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梁博:自我認可就好,無需向旁人“表態”

新京報我們視頻出品

黑色西服、黑色T恤、黑色長褲……梁博似乎對黑白色系,擁有孩子般的偏執。《我是唱作人》的總導演曾調侃梁博到底有多少套黑色西服,他嚴肅認真地回答,“一堆。衣服對我來說,首先要舒服,最重要的一點要像自己。”

藝人供圖

梁博和梁博的音樂,同樣如此簡單,直白。2012年拿下《中國好聲音》的冠軍,他曾被捧為當代的崔健、張楚,新搖滾的代表人物,一時間風頭無兩。但想要了解梁博卻是件棘手的事。你很難從音樂之外的任何渠道,得到關於他更多的信息。他把對人生的狀態、自我情緒的表達,全部融入創作中,處於娛樂圈邊緣卻自信、不妥協,為樂壇樹立了“理想主義”的符號。

然而梁博卻坦言,一個人是否寵辱不驚,要看他對所受的干擾是否感興趣,“我的表達,就是我的音樂。我感知不到外面的世界。”

創作就是赤裸的滿足自我

在《我是唱作人》的舞台上,梁博選擇了《表態》作為第一期開場。“那些不明白/就不要明白/你不能故意/為了誰失去自由自在。”像梁博所有歌曲一樣,歌詞簡單直白,卻表達著遺世獨立的驕傲姿態。

這首歌是梁博在去錄音棚的路上創作出來的。當時他恰好在聽過去樂隊的錄音,看著街邊形形色色的人群,腦海裡隨即浮現出些許符合情緒的歌詞。當天下午,梁博便完成了這首歌。“表態,並不是對別人表態。”梁博否認外界的理解,他把這首歌獻給所有打拚的平凡人,“你的自信,你真正的光彩,你要表達給自己,而不是炫耀給別人。如果你從內心認可自己的生活,你根本沒必要流俗或向別人解釋,我是一個什麽樣的人。”

參加《我是唱作人》。

在梁博的音樂世界,他也從未企圖向任何人表態。《靈魂歌手》用倔強訴說著音樂人最赤誠的追求;《日落大道》還原梁博在美國追夢時的孤獨與執拗。有人評價梁博的歌詞缺乏深邃,過於強調自我態度;也有唱作人在《表態》長達七分鐘後直言,這並非傳統流行歌曲應有的時長。“這首歌別說是7分鐘,就算是17分鐘、70分鐘,只要它好聽,有內容,觀眾同樣會喜歡。時代進步最大的表現,就是大眾有了獨立的判斷,而不是隨便相信街邊的推銷。”梁博不愛回答關於大眾、小眾的平衡,在他的認知中,音樂首要就是表達自我,其次是滿足聽眾。保持自己才是最有姿態的迎合市場。“創作者和聽眾之間是需要靠音樂互相感知的,創作就是很赤裸的滿足自我,雖然這有些自私,但我的作品必須要有我的烙印。”

沒法唱自己都不喜歡的歌

梁博曾說,音樂彌補了他性格中不愛表達的一面,自我情緒終於找到了與外界溝通的方式。因此梁博的創作非常隨性,他從不主動尋找創作欲望,只有靈感來了,才能與琴鍵產生共鳴,“靈感永遠大於技法和手段。我寫作品不高產,因為我經歷過太多沒有靈感的時候。沒靈感我絕不能碰,碰出來肯定也不是好的(音樂)。”

他對音樂的追求,達到近乎強迫症的狀態。他總是會在一張專輯或一段音樂工作即將完成的時候,再寫幾首新歌。因為太長時間投入同一類型的音樂,大腦會自動產生排斥。這是產生新靈感的最佳時期。每當寫完一首歌,梁博都要在電腦上重新播放,從一個創作者的姿態跳脫到監視者的身份去欣賞,“當你作為聽眾覺得真好聽,那說明這首歌才真正寫完了。”

梁博做音樂的原則是,自己不喜歡,無法覺得好聽的歌,絕不能發表,直到改到滿意為止,“因為過不了自己這一關,我沒法去唱一首自己都不喜歡的歌。我不敢保證我的歌每個人都能喜歡,這也無所謂,但我不喜歡的歌,篤定別人也不會喜歡。”

除了音樂,沒興趣感知外界

對梁博而言,參加綜藝節目遠比搞創作要累。在《我是唱作人》的節目中,他總是在鏡頭前真實且耿直地評價他人的作品,摻不得一點虛偽。編導問梁博,想對十年前的自己說什麽,梁博惜字如金“無話可說”,臉上沒有些許情緒起伏,“我盡力了,裝不來,也就這水準了。”與音樂無關的事,梁博似乎一概不擅長,也沒有學習的興趣。

藝人供圖

《中國好聲音》後,同期的選手都成為了娛樂圈的寵兒,他卻從人們的視線裡消失了近兩年,在美國埋頭製作第一張原創專輯。商演寥寥可數,綜藝幾乎為零;當年決定加盟《我是歌手》,讓老闆也大感意外。他參加的理由是,“之前都不能唱原創,今年可以唱了。原創是一個創作人內心最根本的訴求。”他離開大眾視野,站上競技舞台,所有選擇都隻與音樂相關。

在《我是歌手》上,梁博選擇了《靈魂歌手》《男孩》《日落大道》三首歌,每一首都帶有極強的梁博式烙印,驕傲、自信又冷酷,但在高音肆虐的舞台卻沒有絲毫優勢。他給自己的預期中,也沒有第四首歌,“不能為了在舞台上多做停留,而唱一首自己不想唱的歌。”這種遺世獨立的個性,也讓梁博逐漸被冠上“理想主義”符號。但在他看來,這其實是外界的誤讀。他從不認為自己真的有多清新脫俗,“不愛名,不愛利,除非不是正常人”。他只是選擇用音樂作為唯一的營生方式,“做好音樂,自然會給我帶來物質生活。如果我為了名、利,去改變我自己,我音樂的表達和狀態就會跟著改變,我自然也會喪失生存方式。我很開心自己沒有被外界干擾,偏離到另一個軌道。”

【青春知心熱線】

青年問:工作時,有些同事不配合,導致大家效率降低,甚至被拖累,我該如何和這樣的同事相處?

梁博:人無完人,衝突的時候我們在對方眼裡、心裡,都是錯的。盡量放輕鬆,真誠地去和想聊的人聊聊真心話,不想聊的人也沒必要去奉承。遠離,但不要去傷害。職場裡、生活中,任何“高智商高情商”都不是一件值得炫耀的資本,都是更高代價的低級手段。遠離那些“技能”,相信一個人無論對錯都會有一種良知,有時候只是角色不同,或是我們還不夠平和。與你共勉。

我提倡你行動

“在這裡提倡大家低碳出行,減少汙染,讓我們的環境變得更好。”

新京報我們視頻出品

新京報記者 張赫 藝人供圖

編輯 吳冬妮 校對 翟永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