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流量明星數據造假:泡沫的破滅,瘋狂的終結

流量時代的神話,以央視的這次報導為節點,大概就此終結了,即使流量明星依舊會有,但轉發量過億,將會成為隻屬於這個瘋狂時代的遙遠傳說。

刺蝟公社 | 駱北

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但龐貝能在一夜消失。

早在央視報導“流量明星數據造假”之前,1月8日,微博管理員就發布公告,“為了構建健康的微博內容生態和關係生態,鼓勵良性互動,微博站方將於近期對微博轉發、評論計數顯示方式進行調整:微博轉發、評論計數顯示上限均為100萬,超過100萬時顯示為100萬+。”

2月3日,有粉絲發現,偶像微博的前端數據顯示已經調整,以前大家還有個比較,現在是齊刷刷的100萬+了。

二十天后,央視新聞直播間用近7分鐘的時間披露了“數據造假,流量作弊“的產業內幕,畫面中出現蔡徐坤、易烊千璽、朱一龍等當紅藝人的微博账號,並以蔡徐坤的一億微博轉發量為例,道出了“人為操縱流量,數據造假”的平台亂象。

一時間,風聲鶴唳,靠流量數據造假維生的互聯網黑產,和深陷“唯數據論”“唯流量觀”的眼球經濟,仿佛走到了盡頭。

流量明星,粉墨登場

天下苦流量久矣,但對於少部分人來說,流量卻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源泉。

2011年,宮鬥穿越劇《宮鎖心玉》熱播,主演楊冪一夜之間家喻戶曉,從《神雕俠侶》和《仙劍奇俠傳三》裡的女演員身份跳脫出來,擊穿圈層,晉升為全民偶像,微博粉絲突破千萬,成了熱搜常客。

微博頂級流量的身份,帶來的是巨大的商業價值,楊冪身上穿的,手上拿的,頭上戴的,都會被粉絲和網友瘋狂掃貨,前腳照片出來,後腳在淘寶上就有了同款,成了前所未有的“帶貨女王”。

7年後,楊冪微博粉絲突破一億,成了中國第三個粉絲過億的明星,但比這更重要的是,楊冪劃時代地成為中國第一個把高人氣直接變現的偶像演員,她出演的一系列影片都是“高票房,低口碑”,高額片酬和代言源源不斷地找上門來,品牌商和廣告主都看清楚了,一個明星商業價值的高低,最直接的體現就是人氣。

但人氣這東西,是可以被製造出來的,一個製造人氣,“製造”偶像的時代到來了,經紀公司和媒體平台推波助瀾,億萬粉絲武裝上陣,為流量展開了搏殺。

2012年,男子偶像團體EXO在韓國出道,不久後,組合中的幾個中國成員紛紛解約,回國發展,成了微博上吸粉無數的“歸國四子”,許多故事將為他們譜寫。

其中鹿晗最為亮眼。2014年,鹿晗剛剛回國,熱情高漲的粉絲們就送上了一份“大禮”,在他的一條微博下評論1300萬條,打破吉尼斯世界紀錄,此後,鹿晗人氣一路飆升,直到2017年10月6日,在微博公布與小花關曉彤的戀情,引發微博崩潰,鹿晗從此再不複當年輝煌。

如果說楊冪讓商家看到了人氣的價值,那鹿晗就是創造了一種模式,在此之前,從來沒有明星只靠數據而不是作品就能贏得公眾矚目,相比好作品需要的積澱和偶然性,數據製造可謂輕而易舉。

有了這樣的造星手段,粉絲永遠不怕缺少偶像,脫坑了一個,還有下一個,而且與楊冪、鹿晗不同,通過刷數據,粉絲們可以親手製造偶像,也只有粉絲自己捧出來的,才能真正重視粉絲,疼粉絲,不會像鹿晗那樣說戀愛就戀愛。

2018年的選秀熱潮中,蔡徐坤冉冉升起,可以說,他的一切都是粉絲給的,粉絲選出他,捧紅他,為他砸錢,為他買鴨蛋,但在每個粉絲心目中,蔡徐坤都是努力而優秀的,值得粉絲對他如此這般,但局外人有時還是分不清,到底是粉絲的愛造就了蔡徐坤的“優秀”,還是蔡徐坤的優秀吸引了粉絲的愛意。

為了讓出道不久的新人蔡徐坤有更好的資源,粉絲們會使出渾身解數。但怎麽才能讓更多人看到偶像的努力優秀和正能量,尤其是被品牌方和廣告商看到,這對於一個藝人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無數先例在前,答案不言而喻,有了數據,應有盡有。

