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李宇嘉:對哄抬住房租金的監管必須嚴於控房價

  李宇嘉:對哄抬住房租金的監管必須嚴於控房價

  每經編輯 祝裕

  李宇嘉

  近日,此前樓市調控一直效果顯著的北京,住房租金上漲的現象引起市場高度關注。

  資訊平台“我愛我家”的數據顯示,2018年7月,北京租賃住房套均月租金為4902元,環比6月上漲2.9%。根據wind公布的50城租金數據,今年以來,北京住房租金水準已連續5個月上漲。2018年7月,北京租賃市場每平方米每月租金首次突破90元(92.33元),同比去年7月上漲了21.9%。

  事實上,拋開春節等季節性因素,有統計數據以來,北京住房租金基本一直呈上漲趨勢。除北京之外,滬穗深等一線城市也同樣呈現這樣的態勢。2018年7月,滬穗深住房租金同比分別上漲16.4%、21.6%和29.7%,也是近年來的最大漲幅。

  過去,每年到7~8月“畢業季”,租金就會上漲。北京高校學生多,其中相當大一部分會選擇留京,但短期內租賃供應彈性小,自然會造成租金上漲。

  本次北京等熱點城市房租上漲,的確也有傳統“畢業季”的影響。與此同時,北京等熱點城市房價處在歷史高位,加上樓市調控嚴厲,引致租房需求也相應增加。另一方面,近年來北京等一線城市對存量改造、違法建築等打擊力度加大了,京滬等城市“類住宅”新增供給近乎冰凍,導致租賃供應端有所減少。

  不過,如果考慮到北京持續疏解人口,公租房等多管道租賃供給增加,“合租”趨勢明顯,上述供需層面的因素過去也一直存在,因此難以解釋近期租金的快速上漲。

  當前,正是從中央到地方夯實“房住不炒”、加快培育“租購並舉”住房新制度的關鍵時期,各地正致力於培育機構規模化租賃等多元供應主體,鼓勵新市民以租房體面“扎根”城市。

  如果說前預售屋價非理性上漲可以歸咎於住房投資屬性作祟的話,租賃反映的基本是最真實的剛需,其需求一般由收入水準決定。

  國際經驗顯示,若租房支出超過個人可支配收入的1/3,租房者的生活就會面臨困難。所以,即便發達國家不管制房價,但管制租金卻成為國際慣例。

  2015年3月,德國議會通過《限制房租法》,將3年內租金漲幅限制從15%降至10%;房東漲租超過指導價20%的算違法,租客有權將房東告上法庭;房東單方面漲租超50%的,被認為是賺取暴利,可判入獄3年。

  近年來,我國城鎮居民收入增速一定程度上呈現放緩的趨勢。根據wind統計,城鎮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中位數(中位數更能反映租賃人群的收入狀況)增速連續4年放緩,已從2014年的10.3%降至7.2%。

  而與此同時,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自2002年有統計數據以來,住房租賃價格就未曾下跌過,17年來租金指數月平均漲幅高達3.32%。其中,租賃人口集中的一線城市,近年來租金上漲非常快速,今年甚至出現了20%以上的漲幅。

  根據wind數據,即便以套均50平方米計算,目前北上廣深商品租賃住房套均月租金分別為4616元、3724元、2652元、3915元,作為這些城市租賃主力的工薪群體,其月收入多數不足萬元,租金支出通常都超過收入的1/3。

  作為切實反映真實住房需求的房屋租金,逆收入上漲、逆政策導向大漲,顯然需要格外重視,更要剖析其背後的深層次原因。

  近年來,國家倡導“租購並舉”,培育“先租後買”、“以租為主”的住房消費模式。目前來看,需求端重視買房的消費理念尚待引導和扭轉,但供應端卻借助政策東風,快速行動起來,突出表現在長租公寓崛起和其特殊的運營模式。

  目前,長租公寓企業有集中式和分散式兩種,前者以整棟改造後出租為主,後者則主要從業主手中“收儲”房源後出租。由於配套成熟的租賃房源基本掌握在二手房業主手裡,分散式“收儲”就成為長租公寓的競爭模式。

  2016年以來,全國陸續誕生了2000多家長租公寓企業,僅深圳就有200~300家。事實上,一個城市的房子往往很多,但新增彈性小,優質房源更是相對稀缺。因此誰掌握了優質房源,誰就有可能在長租公寓市場競爭中率先突圍,成為頭部企業,也就因此能擁有定價權、盈利權。這剛好契合了長租公寓互聯網運營下的“投資邏輯”。

  於是,長租公寓向資本方闡述盈利模式時都會表示,只有不斷變大才能在市場獲得主動權、定價權、盈利權。於是,市場上的多輪融資都按照這一模式來運行:首先是搶奪房源,爭奪具有增長紅利的“潛力小區”;然後倒逼行業洗牌,提高市場佔有率;最後,成為頭部企業,掌握定價權並收獲盈利。

  因此,最近市場上才流傳出這樣的案例:兩個租賃平台爭奪某房源,並硬生生地將業主租金報價只有8000元的房子,最終推高到1萬元。在這種典型的互聯網風投打法下,一旦資本選定誰,就會不斷加注,讓競爭者倒下,讓後來者沒活路,直至自己成為頭部企業。

  目前來看,互聯網“燒錢”投資的模式在住房租賃市場非常活躍。2017年以來,已有十幾家長租公寓倒閉,意味著競爭已進入“行業洗牌”的第二階段。由此推斷,剩下的企業還會在資本的助推下競相爭奪房源。

  過去,為了對衝住房租賃價格的上漲,租客要麽以“合租”、打隔斷、上下鋪來解決,要麽選擇住的地方離市中心或工作地越來越遠,要麽從建案搬到城中村,要麽乾脆離開,犧牲了居住的基本舒適度。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租賃市場的野蠻生長。

  現在,國家花大力氣培育住房租賃市場,意在鼓勵長期的、穩定的、低成本的租賃供應和需求模式。客觀上講,長租公寓大規模湧現,一方面會有效增加租賃的供應,減少房東欺詐、隨意漲租、克扣押金等亂象,租賃市場秩序明顯改觀;另一方面,租客的租賃體驗感提升了,比如長租公寓配置了適合年輕租賃人群的基礎設施,消防安全也比較規範和到位。

  但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市場秩序改善還是租賃體驗提升,這些“美好租房”的需求更新都不應該建立在租金非理性上漲的基礎上,而是必須要考慮絕大多數租客的支付能力。

  實際上,如果不得不在“高租金、體驗好”、“低租金、體驗差”兩者中作選擇,估計多數租客還只能選後者,畢竟其他開支(小孩教育、父母養老等)也很大。

  也正是因為如此,近日針對長租公寓“搶房源”報導,監管機構開始約談主要企業,明確不得利用融資資金惡性搶房源,不得以高於市場租金或哄抬租金搶房源,不得通過提高租金誘導房東提前解除租賃合約搶佔房源。

  買房不易區分自住還是投資,但租房一定是自住需求。作為公共產品,各級政府要增加公租房供給規模,保護好困難人群的住房問題;對於市場化的租金,需要加強一以貫之的監管,讓其處在租客可承受的範圍。

  (作者為深圳市房地產研究中心研究員)

責任編輯:李鋒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