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同樣是置之死地而後生,為何項羽能成功,馬謖卻失敗了

眾所周知,馬謖可以說是在演義當中被諸葛亮非常看重的一名武將。在諸葛亮北伐的過程當中,直接就把他派遣到街亭去守衛。誰知道他卻失敗了,最後牽一發而動全身,導致了蜀國整個進攻戰略的失敗。而馬謖自己也被諸葛亮揮淚斬殺。那麽我們都知道,兵法當中有一句話叫做“置之死地而後生”。為什麽韓信項羽等人都做到了這一點,馬謖卻做不到呢?

首先就是武將個人統帥能力的差距。

要知道韓信和項羽,一個是韓信點兵多多益善的兵仙,一個是力能扛鼎,比呂布還要猛的西楚霸王。無論是韓信還是項羽,在選擇“置之死地而後生”之前,都已經有了很大的名氣。所以士兵們願意相信自己的主將,俗話說得好:“將為兵之膽”。這兩人的實力和名氣,顯然起到了對於士兵氣勢鼓舞的作用。

那麽馬謖呢?在街亭之戰之前有名氣嗎?答案是否定的。也許馬謖因為一些諫言在諸葛亮等人代表的蜀軍高層當中有著很大的名氣。但是如果到了基層士兵當中,之前一直作為幕後的幕僚而存在的馬謖,顯然就是一個初出茅廬的菜鳥。別說鼓舞士氣了,不讓士兵心中疑惑就算是不錯。

其次,馬謖之所以“置之死地而後生”,完全就是被動的。

根本就不是他的本意。按照演義當中原文的描述:

謖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見!兵法雲:憑高視下,勢如劈竹。若魏兵到來,吾教他片甲不回!

說白了,馬謖當時完全就是死讀兵書。按照兵書上面的描述來做事情,這和戰國時期紙上談兵的趙括有什麽區別?

馬謖其實一開始的安排就是,扎營於山上,直接依靠險地來阻隔魏軍進軍的道路。面對老將王平的諫言,他表達出來了自大輕狂的一面。居然直接就選擇了和王平分兵駐守。要知道這分兵在兵法當中可以說是大忌。尤其是當時魏軍數量其實要遠遠超過了蜀軍,馬謖選擇把原有的兵力分兵,完全就是一次徹頭徹尾的失誤。

要知道這分兵可就給了敵軍逐個擊破的機會,而魏軍正是這樣做的。司馬懿到了街亭之後,一邊圍困了在山上的馬謖,一邊擊潰了在山下駐扎的王平。可以說是正好做到了逐個擊破,後來乾脆就在斷了馬謖水源的情況下,來了一出圍而不攻。讓馬謖大軍直接就內亂,後來直接就放馬謖離開,畢竟佔領戰略要衝的目的已經達到。

山上的蜀軍一心只想要逃跑,恰好魏國的目的也不是這些殘兵敗將,就順手放他們離開,直接就佔領了街亭。而後來前來支援的魏延,也被曹魏大軍順手料理,自此街亭之戰可以說蜀軍完敗了。

最後說一說,馬謖在被司馬懿圍困之後,還有沒有翻盤的機會。

說實話,除非出現奇跡,否則根本沒戲。

之所以這麽說原因其實很簡單。看韓信和項羽這兩個人,看似都是“置之死地而後生”,看起來都是沒有退路了,但是他們還有一個東西是馬謖沒有的,那就是戰略縱深。

要知道項羽在“置之死地而後生”的過程當中,是處於攻擊者的地位。也就是說,他們尚且有著戰略縱深以及選擇敵人的權利。而馬謖在被圍困之後,雖然佔據著山頂這一個對於守衛極其有利的條件,但是他已經失去了戰略縱深以及機動的範圍了。

說白了就是,雖然看似項羽等人已經處於死地了。但是其實還是有希望的,他們至少還能尋找敵人的薄弱地區,在遊走到該地區並且一擊致命之後成功翻盤。但是馬謖顯然已經失去了這個機會,畢竟當時十幾萬大軍圍著馬謖的部下,還沒有水。這種絕境已經無法喚起士兵反抗的勇氣了。

而馬謖的做法也顯然並不妥當,他面對士兵的嘩變。直接就來了一出殺將立威,說起來這威風是立起來了。但是士兵和他的關係直接就對立了起來,要知道按照當時的情況。馬謖完全可以說什麽帶你們回家之類的心靈雞湯,直接給士兵喝上幾碗。肯定是能夠比斬將立威要好一些吧。

而且其實到了最後,作為主將的馬謖自己已經失去了膽量。那麽他又有什麽理由,要求士兵們堅守陣地呢?

關於這個問題你怎麽看?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了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