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水氫發動機爭議後公司董事長現身 自稱技術投入百億元

5月23日以來,河南南陽當地媒體發表的水氫發動機在當地下線,車輛只需加水即可行駛的消息持續引發關注。這一消息引發不少討論,有不少網友質疑其可行性。24日晚,與南陽合作這一項目的青年汽車集團工作人員對北青報記者回應表示,汽車不是隻加水,是反應物在催化劑作用下,和水反應實時製氫,氫氣經過氫燃料發動機產生電,經過電機驅動車輛,使車輛行使。5月25日,青年汽車集團董事局主席龐青年在南陽現身,講解車輛原理,龐青年稱,為解決氫能源來源以及運輸相關問題而研發水解製氫,在技術上投入上百億元。

另據新華社報導,南陽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蔣璞表示,現在只是樣車,還需要不斷通過技術創新來進一步改造提升。南陽市發展和改革委主任喬長恩表示,並不存在政府出資40億元的情況。

青年汽車董事局主席現身南陽

“水氫發動機正式下線啦,這意味著車載水可以實時製取氫氣,車輛只需加水即可行駛。”5月23日,《南陽日報》發布的水氫發動機在南陽下線的消息連日來引發關注。不少人質疑車輛加水即可行駛違背科學原理,質疑其可行性,也有專家稱這和“水變油”一樣,不要相信。

24日晚間,青年汽車集團相關工作人員對北青報記者回應表示,公司和湖北工大聯合研發的車載水解製氫氫能源汽車,從2006年開始研發, 2019年5月22日在南陽組裝下線。車載水解製氫氫能源汽車不是光加水,是反應物在他們研究的催化劑作用下,和水反應實時製氫,氫氣經過氫燃料發動機產生電,經過電機驅動車輛,使車輛行使。反應物和催化劑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生產廠家回收反應物和催化劑再利用。

25日上午,青年汽車董事局主席龐青年也現身南陽工廠,龐青年和公司技術人員對現場媒體介紹,項目原理是加水後,水和鋁合金、催化劑等反應,生成氫氣,然後和氫能源車一樣,可提供動力供車行駛。在現場,龐青年展示了據稱是全國唯一一輛的“水解製氫”汽車,龐青年稱,加一升水可供車輛行駛一公里,而無論是汙水還是自來水都可以加進去,而且排出的是清水甚至可以喝,但現場展示時,十幾分鐘過年後車輛仍沒有能排出水。

在南陽的廠區內,龐青年也和部分媒體現場體驗“水氫汽車”,據視頻顯示,車輛啟動後現場發出明顯噪音,工作人員稱是在製氫。

龐青年表示可以理解大家對新生事物的不解

龐青年對現場媒體稱,目前氫能源越來越受到重視,但在氫燃料做成之後,加氫站的審批和投入也存在問題,“氫的來源、運輸等都是問題,氫上不來,車跑不起來怎麽辦?我們就是想通過水解製氫來解決”。龐青年稱,他認為這項技術正是目前社會所需要的。

龐青年還稱,目前氫能源汽車項目並沒有得到南陽政府部門的補貼,其也坦誠公司的資金鏈曾存在問題,“之前2014、2015和2016年這幾年確實很困難,我們把33%的股權轉讓出去,拿回了39億元的投資,拿了投資後就已經換掉了欠账”。

據南陽高新區政府網站介紹,高新區與青年汽車氫能源整車合作項目首期投資81.63億元,此前有媒體稱南陽政府投資其中的40億元,龐青年對此說,目前當地政府共投入了9000萬元。

龐青年在現場還稱,青年汽車在南陽的項目還將繼續開展下去,目前公司主要在做的是對車輛的“美化”工作,接下來會按照程序申報公告,希望能夠在年底走完流程,並將產品推向市場。

對於近日來對氫能源汽車的相關質疑,龐青年回應稱,“一個是新生事物大家不能理解,我也是明白的,不熟悉是一個原因,第二個原因就是現在報出去的也不是我們說的,他們覺得加水就可以開車就報導出去了,水怎麽變,變不了。”

南陽政府部門稱40億投資不存在

據新華社5月25日報導,對於“水氫發動機”引發的爭議,南陽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蔣璞表示,不管研發,試驗也好,它(“水氫發動機”車)都是一個樣車。還需要不斷通過技術創新來進一步改造提升。目前,實事求是,它就是個樣車。

針對網上流傳的“南陽市政府出資40億元支持企業”,南陽市發展和改革委主任喬長恩表示“並不存在”。此外,針對網上爆出的龐青年及其企業的信用汙點等問題,招商引資前市裡已掌握該情況,南陽正謀求工業上的結構調整和科技創新。

“我們市裡的財政收入的狀況,我們是心裡清楚的,不可能有那麽多錢拿著一下子砸進去,不可能用那麽多,所以也是循序漸進,持續地、慢慢地投入,最終把這個項目建成,就這還是一種理想的狀態。”喬長恩說。

