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上饒銀行新網銀行踩雷網貸 存管銀行只存不管遇尷尬

  上饒銀行、新網銀行踩雷 只存不管遇尷尬

  來源:時代周報記者

  在監管合規的要求下,網貸平台上線資金存管已成為必備條件,但尷尬的是,銀行存管上線不久,平台即出現問題,資金存管銀行也因此遭遇投資者關於資金流向的拷問。

  近日,投之家爆雷,但股東跑路的三天前,還在對外宣傳存管銀行上饒銀行前來做盡職調查。新網銀行也有過類似情況。銀行對此“有苦難言”,銀行可以知道資金流向,但銀行存管不能完全防止假標和自融等問題。

  “這波爆雷潮之後,銀行對平台的審核會更嚴格,平台上線銀行存管的難度會越來越大。之前就出現了很多銀行退出資金存管業務的現象。”一家股份製銀行資金託管部負責人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一個可以參考的數據是,去年上線銀行存管的網貸平台有600家左右,而今年以來只有200家左右,後者只是前者的三成。這也顯示了銀行趨於謹慎的態度。

  “我們銀行已經逐步退出這個業務。現在爆雷平台是存量的,大多是去年或前年簽的平台,基本上沒有新增的。”7月25日,一位不便具名的銀行負責人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銀行頻“觸雷”

  今年2月,投之家宣布上線“體驗版”銀行資金存管系統,合作銀行為上饒銀行。7月10日,投之家借存管銀行上饒銀行進行宣傳,三天之後,投之家就發公告宣布逾期。

  投之家官方發文稱,7月10日上午,上饒銀行電子銀行部主管、電子銀行部風險主管一行到訪投之家參觀考察。

  投之家在文中稱,上饒銀行進行了盡職調查,團隊從股東構成到高管團隊、從平台存續時間到業務數據、從系統架構到技術安全,尤其是針對平台的債權資訊(資信情況、借款用途、償還能力、經營情況等)進行了逐一審查。盡調結束後,上饒銀行對投之家風控審核、資訊披露、項目把控等各方面的工作成果表示讚賞。

  對於上述消息的真實性,時代周報記者近日向上饒銀行求證,但截稿時未獲回復。

  但是在盡職調查不久後,投之家就“爆雷”。這一情況或許讓上饒銀行尷尬不已。根據網貸天眼數據,上饒銀行作為存管銀行,與平台合作數量在所有銀行中排第九位,該行與30余家網貸平台簽訂了存管協定。

  據了解,今年該行已經發布了多個解除存管協定公告。比如,上饒銀行公告顯示,因吆雞理財簽訂資金存管協定後仍未將業務數據遷移至存管系統,該行決定即日起解除協定,終止資金存管合作,並撤除所有合作的宣稱資訊、披露資訊。

  同樣“尷尬”的還有新網銀行。新網銀行6月初剛與上海P2P平台旺財貓簽訂資金存管服務協定,沒想到一周後就被投資人曝出提現困難。據網貸天眼統計,截至2018年7月5日,共有56家銀行在提供網貸資金存管業務,新網銀行在與平台合作的數量中排名靠前。新網銀行甚至將網貸資金存管業務作為戰略方向之一。

  這些事件是否會改變新網銀行對資金存管業務的態度?時代周報記者聯繫該行負責人採訪,但截稿時未獲回復。

  廣州互聯網金融協會副會長、融資易CEO徐科飛對時代周報記者說,銀行向平台收取的存管收費價格不菲,以接入平台的規模為準,一般每年在幾十萬元至上千萬元,銀行自然不願放棄這塊市場蛋糕;另一方面,“欲戴皇冠,必受其重”,豐厚利潤的背後是高風險性,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風險,銀行也需要在合作平台的選擇上把好關。

  責任邊界

  上線銀行存管的網貸平台“爆雷”之後,銀行的責任成為焦點。不少投資者認為,銀行為平台起到了信用背書的作用,銀行需要承擔相應的責任,不能“只存不管”。

  銀行是否需要承擔相應的責任?7月27日,大成律師事務所合夥人、互聯網金融法律專家肖颯對時代周報記者說,存管銀行沒有法律責任,互金協會存管指引和之前的網貸暫行辦法上都有專門說明。存管銀行不承擔兌付責任,主要是維護資金在账戶上安全的責任,也就是保管責任。

