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十人九濕, 堅持這樣做,排濕解毒遠離濕氣!


濕氣,是中醫理論概念,認為自然界中氣候潮濕、食肉等是濕氣的來源。認為濕邪過重則易傷陽氣。認為通過飲食、起居可以都濕氣進行調節。在致病的風、寒、暑、濕、熱,這「五淫邪氣」 中,中醫最怕濕邪。為什麼現代人的病那麼複雜,那麼難治?因為他們體內有濕,體外的邪氣總是和體內的濕氣裡應外合,糾纏不清。

人體為什麼會濕氣重?

1、環境的影響,南方多雨水,濕氣較為重,長期不排濕,就會造成體內積存過多的濕氣,同時也跟人的體質有關係。

2、飲食影響,經常吃油膩食物,或者是長期吃寒性較重的食物,女性就容易出現濕氣重。

3、脾胃受損,可以歸納為1、2的總結,都是這些2個原因造成的,脾虧損容易生病,這在中醫裡面很有講究。所以祛濕還必須得健脾!

濕氣的針狀:

1、頭部:每次身體有什麼不舒服的時候,第一個就出現的就是頭部的問題!濕邪最初侵襲時,可呈現頭昏沉重地,像裹著一塊布;身體 困重,四肢 沉重,渾身不 舒適,似乎身上 附著重物。此外,還會有發熱、微微 怕冷怕風,流清鼻涕等濕證。

1、大便不成形:長期便溏,體內肯定是有濕氣在侵蝕。大便後總有某些粘在馬桶上,很難衝下去,這也是有濕的一種表現,因為濕氣有黏膩的特徵。體內有濕的人,大便後一張紙是不夠用的,得多用幾張才行。

【濕氣重的危害】

1.婦科疾病

體內濕氣過重,容易導致脾虛,使得濕氣下注,使得女性出現白帶多,白帶有異味等情況,嚴重時還會導致炎症。

2.浮腫

過多的濕氣滯留在體內,加重脾運化水濕的負擔,就像馬車超載一樣,有時甚至會影響腎的利尿功能,嚴重的可繼發全身浮腫。

3.月經不調

經常居住在潮濕環境,或者經常讓身體受濕受潮的女人,體質會比較差,在經期前後會有四肢疲倦,低熱難退,月經量少,痛經等癥狀。

濕氣食療方:

1.白扁豆白芷茶祛濕,是藥王《千金方》裡面的記載。

配料:白扁豆、白芷各5g,茯苓、薏仁、馬齒莧各3g

製作方法:將原料洗凈、切碎,裝入紗布袋內,入鍋中清水煎,約50分鐘即可。

主要作用:利尿除濕、祛除瘀滯、行氣活血。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平時需要加強對飲食、生活的管理,許多人身體濕氣重,主要是不注意平時的日常生活,其實只要生活方式健康,飲食管理合適,堅持運動,自然就有好身體。

2.余甘子苦蕎茶

有餘甘子、苦蕎、白果、薑黃等料混合在一起,開水燜泡10分鐘,即可飲用。隨時可用。茶中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及維生素, 疆場飲用能夠去除體內濕氣、清熱解毒。

3.馬齒莧橘皮茶

馬齒莧10g,橘皮3g,枸杞子3g,甘草2克,將這些原料一同用滾開水沖泡,代茶飲,每天1劑。具有祛風除濕、去火平肝的作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