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每天消失16個半,鄉村學校的未來怎麽辦?

夏天來了,你還會記得“冰花男孩”嗎?

氣象一天比一天炎熱,夏天來了。有誰還會記得剛剛過去的冬天,那個穿梭在冰天雪地裡的“冰花男孩”?有沒有想過,現在,當城市孩子在舒服的冷氣機教室大鬧時,他可能頂著酷暑上學,甚至在暴雨來臨的上學路上,隨時面臨失去生命的風險。

做農村教育研究的我們都知道,在廣大的農村地區,這樣的孩子有千千萬萬……

隨著城市化的推進,人口出生率的降低、大量的農村人口進城,農村逐漸“空心化”,各地便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撤點並校”——這一舉措化零為整,無疑給地方管理者省了心,卻給偏遠農村的學生添了麻煩。因此, 2012年國務院頒布政策,“撤並”被叫停,保留和辦好現有鄉村小學和教學點成為考量地方教育治理能力的重要指標。 但據教育部官方統計,2012年我國有鄉村小學(含村小和教學點)總數是217552所,2016年(可查閱的最新統計數據)有鄉村小學193203個,平均每天仍有16.68所鄉村學校消失。

這個趨勢至今沒有緩停。目前,我國農村地區形成了縣城大規模、大班額學校、鄉鎮寄宿製學校和農村小規模學校的基本學校格局。而這幾類學校如何布局成為業界爭論的核心。

今年5月2日,國務院下發了《關於全面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製學校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對鄉村學校的布局的核心:既要有利於為農村學生提供公平、有品質的教育,又要尊重未成年人身心發展規律、方便兒童就近入學;既要防止過急過快撤並學校導致學生過於集中,又要避免出現新的“空心校”。特別地,提出了平衡“兩種學校”——即低年級學段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製中心學校都要重視的布局要求,強調學校撤並原則上只針對生源極少的小規模學校,並應有適當的過渡期。

2015年6月12日,河南某所被強製撤並的中學,學生們臨近中考,不願轉學 / 視覺中國

然而,也正是在此檔案頒布前後,我們獲悉,有地方政府加速了“撤並”政策的推進,甚至制定了“三年行動計劃”,在未經充分論證和提前公示、討論等程式的前提下,在學期進行中就大刀闊斧地撤並當地農村學校,許多學生、家長和教師的權益受到損害。

為了更好探討撤點並校和鄉村教育資源的布局問題,21世紀教育研究院特舉辦鄉村學校優化布局研討會,邀請了農村教育、鄉村建設等方面的專家學者、有地方教育治理經驗的教育實踐者、進行農村教育支持與改革探索的公益行動者,共同探討如何優化鄉村學校布局規劃。歡迎關注農村教育的朋友報名參加!

擬邀嘉賓

張孝德

國家行政學院中國鄉村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鄭新蓉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北京市西部陽光農村發展基金會理事長

王 雄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青童教育學院院長,江蘇省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

蔣 莉

浙江外國語學院副教授,21世紀教育研究院常務學術委員,浙江省杭州市教育局原副局長

方 華

上海崇明教育學院,21世紀教育研究院常務學術委員,江西省弋陽縣教體局原局長

徐 莉

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實驗小學教師,21世紀教育研究院課程研究中心主任,第二屆“全人教育獎”提名獎獲得者

杜 爽

歌路營聯合創始人,中國心理學會注冊心理谘詢師

薛 誠

馬雲公益基金會項目經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