  “網貸平台爆雷後,一些投資者將矛頭指向資金存管銀行,這讓銀行有苦難言。從存管銀行可以看到誰出借了錢,誰拿走了錢,但銀行存管不能完全防止假標和自融的問題。按照相關法律規定,商業銀行在資金存管上有明確的免責條款。”小小金融CEO劉小峰對時代周報記者說道。

  這個法律規定指的是,2017年2月,銀監會發布《關於印發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指引的通知》(以下簡稱《指引》),對存管銀行的免責條款進行了明確。

  根據《指引》,存管銀行與網貸機構之間為委託代理關係,即存管銀行接受網貸機構的委託,授權保管和劃轉客戶資金;網貸業務當事人(出借人、借款人等)與網貸機構之間也構成委託代理關係,但不直接與存管銀行構成委託代理關係。

  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法律顧問卜祥瑞近日表示,網絡借貸是一種民商事活動,必須堅持依法合規,其中,有無“銀行資金存管”已成為網貸機構是否合規的硬杠杠,但值得注意的是,存管銀行並不為P2P提供銀行信用背書。

  數據顯示,截至6月27日,6月份共有45家上線銀行存管的平台出現問題,較5月份新增2家。

  “銀行存管不是萬能的。”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表示,接入資金存管平台後,平台账戶、投資者账戶和借款人账戶在資金層面是分開的,只要投資者尚未投標,資金放在投資者账戶中,安全由存管方負責,可以確保不被平台非法挪用。

  “不過一旦投資者進行了投標,資金就進入到借款人账戶,由於存管銀行不負責借款項目真實性的審查,平台通過虛構借款項目的方式仍然可以套取投資者的資金,或導致發生惡性跑路事件。”薛洪言說道。

  存管業務收緊

  隨著網貸平台接連爆雷,銀行對網貸資金存管業務的態度發生了變化,增量明顯減少。上述不便具名的銀行負責人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其所在的銀行主動清退了一些平台,還有對前期調研發現有一些異常平台主動預警,而且開除了一些預警裡面有爆雷可能的平台,而且會對它進行公告。

  時代周報記者從業內獲悉,一家接入網貸平台數量靠前的銀行目前其對於新合作平台審核越來越嚴格,比如目前平台累計成交額低於50億元的基本上不再接入,對於平台資產、業務模式、高管背景等都會綜合審核。

  對於合作平台的宣傳方面管控,該行方面也有所要求,比如不建議網貸平台用銀行存管作為宣傳口號,更不能誇大宣傳。該行還提升了合作網貸平台的存管費用,希望通過提高合作的門檻篩選高品質的對接平台。

  一部分銀行也公開宣布退出網貸資金存管業務。比如,貴州銀行今年3月份宣布,因業務調整,暫停銀行存管業務,將徹底退出網貸資金存管業務;長沙銀行6月份發公告顯示,將全面停辦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為看看錢包停止資金存管服務。

  另有一家銀行在存管方面有新動作。7月18日,廈門銀行正式上線了存管查詢功能,只要與廈門銀行資金存管業務合作的網貸平台用戶,即可通過此項功能查詢存管账戶的使用情況。

  劉小峰說,這波爆雷潮出來之後,在銀行存管上,銀行對網貸平台的審核更加嚴格,主要原因是銀行擔心聲譽受損,這也導致銀行存管變得艱難。

  數據顯示,2017年僅一年的時間共585家P2P平台上線銀行存管,而2018年以來,上線銀行存管的有193家。一年過半,成功上線存管的P2P平台僅佔去年的三成。

  薛洪言告訴時代周報記者,這輪爆雷潮後,活下來的平台基本都是上線存管的平台了。銀行的這個業務,應該沒有增量了。“已經上線銀行存管的平台接近1000家了,這次風波後,能挺過來的,估計不到1000家,到時候每一家都已經上線銀行存管了。”

  徐科飛表示,不少銀行早在今年年初就開始收緊與網貸平台的合作。“其實,平台爆雷的主要原因是做假標、自融及其他道德風險,銀行也無從區分判斷。”

責任編輯:魏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