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良好的生活習慣將影響孩子的一生

  每個孩子童年時期是一個人人生的起步階段,同時也是各種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期。因此,父母應該重視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和熏陶,包括生活習慣、待人習慣、學習習慣等等!

  從小要告訴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自己的襪子自己穿,自己選擇上學時穿的衣服,自己檢查作業的完成情況。遇到事情讓孩子按照自己的判斷說出自己的想法,讓他很小的時候有著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當有一天你放手的時候就不會過於擔心,他自己也不會恐懼。

  參與家務勞動,培養責任感,從小就要給孩子分配固定的家務活。比如說:媽媽負責做飯,爸爸負責洗碗,孩子負責倒垃圾。所以孩子一直很習慣的看到垃圾桶裡垃圾多了就會自己去倒。很多時候,我們家長都喜歡把孩子看作是無知的,什麽事情都要替孩子著想,一直呵護著。其實這樣反而讓孩子失去了鍛煉的機會。

  養成閱讀習慣,一定要讓孩子大量閱讀,閱讀真的很重要!大量閱讀收獲到的好處是:積累詞匯,增強語感,提升寫作能力,擴大知識面,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孩子12歲之前,是閱讀能力(即學習能力的基礎)發展的最佳時期,尤其是小學階段,這六年,可以說,什麽都沒有比大量閱讀、提高閱讀能力的發展更為重要。只有在這個階段博覽群書、見多識廣,孩子今後的成績上升才會力量強大、後發製人、潛力無窮。

  學會選擇,懂得取捨,我們的人生不可能同時擁有很多東西,人長大的過程就是要一次次面對取捨,培養孩子的選擇能力,也是培養他的一種思考習慣,這對他以後的人生中,在重大選擇的時候就會有自己明確的目標。而越早有自己目標的人,成功的幾率越大。

  有規律的生活,幫助孩子養成有規律的生活習慣,比如每天幾點起床,幾點吃早飯,幾點做作業,幾點閱讀,幾點睡覺。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堅持下來並不容易。如果孩子能習慣了這樣的生物鍾,不僅對孩子的身體成長有好處,而且對他長大以後做事的規劃性和統籌安排都是有極大好處的。有規律生活長大的孩子,做任何事都會自發地制定計劃,而且比較有耐力。

  學會傾聽的習慣,每個孩子在有了自己的想法,以及對世界的認識時,都會急於要與人分享,父母要耐心地聽孩子說話,讓孩子知道傾聽是對別人的一種尊重。讓孩子學會尊重別人的意見,懂得幫助別人,以後在孩子的人際交往方面也會有超高的人氣,會擁有更多人脈。

  孩子是我們每個家庭的核心,也是重要的培養對象,家庭教育就是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良好的習慣可以決定一個人一生的命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