青年汽車曾與科研團隊簽約車載水解製氫項目 金額2億元

根據青年汽車集團方面的介紹,公司是和湖北工大聯合研發的車載水解製氫氫能源汽車,北青報記者25日查詢湖北工大網站看到,2018年5月16日,武漢市第3批科技成果轉化簽約大會舉行,在現場,湖北工大材化學院9個項目正式落地實施,現場簽約總金額為2.4770億元,其中成果轉化簽約項目8個,簽約金額23770元;成果轉化平台項目1個,簽約金額1000萬元。

在簽約會上,材化學院董仕節教授領銜的車載鋁合金水解製氫技術研究團隊主要研發人員羅平博士介紹,他們正在氫能客車上研發新的解決方案——即時製氫技術:採用廉價可控生產的方式,隨時製備,隨時使用,避免氫氣需要存儲和運輸帶來的技術困難。為了便於理解,羅平博士說,“我們的技術如同在車裡安裝了一台小型氫氣製備裝置,通過添加劑讓鋁合金與水發生反應產生氫能轉化為電能驅動汽車。”該團隊從2006年開始研發相關技術,並獲得國家自然基金的支持。目前,該項技術已在中試階段,研發階段測算運行成本只有電動汽車的一半左右。

簽約會上,董仕節教授團隊與青年汽車集團簽訂合作協議,在大規模製氫及車載鋁合金水解製氫新能源公車的運行控制等技術上開展突破,該項目已經接近產業化,計劃最快年內在武漢推出數百輛相關車輛。青年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龐青年分別從成果持有人、成果承接方的角度交流了經驗。

根據具體簽約項目信息,鋁合金車載水解製氫項目的成果供給方是材化學院,其和青年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達成戰略合作,簽約金額為2億元,而他們給出的市場預期是,“汽車新能源開發,顯著提升產品核心競爭力,預計年產值1億元”。

在今年4月17日,湖北工大科技與產業處發布了兩項專利技術轉讓的公示,據介紹,學校擬將“一種水解製氫鋁合金及其製備方法”(專利號:ZL201610564832.5)、“一種水解製氫鋁合金及其製備方法和應用”(專利申請號:201910117543.4)兩項專利獨家授權給南陽市青動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其運營期間使用,發明人分別為:董仕節等、羅平等。

北青報記者查詢專利看到,第一項專利說明書中介紹,發明採用機械合金化方法,進行球磨得到具有良好製氫性能的水解製氫鋁合金。實驗結果表明,製備的水解製氫鋁合金在常溫下與水接觸後可直接反應,沒有反應遲滯時間,產氫量可達1220mL,產氫率可達98%,適用於為氫氧燃料滇池汽車提供高純氫源。

業內仍對“水氫汽車”成本等問題存疑

對於青年汽車集團以及龐青年對氫能源汽車的展示,從創新能源事汽車動力研究的北京北方華創新能源鋰電裝備技術有限公司的劉女士介紹,無論是汽油車還是電車,車輛的行駛需要非常大的能量,而氫能源汽車的技術,並不只是水和反應物加入催化劑反應製氫這麽簡單的事。

劉女士稱,目前氫燃料電池是業內比較關注的一個方向,成本也在降低,而氫燃料電池是統一製氫,統一儲氫,統一加氫,這樣的工業化流程是未來可能推廣的一個方向。但是從目前龐青年推出的氫能源汽車來看,單獨在一輛車上製氫,從汽車系統的複雜性,以及經濟性來看都不是特別靠譜。

劉女士還對北青報記者稱,氫能源汽車還存在氫氣轉化成能量的轉化效率,以及氫氣存儲的安全性等多方面問題,“並不是一個簡單問題,在業內目前看來價值不是特別大。”

另據《第一財經》報導,一位專家介紹,所謂的水氫發動機,實際上是在特定的裝置中,放入鋁粉和水,通過兩者的反應獲得大量的氫氣來驅動汽車。專家表示,從技術角度來講,具有可行性,但需要解決鋁鈍化、產物和鋁粉分離等技術問題;從全周期能耗角度來看,目前鋁的製取方式是電解鋁,生產一公斤鋁的電耗在13kwh左右,而在100%轉化率下,生產一公斤氫氣需要九公斤鋁,因此生產一公斤氫氣需要約117度電,而現在電解水製氫一公斤耗電在50度電左右,因此從全周期能耗角度來看,鋁粉製氫存在能耗過高的問題;從經濟性來看,市場上鋁的價格已經超過10元每公斤,按照9公斤鋁製取一公斤氫氣計算,則生產一公斤氫氣的材料成本在63-90元,尚未考慮將塊狀鋁製成鋁粉的費用和能耗。專家稱,“從大方向來講,這種製氫路線並不符合節能和環保的要求。”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郭琳琳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Qnews

有線索請私信或發郵件([email protecte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