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管濤:匯率市場化是金融市場開放的重要配套條件

  管濤:匯率市場化是金融市場開放的重要配套條件

  佘慶琪

  近日,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高級研究員管濤在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表示,在金融市場開放的過程中,以匯率市場化作為配套是重要的條件之一。

  具體而言,管濤認為,應當培育不同風險偏好的主體共同參與市場、放鬆交易的限制以及豐富金融衍生品工具。市場中既有套期保值的主體,也有適度投機的主體,這是市場隨時能出清的一個重要保證。

  外匯佔款與外儲的背離關係

  央行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2月央行口徑外匯佔款餘額增加40.51億元人民幣至21.49兆,這也是今年以來我國外匯佔款第二個月出現增長。2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較1月末下降270億美元,為13個月以來首度下跌。

  外匯佔款與外匯儲備緣何呈現反向變動?管濤對記者解釋稱,這主要是因為會計處理的不同。

  外匯儲備餘額數是按照市價重估原則,且以美元計價,因此2月份外匯儲備規模的小幅回落主要受估值影響。2月以來,美元指數有所回升,歐元英鎊等非美貨幣對美元有所貶值,因此折算成美元後外匯儲備加總就會有所減少。

  相比之下,外匯佔款則不受這些因素影響。“事實上,外匯佔款增加還不能簡單地等同於資本回流。”管濤認為,從國際收支平衡表上看,經常項目是順差,2017年資本項目(含淨誤差與遺漏)仍然是逆差,隻不過是經常項目的淨流入超過了資本項目的淨流出,剔除估值影響後的外匯儲備止跌回升。

  由於近年來我國國際收支平衡表中的淨誤差與遺漏長期為負且佔比較高,引發了不少誤讀。在管濤看來,無論從資本項目總差額還是短期資本流動的變化看,淨誤差與遺漏均影響甚微。2017年,我國跨境資本流動狀況的大幅改善,主要是因為政府及時采取措施,遏製非理性對外投資和購匯,吸引資本回流和結匯。

  管濤認為,淨誤差遺漏變化為負中可能存在的統計問題因素是不可忽視的。資本項不同於貿易項,很多交易是通過銀行間接申報采集,並且是權責發生製的,比如說進出口延遲或提前收付匯,並沒有發生現金收付,銀行也就難以獲得數據。

  “也就是說,當資本流動成為國際收支的主要活動的時候,可能原來以銀行間接申報為基礎的國際收支統計制度就不能完全適應這個需要。”管濤認為,要進一步改善統計方法,提高統計品質。

  談到對未來幾年資本流動的趨勢,管濤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不包含淨誤差與遺漏的口徑下,去年整體呈現出經常項目與資本項目“雙順差”格局。如果包含淨誤差與遺漏,國際收支應該是保持經常項目順差、資本項目逆差的基本格局,這樣才會保持國際收支的整體平衡。前些年逆周期調控壓力較大的情況下,對流出加強審核,未來對於跨境資本流動的管理應該會回歸監管中性,在微觀層面支持依法合規的跨境資金流入和流出。

  匯率是重要的金融市場開放配套條件

  管濤認為,未來在金融市場開放方面也有望看到新的進展。金融市場開放前些年已經在有序進行,包括銀行間債券市場和外匯市場開放,熊貓債、滬港通、深港通、兩地基金互認和債券北向通,以及在研究中的滬倫通等。未來金融市場開放還有多重路徑和方式,在開放過程中,包括匯率市場化在內的配套環節改革到位是很重要的條件。

  去年7月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提出擴大金融對外開放,首先強調的就是要完善匯率形成機制。

  積極穩妥推動金融業對外開放,同時強調要合理安排開放順序。“只有配套條件到位了,金融對外開放才能持續地向前推進,少走回頭路。”管濤稱,如果匯率的市場化不到位,就可能會出現政策時而“防流入”、時而“控流出”的反覆。他認為,要讓匯率增加彈性,還有許多配套的措施要做,比如:培育一個有不同風險偏好的主體共同參與的市場;放鬆交易的限制;豐富金融衍生品工具。管濤認為,只有有深度和廣度的市場,才有充分的流動性,才能夠更好地發揮外匯市場的資源配置、價格發現和風險規避等功能。

責任編輯:何凱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