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故事裡的人生》(61“田忌賽馬”與“‘6+2’大於‘4+4’”)

   《故事裡的人生》61

   “田忌賽馬”與“‘6+2’大於‘4+4’”

  “田忌賽馬”是中國古代的經典故事,出自《史記•孫子吳起列傳》。故事梗概是:戰國初期,齊國的使者到魏國都城大梁出使,孫臏以一個受了臏刑(被取出膝蓋骨的一種酷刑)的罪犯身份偷偷地拜見了齊國使者,並以一席討論時勢的高論打動了齊使。齊使覺得孫臏是一個不同凡響的奇人,就把孫臏藏在出使的車裡,偷偷地載回了齊國。孫臏到齊國後,深受齊國大將田忌的賞識,並待為上賓。田忌經常與齊威王賽馬,並每次都下很大的賭注。賽馬時,競賽雙方都根據各自馬的體力和速度把馬分為上、中、下三等,並都采取上等馬對上等馬、中等馬對中等馬、下等馬對下等馬的方式參賽。由於齊威王各等級的馬都相對強於田忌,所以田忌敗多勝少,這讓田忌很沮喪。孫臏多次觀看他們的比賽,他發現,齊威王的馬雖然比田忌的強,但差距並不很大。於是,有一次,孫臏對田忌說:“您儘管下大賭注,我保證讓您取勝。”田忌相信了孫臏的話,在與齊威王賽馬時,用一千兩黃金為賭注。等到開始比賽,孫臏告訴田忌:“競賽時,第一局您先用下等馬與威王的上等馬比賽,這一局我們認輸;第二局,您用上等馬與威王的中等馬較量,我們定勝;第三局,您用中等馬對付他的下等馬,我們還會取勝。比賽規則是三局兩勝,我們贏定了。”田忌按照孫臏的指點操作,三局比賽結束,田忌獲勝,贏得了齊王一千兩黃金。

  田忌也因此把孫臏推薦給齊威王。齊威王向孫臏請教兵法,並拜孫臏為齊國軍師。

  “‘6+2’大於‘4+4’”的故事出自美國。初看這個題目,你或許認為是一道數學難題,或許認為是一個啞謎的謎面,其實都不是。這是一個關於橋梁交通方面的掌故,故事發生在美國的金門大橋上。美國金門大橋是世界著名的橋梁之一,是近代橋梁工程的一個奇跡,它橫跨1900多米的金門海峽,連接北加利福尼亞與舊金山半島。它於1933年開工建造,歷時4年,1937年建成通車,耗資3500多萬美元。大橋建成後,橋面設計為“4+4”八車道模式,即往返的車道都是四條,這是一個常規設計,現行的橋梁都是這樣一種對等的交通模式。

  大橋貫通的近百年裡,車輛較少,暢通無阻。等到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後,車輛劇增,由於往返的車輛太多,大橋堵車現象嚴重,在早晚高峰期,堵車有時長達一個多小時,這令當地政府十分頭痛。於是,有人建議再造一座大橋。可再造一座大橋需耗資幾個億,政府遲遲下不了這個決心。大橋天天堵車問題,讓老百姓怨聲載道,成了當地政府的一塊心病。

  這時,有一個年輕人給政府提出了一個建議,他說,據他長時間的觀察,堵車都在上下班的高峰期,早晨市民上班,造成向南的車道擁堵,而向北的車道卻大量閑置,只有少量車通過;傍晚市民下班,造成向北的車道擁堵,而向南的車道卻大量閑置,只有少量車通過。所以,他建議:將現行的“4+4”車道模式改為“6+2”,即上午,向南的車道改為6條,向北的車道改為2條;下午則相反。

  政府采納了這個建議,堵車問題迎刃而解,大橋從此暢通無阻。為感謝這位年輕人,政府獎給他厚厚的一筆獎金。

  作者感言:第一個故事,在馬匹不變的情況下,孫臏以下等馬對上等馬、上等馬對中等馬、中等馬對下等馬的順序調整,贏得了比賽。第二個故事,那位年輕人依據車輛出行的時間差,合理利用了另一半車少的車道,這樣一來,同樣是8條車道,“6+2”模式明顯取得了大於“4+4”模式的效果,解決了堵車難題。

