紅利。有第三方數據顯示,華為去年在海外出貨達到了0.87億,前面說到,因為谷歌的GMS服務是海外市場Android用戶離不開的,華為在剛需性應用層面的缺失,很大程度上會推動用戶選擇其他廠商的手機,尤其是iPhone。從這個角度來看,谷歌限制華為,其實也為蘋果在海外市場尤其是歐洲市場重拾舊山河鋪好了路。

谷歌或在分化陣營,削弱中立,不作惡的價值觀

由於谷歌樹立了開放、中立、不作惡的價值觀,這是所有Android手機願意選擇谷歌、倒向Android的重要原因,因為廠商相信谷歌不會將Android這種相當於水與電的基礎設施單方面針對特定廠商掐斷。

但是華為被限制使用谷歌GMS服務其實破壞谷歌多年來建立的開放協議與價值觀。現在谷歌的做法或許可以讓許多廠商清醒。如今谷歌開了一個壞頭,對華為的GMS禁令,某種程度上在加重其他廠商的危機感,因為它相當於告訴所有的Android廠商,它可以掐掉任何廠商與任何國家地區的服務。

不作惡一向是谷歌標榜的價值觀,但是在Android手機陣營,谷歌的GMS服務本身就是壟斷性的互聯網基礎設施存在。但迫於監管壓力,谷歌此舉,相當於在分化Android陣營,也在破壞它的價值觀,同時削弱Android陣營的實力,傷害的是整個Android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傷敵一千自傷八百。尤其是給谷歌Fuchsia新系統普及製造了障礙。

當初谷歌成立Android,是集合了所有Android主流廠商之力,推動Android不斷成熟。而隨著Android生態壯大以及深入發展,它需要集合越來越多的芯片供應商、運營商以及OEM廠商共同努力來突破瓶頸,三星與華為等巨頭廠商的貢獻非常重要,因為二者一直以來,已經深入參與到了整個Android系統從基礎代碼到最終成型的過程之中。

況且谷歌雖然是Android陣營的盟主,但卻無力獨自完成整個新Android系統的開發、適配,和分發工作,並且越來越依賴合作夥伴。尤其是谷歌將以Fuchsia新系統取代Android,連接包括電視機、汽車媒體系統、機電腦、家具物聯和智能手機等產品。它需要更多的廠商來支持它的新系統的優化與生態完善。

但當前谷歌可能會影響到軟硬體廠商對Fuchsia新系統的配合與信任。

也就是說,它不僅僅會動搖了開發者、手機廠商的信心,其實也弱化了用戶對Android完整的應用服務體系的信任,相當於將用戶也在推向蘋果,也削弱了谷歌應用程序的潛在用戶增量。

因為Android陣營的穩定性確保了谷歌搜索、地圖業務的安全性——Android相當於是谷歌搜索等核心業務的護城河,Android的陣營分化會導致谷歌的核心腹地搜索、地圖等業務遭受危機。

因此,Android系統與手機廠商尤其是大廠是一榮俱榮,互相依賴的。谷歌如此快速的遵守禁令做出動作顯然未考慮它對Android帶來的潛在的長遠負面效應。

華為該如何推進B計劃?

當然,針對危機,華為此前很早就提出了其B計劃,即一旦被在作業系統層面被斷供,華為還有自備的作業系統,傳聞該系統名為“鴻蒙”,部分已經內置於華為的手機中。

華為余承東早前在接受德國《世界報》採訪時正式承認,“華為確實已經準備了一套自研的作業系統,即Plan B,是為了預防未來華為不能使用 Android 或 Windows 而做的。當然,華為還是更願意與谷歌和微軟的生態系統合作。”早前也在朋友圈分享了《華為作業系統往事》一文並表示,除了自己的芯片還有作業系統的能力打造。

但是筆者此前也指出,華為作業系統B計劃其實更多是亮出底牌與姿態,意在製衡,可能還是在於希望谷歌在對Android動心思之時能夠謹慎。作業系統的難題人所共知,即華為如何能確保軟硬體融合的系統體驗,搞定大量應用的兼容性問題,確保系統的穩定性、安全性,如何將一個空殼平台吸引更多應用開發者進來開發軟體才是關鍵問題。

某種程度上,華為也是一家頗有危機感的廠商,在今年P30系列國行發布會上,華為發布了“方舟編譯器”,通過架構級優化,將虛擬機拿掉,應用程序在開發階段就已經完成了編譯,克服了Android基因層面的軟肋,開發者在開發環境一次性的將高級語言編譯為機器碼,提升了執行性能,解決了安卓應用“邊翻譯邊執行”造成的低效。

