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劉英:日本經濟的症結何在?

  意見領袖丨劉英

  儘管今年日本經濟從數據來看仍有亮點,但是分化的貨幣政策帶來日元匯率貶值,導致日本以美元計價的名義GDP增長萎縮。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最新預測,由於日元兌美元和歐元匯率下跌,德國今年名義國內生產總值(GDP)為4.43兆美元,而日本為4.23兆美元,因此預測稱德國經濟將取代日本,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實際上早在2021年,日本的人均名義GDP就已經被法國反超。日本經濟總量排名的下降除了貨幣貶值因素外,也是其經濟活力和創新力不足等長期性和結構性問題的必然結果。

  日元貶值是日本GDP跌落的直接原因。去年以來發達國家分化的貨幣政策讓日元對美元和歐元加速貶值,從去年3月開始,為了控制高企的通脹,美聯儲開啟加息進程,至今已加息了11次,將美國聯邦基金利率抬升到5.5%的高位,而歐央行則結束了長達8年的負利率,從去年7月份開始緊跟美聯儲加息,目前歐央行三大利率全部抬升到4%以上。與此同時,由於通縮壓力和經濟低迷,日本央行則繼續維持負利率水準,至今仍然采取收益率曲線控制的寬鬆貨幣政策,由此導致日元匯率貶值,日元兌美元匯率已跌至近150日元兌1美元,創33年的低點。不僅如此,日元兌歐元匯率更是跌到接近160日元。而上次日元兌歐元匯率觸及160還是在2008年8月金融危機深重時期。因此,日本GDP可能被德國反超的直接原因是美歐不斷收緊的貨幣政策,而日本央行為了刺激經濟再加上通縮依然,維持超寬鬆的貨幣政策所造成的日元疲軟。

  但根本症結仍在於日本經濟增長的長期低迷。現在日本以美元計價的經濟規模甚至不及2000年,當時日本的GDP是4.97兆美元,位居全球第二,比現在規模還大,當時其GDP是德國的2.5倍、中國的4.1倍,而IMF預計2023年中國的GDP將達到日本的4.2倍。即使按照本幣計算,日本GDP自2000年至今總共也僅增長了20%左右,日本甚至可能是目前發達經濟體中唯一一個以本幣計算的GDP沒有恢復到2019年水準的國家。近年來,日本央行為刺激經濟增長采取負利率政策,而再往前追溯,日本利率已經維持了近三十年的低利率。在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時期,為了刺激經濟增長、緩解通縮局面,實現經濟增長2%和通脹水準2%等經濟目標,日本采取了寬鬆的貨幣政策和擴張性積極財政政策,包括采取結構性改革等產業政策,來促進日本經濟走出通縮狀況,實現可持續增長。儘管刺激經濟增長的措施箭箭齊發,但日本經濟走出低迷窘境的過程仍然舉步維艱。

  究其原因則是日本經濟活力和創新力的不足。從人口結構來看,日本不僅面臨著少子化難題,而且老齡化程度深重,人口減少使得消費不足,這進一步導致投資不力、經濟增速下滑。除了人口結構以外,日本企業創新力的不足更是其經濟增長低迷的根本原因,全球獨角獸企業中很難看到日本企業的身影。不僅傳統產業基本被趕超,而且創新產業、數字經濟等方面日本也表現平平。土地資源不足、勞動力人口下降,自然資源匱乏的日本,技術創新動力又不足,經濟自然難有起色。

  那麽,進一步的刺激政策能否幫助日本經濟走出跌勢?日本短期內或許還會繼續維持非常規的貨幣政策,繼續刺激經濟增長,而財政政策方面還會繼續減稅降費等擴張性財政政策,產業政策方面補貼會持續。岸田文雄表示已經準備開始采取能源補貼等措施。為了促進經濟增長,日本會加強宏觀政策刺激經濟增長的舉措,但是無論是安倍經濟學還是岸田文雄的經濟政策恐怕都會出現邊際效益遞減,難以持續刺激經濟增長,日本經濟繼續滑落仍存在可能。

  日本經濟要走出目前的窘況,除了非常規貨幣政策刺激,以及積極的擴張性財政政策刺激之外,恐怕仍需要從根本上改革,特別是結構性改革,加大企業創新力度,推動經濟徹底走出低迷態勢。日本還應從本國人民的核心利益著手,加強區域合作和國際合作,包括中日韓產業鏈合作,以及RCEP作為全球最大自貿協定的區域合作,從而促進日本經濟地位的回升。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本文作者介紹: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研究領域為宏觀經濟、國際金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