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沒有歷經苦難的人很難有高貴的靈魂

   沒有歷經苦難的人很難有高貴靈魂

   文/廖超國

  人與動物的區別,人除了會製造使用工具和習慣性站立外,最根本的是具有靈魂。這是檢驗一個人是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人唯一標誌。一個人倘若沒有靈魂,無異於陰屍路。美國思想家、文學家、詩人愛默生曾說“世界上唯一有價值的東西就是一個人充滿活力的靈魂”。著名作家周國平在《人的高貴在於靈魂》中也曾說道:“世界上再沒有比靈魂更寶貴的東西,任何東西都不能跟它相比”靈魂於人如此重要,但要它變得高貴,卻殊為不易。

  靈魂人人都有,但高貴的靈魂卻不能輕易可得。所謂高貴的靈魂,我以為,就是一種人生態度,就是生活虐你千百遍,你對生活愛不變。就是能把薄情的世界活得深情,能把一手爛牌打成嬴家。正如羅曼羅蘭所說的“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高貴的靈魂表現出至高的人生境界,就是以陽光般的心態熾熱而深情的生活;以大樹般的姿態挺拔而巍然的站立;以小草般的精神頑強而春風吹又生體現生命;以清泉般的心靈澄澈而潔淨而保持人格。高貴的靈魂就是如此,它像通天堂的路總要經過地獄之門一樣,總是要經受苦難的磨礪,經過逆境的挫折,經歷痛苦的洗禮才能抵達。

  台灣作家林清玄在他的《常想一二,不思八九》一文中寫到:“俗話說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我們生命裡不如意的事情佔了絕大部分,因此活著本身就是痛苦的”。這些痛苦涉及到自我、情感家庭婚姻、親子、情緒、迷茫金錢、工作、壓力等生活的方方面面,看似種類繁雜,但剝繭抽絲,佛家歸納為人生四苦:貪嗔癡、求不得、怨憎會、愛離別。再進一步抽象,其根本又都是一個:得不到之苦,想要,卻得不到,所以痛苦。得到了,卻不甘心,所以更痛苦。人生的痛苦是人的欲望與能力同結果落差的反襯。人的欲望難有止境,而人又永遠不會有駕馭人與自然之上的全部本領,人之所欲與人之所獲的落差永遠存在,痛苦將必然相伴。

  痛苦與磨難構成人生的苦難。苦難於人生是一件司空見慣的事,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苦難是人生的一部分,生活少不了苦難,少了苦難生活就難以豐富,人生就難以有真正的體驗。著名作家畢淑敏說“你不能要求擁有一個沒有風暴的人生海洋,因為痛苦和磨難是人生的一部分。一個沒有風暴的海洋,那不是海,是泥塘”。複雜的生活正因為有了苦難,才顯得其不平凡。雖然,沒有誰會主動去尋找苦難,但練就吃苦的能力卻是鍛煉堅毅的人品人格,獲得高貴靈魂必不可少的途徑。

  比苦難更可怕的,正是人生沒有苦難。一個人連苦難都體驗不到了,那是一種什麽樣的悲哀。這樣看,苦難於人生有著不可低估的積極意義。一方面,苦難的人對生活還充滿著嚮往,內心還有所渴望。人生最大的悲哀莫過於心死,人處在苦難之中時,認識不到苦難的積極意義,可這恰恰是苦難比絕望更有意義的意義所在。另一方面,苦難的人因為有嚮往和渴望,他們不會放棄追求。即使他們嘗試了無數次,經歷著一再的失敗失望,如希臘神話中往山頂推石頭的西西弗斯,但他們依然不會放棄,這既是苦難的本因,也是嚮往和追求的動力。

  苦難是生活的原味,生命總是在挫折和磨難中茁壯。不知從什麽時候開始,有些人不讚同先人留下來的“不吃苦中苦,難為人上人”的古訓,說什麽,人生是拿來享受的,幹嘛要吃苦呢?但無論讚同還是反對,事實總是勝於雄辨。古今中外,凡成事者,必“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故才有“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無數事實證明了那句雖引用濫了但依然哲理無限的詩句,“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苦難是生命的成長,思想總是在失意和迷茫中豐富。生而為人真是不容易,且不說其誕生之初所經過的重重難關,隻說出生之後所遇到的險難。人生無常,要活出生命的真意,除了戰勝肉身之苦,更難的是渡過思想或心性的淺灘。知識的積累靠的是勤學苦練,智慧的升華則需思悟踐行。生命的成長成熟離不開痛苦這份養料,標誌生命成長成熟的思想,則更少不了痛苦的澆灌。思想總是要經受失意的徘徊才能前行,心性總是在迷茫中清醒才能提升。世界頂級的投資家、企業家,對衝基金公司橋水的創始人瑞•達利歐在他的《原則》一書中告誡我們:“記住,沒有痛苦就沒有收獲”,他還總結出一個公式:“痛苦+反思=進步”。試想,號稱安徽最大的高中毛坦廠中學,沒有每個學生1年要做5千張試卷的這種苦功,怎麽會有學生自己985或211高校夢想的實現。當有人指責這是題海戰術,是把學生當考試機器時,著名主持人白岩松的評價,讓我們感動。他說,“無論如何,我做不出任何嘲諷毛坦廠中學的事。當你沒有官二代、富二代的光環時,對於未來,只有靠自己打拚”。所以,所有好的人生,其實都來自於兩個字,一個“苦”、一個“狠”。年輕時,對自己“苦”一點,苦盡會甘來。對自己“狠”一點,狠才出硬功。年輕時“苦”苦一陣子,年輕時不“苦”苦一輩子。