  這兩個小故事給我們這樣幾點啟示

  啟示一:在事物構成因素不變的情況下,通過調整事物的內部結構,也能實現優化組合,從而會提高事物的整體功能,甚至還會使事物發生質的變化。同樣是碳元素,由於組合方式不同,分別生成了金剛石和石墨,前者是世界上目前最硬的物質,而後者卻是軟物質之一。同樣是一串葡萄,如果先從好的顆粒吃起,越吃越壞,越吃心情越沮喪;如果先從差的顆粒吃起,越吃越好,越吃心情越高興。同樣是一個團隊,如果不加考慮地胡亂安排崗位,其工作成效一定低下;如果根據成員各自能力和特點安排適當崗位,其工作效率定會提升。再說一個類似的故事:一所大學門前,一位老婆婆裝了一大筐蘋果,一大早就擺在校門前叫賣,可到了下午,也沒賣出去幾個。一位教授見了,實在不忍,就走過去對老婆婆說:“我給您出個法子,也許會很快賣出去。”他叫老婆婆到附近的小商店裡買來一綹紅線,然後和老婆婆一起將一筐蘋果兩個兩個地用紅線拴起來。接著,他讓老婆婆高聲喊道:“情人蘋果!情人蘋果!小的四元錢一對,大的六元錢一對。”從門前路過的一對對情侶,聽到喊聲,都好奇的走過來並不假思索地掏錢買走了一對。很快,一大筐蘋果賣光了,並賣出了意想不到的好價錢。這就是事物重新組合帶來的效益。

  啟示二:調整內部結構或改變運作順序,也是一種創新思維,它同樣需要新思路、新做法。強手與強手、弱手與弱手對陣,是古今中外各種競技活動的慣常做法;往返的車道對等排列並一成不變,是全世界現代公路的通例;把蘋果堆在一起叫賣,全世界的市場和商店都是如此。而先以弱對強後以強對弱的方式調整馬參賽的順序、根據不同時間段車流量的多少來調整往返車道的數量、把蘋果兩個兩個地用紅線拴在一起並起個好名字叫賣,則是一種突破常規的新思路、新做法,是對傳統思維和做法的超越,是改革創新。賽馬最終取勝、堵車問題解決、蘋果高價賣光,不僅是事物內部結構優化重組的效應,更是創新思路的碩果。創新思路是第一位的,如果沒有改革創新,就不會有事物內部結構的優化重組,自然也就沒有了上述的成效。

  啟示三:從某種意義上說,通過調整事物內部結構而有效利用現有資源比開發新資源更重要。這是因為,有效利用現有資源,是一種節約模式,它節省了人力、物力、財力,也節省了時間。似想,讓田忌重新去尋找更強健的馬來參賽,這需要時間,更需要人力財力;再試想,再造一座大橋,得需要多年時間,得耗去大量人力、物力和幾億元資金。兩者相較,前者是一種最經濟、最便捷的做法,它以很少投入甚至沒有投入就能夠獲得更大效益。

  啟示四:田忌賽馬的故事還啟示我們,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在整體處於弱勢的情況下,不一定局部也都處於弱勢。只要我們善於發現和利用自己的局部優勢,以己之長,擊彼之短,照樣可以扭轉局勢,變弱勢為強勢。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紅軍在井岡山時期,就是通過製造局部優勢、利用局部優勢,各個擊破,成功粉碎了強於自己數倍的國民黨軍隊的前幾次圍剿。在這個世界上,無論多麽柔弱的人,總有他堅挺的地方;無論多麽強健的人,總有他的軟肋。所以,每個人都要努力學會避己所短,揚己所長,只要善於發現、開發甚至製造自己的優勢,並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就能做好自己要做的事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