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共享單車下半場:抱團漲價救不了摩拜們

什麽?聽說共享單車又漲價了?

早在今年4月,哈囉、摩拜、小藍先後宣布在北京地區漲價:1元/15分鐘調整為1.5元/15分鐘,30分鐘1元調整為15分鐘1元。3個多月後,摩拜調整了在上海的起步價,從1元漲至1.5元。近日,哈囉再次調整了在廣州的計價,騎30分鐘要1.5元,比之前的1元上漲了50%。

瘋狂過後等待他們的是死亡、賣身和虧損

“你們說小黃會破產嗎?”當時的靜靜一定不會想到,一句打趣的話竟成了ofo命運終局的預言。雖然至今仍未官方宣傳,吐不出的押金、日漸減少的車輛、人去樓空的公司,無一不在向人們告示 “小黃已死”的消息。

戴威,這個曾幻想改變世界的學生會主席,也上了法院的老賴名單,被限制高級消費。到今年7月初,ofo押金全退完還需12.5年。雖然最近回歸,頒布了幾個“撈錢”的辦法,但得到的卻是“先把欠的押金退了”的回應。

先一步“賣身”美團的摩拜,並沒有跟隨大佬走上人生巔峰,反倒成了大佬盈利路上的絆腳石。今年3月,美團調整後淨虧損85.17億元,摩拜就“貢獻”了一半。

摩拜被收購、ofo在破產邊緣徘徊,哈囉似乎成了鷸蚌相爭裡的漁翁,坐收其利。但對於盈利,大多數人始終持質疑態度。頻頻融資的背後或許是對共享單車燒錢的印證,也能看出哈囉的焦慮。總裁李開逐曾表示,“共享單車可以實現盈利,但不可能有大收益。”

巨頭對虧損容忍度降低

抱團漲價能救共享單車嗎?

摩拜、哈囉、小藍活下來的真正原因是背靠資金充裕的金主爸爸。成了金主們的流量入口,即使暫時虧損也能正常運營。

然而共享單車帶來的流量和紅利已漸趨穩定甚至見頂。如何變化模式,扭轉虧損局面,成了金主們下半場急需思考的問題。據艾瑞谘詢數據顯示,2016年共享單車用戶為0.28億人,1年後達2.05億人,到了2018年,用戶僅增長0.3億人。艾瑞谘詢預估,今年共享單車僅有0.24億的用戶增長空間。

持續的虧損,紅利的見頂,金主們對於虧損容忍度的降低,抱團漲價似乎成了共享單車們的共識。摩拜、哈囉、青桔等主流單車紛紛將作戰思路轉向提高騎行費用。

但其實共享單車並非一開始就選了漲價這條路,以美團為例,去年收購了摩拜後就開始探索新的變現模式,推出了廣告服務,與奢侈品牌路易威登合作。上海用戶在打開摩拜App時,會收到來自路易威登展覽的邀請。但事實證明,走土豪路線的摩拜,最終也沒能闖出新的商業化道路。

那漲價真的就能盈利嗎?讓我們來理一下共享單車的盈利邏輯:

“一輛自行車兩百塊錢,每騎一次五毛錢,每天能騎十次,就收回五塊錢,兩百塊錢四十天就賺回來了。加上維護、偷竊及損壞等損耗,可能三個月時間,成本就賺回來了。”顯然,朱嘯虎想的過於簡單美好。

靜靜上班騎車,掃到第三輛才是好車的情況已是常態,有的車還沒等收回五塊錢就壞了。目前加價主要針對30分鐘以上,而大多數人的騎行時間在30分鐘以內。

漲價漲的是騎行費,騎行費的多少主要取決於使用頻次和客單價,提高客單價,理論上可以提高共享單車的收入,但實際面臨客戶流失的風險。氣候就是導致客戶流失的主要因素,在北方冬天的妖風裡,騎車出行的都是勇士。

在靜靜看來,從資本追捧的對象,逐漸淪為巨頭流量入口的共享單車們,主要意義在於獲取更多流量和大數據搜集,因此如何提升用戶增長才是主要發力點,提高騎行費只是個治標不治本、適得其反的下下策。

目前巨頭們抱團漲價,或許是在為探索更多盈利模式爭取時間、資金,多輪探索後,如果依然不能沿這個方向發展,長達四年的資本遊戲可能將畫上句號,被邊緣化也將成為共享單車們的最終結局。

*本文由i黑馬原創發布,作者:嘉嘉。i黑馬,讓創業者不再孤獨。

i黑馬,讓創業者不再孤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