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撫松人蔘打造全產業鏈可追溯體系

在茫茫林海中,長白山恰似一座突兀的島嶼,巍峨雄壯。右邊是朝鮮,左邊是中國,沿著國界線,長白山循規蹈矩的行進在白色浮石與積雪當中,在這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中,孕育出了百草之王——「人蔘」。2017年,地處長白山腹地的吉林省撫松縣被認定為第一批「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作為長白山人蔘原產地的核心區,該縣人工栽培人蔘已有440年的歷史,1995年被國家命名為「中國人蔘之鄉」。

品牌認知度不斷增強

撫松縣作為首批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是長白山人蔘文化的發祥地和重要的傳承保護區。2018年,在第16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現場,走近吉林省撫松縣人蔘的展位,可以看到「撫松人蔘」的各類宣傳標語和琳琅滿目的人蔘製品,有含片、人蔘酒等等,吸引了大批企業負責人及普通消費者的駐足觀看。在現場,展區負責人向記者介紹道:「這些年我們積極打造撫松人蔘品牌,現在撫松人蔘擁有兩個地理證明商標,一個是撫松人蔘,一個是撫松林下參,獲得人蔘產品商標63個,其中18個商標獲得了吉林省的著名商標。」現在,人蔘成為了撫松縣三大支柱產業之一,在全縣32萬人口中,有20多萬的人蔘從業者。

「由農業農村部授牌的『國家級長白山(萬良)人蔘市場』是全國乃至世界最大的人蔘貿易集散地。市場鮮人蔘年交易總量達6萬餘噸,年乾參交易量近1萬噸,年交易總額160億元左右,人蔘價格是全國人蔘產業的晴雨表。」撫松縣縣長王海瑛對記者說。

隨著「撫松人蔘」品牌認知度明顯增強,市場地位不斷提升,「撫松人蔘」品牌建設也將重心轉至品牌產品原料和市場運營,以品質樹立品牌,逐步提高品牌影響力。

品牌標準不統一

「目前人蔘產業發展勢頭良好,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分散經營、人蔘種植向非林地方向發展,加工規程不統一等,主要表現為產品品質不均衡,品牌效應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撫松人蔘產業發展協會會長韓兆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的確,自當地萬良人蔘市場建立以來,來自撫松縣境內和東北其它各人蔘主產區的人蔘產品紛紛進入市場。各地的人蔘種植技術標準不統一,加上目前的加工手段落後,執行標準不統一,造成市場內人蔘產品品質不均衡。「註冊商標的數量已經達到一定水準,但還沒有形成品牌規模,真正叫得響的品牌不多。」撫松人蔘產業發展協會會長韓兆軍對記者說。

健全品質標準控制體系

為了解決撫松人蔘在發展過程中的問題,撫松縣積極應對,逐步建立適合當地發展的品質控制體系和市場行銷體系。

「我們的人蔘種植基地有一個二維碼,用手機一掃就能看到基地的種植資訊,其中包括種植基地的名稱、基地建設的時間和整個種植過程生產要素的投入都能在裡面查詢到。我們還大力推廣人蔘規範化栽培技術,並綜合運用良種繁育、生物防病、科學調光等組合配套技術,從生產源頭上保證人蔘品質。」韓兆軍認為,目前急需推進的是利用現代化資訊管理技術給人蔘產品建立相關資訊,對人蔘產業的種植、加工、流通各個環節都將採用資訊化手段記錄品質安全數據和責任主體的相關行為,形成一條完整的人蔘品質安全資訊鏈條。著重推行撫松人蔘品牌產品原料生產基地認證制度,打造人蔘品質可追溯平台,建設人蔘品質可追溯體系。全面實施標準化種植,實現從種植到加工的全程可追溯,提升撫松人蔘安全、綠色、高品質的品牌形象。

據了解,撫松人蔘的銷售模式也在打破傳統逐步提升,相繼建設了阿里巴巴、京東商城等電子商務工作站,建立電子商務園區。彙集長白山優質參茸產、製品、綠色森林食品及保健食品等數百種。實現線上線下互通,品牌自營和互聯網銷售的有機結合,目前,全縣人蔘經營業戶中已有80%以上利用網路進行交易。

「國家政策的扶持,尤其是2017年撫松人蔘入選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為人蔘產業的發展開闢了一個廣闊的前景。我們縣也以特優區建設為契機,以全產業鏈可追溯體系為基礎,以大數據和數字化的交易系統為主體,以人蔘精深加工產品和技術研發為核心,以人蔘文化和參旅融合為特色,打造撫松人蔘發展的新模式。」王海瑛對未來發展信心滿滿。

來源 吉林省農業農村廳

策劃 孟繁傑 石巍 韓鐵英

編輯 遲瑞冰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