  苦難是人生的財富,意志總是在熔煉和錘打中堅強。人生是體驗,經歷是財富,經歷中猶以苦難的經歷更為珍貴。當下的人們都喜歡說,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確實很多時候,我們缺乏的往往不是遠方,而是去遠方的那張船票。而那張船票上深深的刻印著“堅持”兩個字。特別是面對逆境和挫折時堅毅,更是如此。蘇東坡的一生給我們案例式的思考和啟示,意志會在逆境的熔煉中越煉越強,勇氣會在挫折的錘打中越錘越勇。我讀蘇東坡時,有時會遐想,如果沒有“烏台詩案”,也就沒有他的“一蓑煙雨任平生”的黃州,就不會讓他有“人間有味是清歡”的角色體悟;也就沒有他“試問天下路短長”的惠州,就不會讓他有“也無風雨也不晴”人生淡然;也就沒有他“不辭長作嶺南人”的儋州,就不會讓他有“海南萬裡真吾鄉”的通達情懷。沒有打擊,沒有迫害,就不會有“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沒有流放,沒有漂泊,就不會有那些如《後赤壁賦》《定風波》《臨江仙》《水調歌頭》等經典的詞篇。更不會有我們今天人盡皆知的豪邁、超然、曠達、通達的東坡居士。這樣看來,說苦難是人生的財富一點不過份。

  尼采曾說“凡是不能殺死你的,最終都會使你更強大”。當你變得越強大的時候,你的靈魂才會變得越高貴。天降的挫折並非上帝的拒絕,而是對你的考驗。既然人生避不開痛苦,生活少不了苦難,那麽,我們應該如何面對苦難呢?我以為,面對苦難,最好的辦法應該是“忍”、“熬”、“撐”、“挺”、“擊”。

  面對苦難,無力反抗“忍”。當苦難襲來的時候,我們如果沒有力量去抵抗,這時最好的策略是不以卵擊石,作無謂的犧牲,而是忍一忍。這裡的“忍”是一種承受,是一種凝煉。不是完全絕望,一味屈服,而是戰術上的避讓,心理上的調適。不是苟且偷生,妥協投降,而是磨煉意志,保全自己。是對環境的適應,沉靜下來做應對苦難擴大的防範。是忍辱負重,堅持夢想,認真生活,升華生命。

  正視苦難,打造力量“熬”。福克納在《喧嘩與騷動》中說“我們都在苦熬”。所謂“熬”就是受挫折時,不輕易放棄,但也不急於求成,而是默默等待時機,謹慎度過困難的日子。熬,是一種磨煉,也是一種增長智慧,積蓄能量的修為過程。熬,表面是一種考驗,實際上是一種升華,正如林語堂所言“捧著一把茶壺,把人生煎熬到最本質的精髓。”在熬的過程中嘗盡各種人生滋味,待到峰回路轉的那一天,經受過熬的修煉的人,就會煉就一般人沒有的堅毅,收獲超乎常人。

  認識苦難,積蓄力量“撐”。面對苦,熬之後便是撐。撐比熬更具有積極應對的力量,熬是被動無力,潛沉而默默的。但撐則是主動試力,公然承迎。就像竹筍,熬是在地表下育養,撐則是破土後在地上成長。撐的過程中,最要緊的不是去迎戰苦難,而是認識苦難,分析思考,找到其薄弱環節,用自己已有的力量去承迎苦難。撐是測試自己,更重要的是保護自己才積蓄起來的力量,進一步壯大,直至去戰勝苦難。

  輕視苦難,壯大力量“挺”。挺是人與苦難戰略轉移的關鍵階段,經過了“忍”的凝煉,“熬”的積蓄,“撐”的承迎,到了“挺”的迎戰階段了。挺是由過去的面對苦難、正視苦難、認識苦難到了輕視苦難。挺是由過去的被動應對轉至主動迎戰。挺是力量由承應、形成、積蓄到了壯大。挺是雙方力量的轉換,是戰勝困難前的黎明。苦難的黑暗終將過去,滿天的朝霞等待著我們。

  戰勝苦難,迎難而上“擊”。如果說所有的“山重水複”的背後,都藏著一個“柳岸花明”的話,那麽,祝賀你!此時,經過你的克難攻堅,一路過關斬將,不放棄、不拋棄,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你到了你的“柳岸花明”的境地。終於可以長舒一口氣,腦海裡浮現那句在歷史天空中一直回響的長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川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此刻的你,心裡會有一種雨過天晴的豪邁。

  一塊石頭一半做了台階,一半做了佛像。做台階的石頭問做佛像的石頭,我們來自同一個山裡,同一塊石頭,為什麽人們踏著我去跪拜你?做佛像的石頭回答,因為你隻挨了一刀,而我挨了千萬刀。

  就像每一尊佛像應感謝刀的雕琢一樣,沒有一刀刀的刻鑿,怎來千萬人的膜拜?就像每一顆星星都應感謝黑夜一樣,沒有黑暗怎能映襯其光亮?我們也應感謝苦難帶給我們人生的磨礪,讓我們感受了豐富的人生,讓我們歷經了奇峻的風景,讓我們獲得了高貴的靈魂,讓我們成為了一個真正的人。

  因為,沒有經歷風雨的果實不會成熟;沒有經歷掙扎的生命不會輝煌;沒有經歷荊棘的人生不會完美;沒有經歷苦難的人不會高貴。

   2019年7月6日

   寫於武昌南湖之畔水域天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