八仙過海刷數據

2018年3月,偶像練習生比賽期間,豆瓣網友“畫大餅”就粉上了蔡徐坤。那時蔡徐坤的一條微博只有80萬的轉發和70萬的點讚,她也只是單純轉發點讚偶像微博,不知數據為何物。

有飯圈的人說她們這些粉絲戰鬥力不行,不努力,蔡徐坤的數據太差,看看別人家微博的轉發評論比,再看看蔡徐坤的,差距實在太明顯。

她不解,有人告訴她,在中國娛樂圈,流量怎麽看,已經被別人的實際行動證實了,轉發最重要,靠轉發量來為偶像掙資源,包括4A公司和公關,都是看轉發,而想要捧起一個小透明,買轉發也是最重要的手段,越多轉發,越多路人才能看到,人氣才能漲起來。

一個粉絲道出真相:“流量不是實力派,就是要看數據,轉發是轉、讚、評裡最重要的,這是基本常識。”

以萬為部門,粉絲們會實時向“戰友”們更新偶像的微博轉發數據,並時刻關注競爭對手的數據變化,激烈時,每次刷新都會有數萬的漲幅,凝聚了眾多人的辛苦付出和努力,當然,還有真金白銀。

央視新聞中提到的“某藝人宣傳新歌視頻的微博轉發量過億”,正是粉絲們送給蔡徐坤的一件禮物,表達了她們對蔡徐坤第一支MV的喜愛,也破了蔡徐坤的“輪博”記錄,只是粉絲們沒有想到,這一“禮物”會成為蔡徐坤被點名的導火索。

輪博,顧名思義就是輪番發微博,飯圈術語,指粉絲瘋狂轉發偶像相關微博,以製造數據潑天的流量效果。每位流量明星的誕生,都是大批追星少女沒日沒夜轉讚評,淪為輪博女工的結果。“娛樂硬糖”曾經專門對輪博女工做過報導。

輪博的目的,是為了在微博屠版,使得沒有作品背書的流量明星成功“出圈”,吸引大眾關注度,這是品牌方最樂意看到的結果,而平台也會利用這種模式,為了更好看的運營數據和更高的廣告價值,用推薦位、排名、榜單等手段刺激粉絲,讓她們心甘情願地把時間精力貢獻出來。

爆肝,脫發,萎靡不振,“為愛發電”四個字,可不是輕易能做到的。

人類的本質不一定是複讀機,但懶惰大概是逃不掉的。如果只是真人刷數據,那可苦了千萬粉絲,為了減輕她們的負擔,提高流量的生產效率,各種高科技刷數據手段應運而生。

“央視記者在某電商平台上輸入了新浪微博的名稱,系統優先給了大量幫助用戶漲粉絲,或是數據增量的業務選項,這些所謂的商家給記者推薦了不同需求的套餐,基本上是十塊錢就能買到400個粉絲,或轉發指定微博100次,還可以根據需求實現粉絲活躍程度和地域真實性的專門定製。商家表示,有很多藝人和網紅購買過,並和他們有長期合作關係。”央視報導稱。

“記者還在搜索引擎上輸入‘流量’關鍵詞,發現有多個與刷流量相關的第三方軟體及平台,提供涵蓋幾乎所有時下熱門平台的刷量業務。有的軟體自帶創建粉絲和自動轉發功能,客戶只需要按要求付費,就能按照自己希望的數量實現數據的篡改。”

微博平台自有檢測機制,同一账號重複轉發同一內容即可能被封號,一個敬業的粉絲,手上往往都有幾十上百個小號,這些小號要麽是自己從淘寶購入,要麽是粉絲管理人員派發,小號也得經常發原創內容降低封號風險,轉發時不同的轉發語也成了一種“更智能化”的體現,可以有效防封。

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微博也對某些情況束手無策。在微博管理員最新的說明中提到:為了使轉發評論數據能夠“欺騙”微博平台的作弊系統,“外掛”所承載的账號來源已經從批量注冊的機器账號“進化”到了盜取用戶的正常账號,甚至藍v機構账號。針對以上現象中可能存在違法犯罪行為,從去年開始微博已經多次向警察機關提供所掌握的證據材料進行報案

大量功能豐富的專業軟體的出現,幫粉絲們解決了後顧之憂,在“懶”這個第一生產力的推動下,技術迭代加快,穩定、安全、高效,成了刷數據工業的不懈追求,投入錢財,就能解放雙手,數據造假的產業升級,永遠都在路上。

潮水退去之後

蔡徐坤粉絲很委屈,“別家都在刷,又不是只有ikun刷,我們也希望數據脫水,ikun的購買力是有目共睹的,真的脫水了,誰在裸泳還不一定呢。”