目前,華為方舟編譯器已經面向業界開放開源,此前有媒體報導,騰訊,阿里,360等公司或將加入華為的方舟編譯器。

其實方舟編譯器相當於對Android底層動刀,針對系統層面與第三方APP進行優化,目前按照華為的說法是操作流暢度提升24%,響應速度提升44%,第三方應用重新編譯後流暢度可提升60%。這對於軟體廠商來說也是利好。

在當前的局勢下,谷歌斷供華為本身也為其他手機廠商甚至軟體開發者都敲響了警鍾,科技無國界,但是科技公司有國界。去年動的是中興,今年是華為,接下來是誰難以預料。

國內的智能手機軟硬體廠商其實有必要通力合作,而華為或許可以方舟編譯器為契機,如果能夠說服國內大廠開始測試並應用華為的作業系統,或許能帶動一部分應用開發者將華為作業系統作為第三個系統平台作為補充,畢竟,一方面雞蛋放多個籃子更能確保極端情況下的安全底線,而有獨立的作業系統更能強化國內互聯網公司與手機大廠的話語權。

從國內軟硬體環境來看,當前也並不是不具備誕生獨立作業系統的條件,從手機廠商來看,國產手機廠商的全球總市場份額已經佔據了大頭,軟體生態層面更不用說,BAT等軟體大廠與國內手機硬體廠商,國內本質是一個閉環的軟硬體生態圈,華為如果聯手國內諸多互聯網大廠與硬體廠商,其實已經足以孵化出一個足夠大作業系統軟體生態。

關鍵問題是,硬體手機廠商彼此是同業競爭關係,很難讓各方面打消顧慮,讓各大手機廠商配合才是最難的。比如說,在智能手機初期,手機廠商之所以倒向谷歌Android而不是諾基亞塞班,理由很簡單,谷歌不做手機,相對更為中立,而諾基亞是同業競爭關係,系統做大之後如何不確保在系統問題上被直接競爭對手卡脖子是所有廠商的顧慮。

對於華為來說,最好是商定一種共同治理的模式,幾大主力廠商各方均配備一定的投票權與話語權、以及制定各方遵守的開放協議方式來說服廠商參與。

軟體廠商的顧慮或許會更少一點,在現有Android、iOS陣營之外,第三家系統平台本身來說對於應用開發者來說也是用戶增量,況且華為硬體的量級大。當然軟體開發者也可能會考慮到一個難題,新增一個系統平台開發應用,需要增加更多的人力物力與開發、技術等資源投入,投入之後難以確保有足夠的成效。

這或許應該看華為是否有更多的平衡智慧,在初期更多讓利於第三方開發者,先拉入互聯網大廠帶動中小互聯網廠商與開發者進入,與此同時,通過制定一個相對合理與開放的聯盟協議機制,確保各方——軟體、硬體、開發者各方的話語權、投票權與利益平衡,共建一個作業系統的共贏生態。

因為在極端環境下,無論是硬體廠商、軟體開發者或許都有危機感,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對於長遠利益的權衡可能要超過短期的投入成本。也可以說,華為如果真有能力推進B計劃,當下也是一個相對較好的時機。通過特殊時期的試水打開口碑再慢慢普及大眾市場,給谷歌施壓總比收著備用好。

獨立作業系統重要性筆者其實已經有過多次闡述,一個產業的長期走向最好避免長期受製於人。正如有業內人士說到,賈伯斯當年如果屈從了微軟,放棄了獨立的OS系統,後面哪有iOS,一旦使用微軟系統,當Android來時,蘋果是否就得簽訂城下之約?人們很可能見不到蘋果今日的輝煌。

我們也需要看到的是,印度目前有了其自身的作業系統。2018年第一季度的統計數據顯示,印度自主系統KaiOS(底層也是基於Linux)一舉超越iOS成為第二大移動系統,並且這個趨勢還在上升。

大家都懂的一個道理是作業系統不難,難在生態,但是作業系統成熟度與可用性是需要時間來優化的,第一步如果沒有跨出去,那作業系統之夢就永遠停留在口頭之上。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或許更能贏得尊重。

-----------------------------------

2018年鈦媒體十大作者

2017年新浪科技年度作者

2016年科技自媒體睿見之星

騰訊科技2015年最具影響力自媒體

百度、鈦媒體、虎嗅網、36氪、今日頭條、騰訊、搜狐、知乎等30多個專欄作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