粉絲們的委屈是有來由的,她們愛偶像不假,但也沒有誰願意成為刷數據民工,在很多粉絲心中,她們是被逼無奈,平台和品牌方勾結在一起,用資源和曝光度要挾她們,為了偶像的前途,只能忍氣吞聲。

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在這場流量泡沫的堆砌中,平台和品牌方難辭其咎。

“新浪娛樂日常發布轉發解鎖獎勵的活動,有的對偶像有利,比如給推廣位,給App彈窗,幫偶像增加曝光度,有的是粉絲福利,什麽微博之夜的門票,給偶像定製的專屬禮物,花樣百出,品牌方也是,常常以數據不好來要挾,或者以好數據給額外獎勵,看著代言同一產品的對家偶像,人家的數據蹭蹭漲,產品銷量那麽好,我們要是不努力刷,不努力買,怎麽對得起偶像?”一位資深粉絲抱怨道。

這場流量生意就像一個做蛋糕遊戲,有人要奶油,有人要蛋糕,有人想要蛋糕好吃,有人想要蛋糕好看,同理的,平台要活躍數據,品牌方要銷量,互聯網黑產要薅羊毛,偶像要資源,粉絲要精神滿足感,數據就是盛蛋糕的盤子,把不同人的欲望承載到一起,盤子越大,他們得到的也越多。

數據造假早已形成了一個閉環,圈內的人都能收益,但這種“唯數據論”“唯流量觀”,不知不覺中也破壞了社交媒體的輿論生態,表現之一就是,高企的數據讓部分粉絲產生一種唯我獨尊的幻覺,變得強勢,專橫,不容侵犯,一言不合就對他人進行網絡暴力,甚至高傲到連權威媒體都不能批評,控評、反黑、舉報成了常用手段。

飯圈文化還不斷拓展邊界,嘗試延伸到體育圈、文學圈、遊戲圈,敗光了本就不多的路人緣,引發了一次次圈層衝突。

物極必衰,流量泡沫的破滅,2018年開始就屢現端倪。

粉絲們用盡辦法為偶像掙來了資源,一次兩次還好,長期才不配位,就如經脈不穩非要練絕世神功一樣,必遭反噬。

投資人們發現,以往屢試不爽的“大IP+流量明星”的影視劇路子走不通了,多部大製作撲街,反倒是那些長期沉寂的演技派,重新找回了場子,章宇、王傳君、任素汐等人,得到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關注度,無數跡象表明,觀眾們已經受夠了流量明星自帶偶像光環,演什麽都像演偶像劇的尷尬演技。

甚至於在“流量”二字的長期荼毒下,大眾意識中已經產生了抗體,形成了“流量=演技差=爛片”的固有印象,在豆瓣上,只要有流量明星出演,很多人看都不看,直接給出差評。

一股反流量的浪潮已經興起,愛奇藝和優酷先後關閉前台播放量顯示,三大視頻播放網站和六大影視製作公司抵製天價片酬,延伸到其他行業,向流量看齊的自媒體亂象被多次整頓,小視頻平台、資訊平台也都多次自查自糾,隨著互聯網人口紅利的消失,“流量”不再勢不可擋,裹挾資本的流量熱潮逐漸冷卻,人們的理性也慢慢回歸。

擠泡沫當然會有陣痛,但疼痛過去後,效果是顯而易見的,中國電影陸續收獲了一大批優秀作品,《我不是藥神》《無名之輩》《流浪地球》,在提高閱聽人鑒賞能力的同時,進一步把從業者從流量思維的怪圈中解放出來。

有些老牌流量明星也開始尋求轉型,努力創作經得起考驗的作品。可惜的是,剛剛嘗到流量滋味的年輕偶像,和他們不可一世的粉絲,依舊沉浸在人造的幻夢中不可自拔,以數據論成敗,動不動抬出數據打壓異己,現在終於吃到了苦果。

泡沫不是一天吹起來的,但泡沫能在瞬間破裂,流量時代的神話,以央視的這次報導為節點,大概就此終結了,即使流量明星依舊會有,但轉發量過億,將會成為隻屬於這個瘋狂時代的遙遠傳說。

而我們即將迎來的,是一個更值得期待的明天。

駱 北

關注遊戲、網絡文學領域

添加時煩請注明姓名、機構、職務

刺蝟公社是聚焦內容產業的垂直資訊平台,關注領域包括紙媒和數字出版、互聯網資訊和社交平台、視頻音頻平台、影視娛樂、內容創業和自媒體、二次元,以及VR/AR和人工智能等未來內容發展方向。

「關鍵詞」解鎖

內容產業報導第一媒體

微博 @刺蝟公社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