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座中國小城,如何抵抗蒙古大軍20年?

金庸小說《神雕俠侶》,快到結局時,有個很出名的場面。襄陽城下,宋蒙交兵,蒙古大汗蒙哥愣是讓楊過用飛石活活打死,蒙古軍頓時潰敗,郭、楊等大俠力挽狂瀾,暫時保住了襄陽。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小說家言,不可盡信。最愛君想起,前幾年,襄陽要給虛構人物郭靖、黃蓉修塑像,也曾惹來不少吃瓜群眾非議。

不過,蒙哥確實死於宋蒙戰爭前線,且死因蹊蹺,可地點不是在襄陽,而是在川東的釣魚城,正是這個只有區區2.5平方公里的彈丸之地,幾乎改變了世界歷史的走向。

1235年,蒙軍全面攻宋,窩闊台汗的次子闊端親率一支大軍入川,四川守軍幾無還手之力,數十城接連失守,僅瀘州、合州二地得以保全,繁榮的錦城成都幾度易手,慘遭蒙軍焚燒屠城。

“車不得方軌,馬不得成列,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蜀道,在可怕的蒙古人眼裡,形同虛設。

1239年,蒙古大軍再臨成都。四川製置使趙彥呐無力抵抗,帶著手下跑路了,僅剩成都知府丁黼和七百廂軍鎮守。丁黼雖絕望,仍不言棄,當別人勸他逃走時,他直言:“我的職責,就是守衛疆土!”隨後,出城迎敵,率軍衝向蒙古大營,死於亂軍之中。

蒙古軍進城後,參議王翊與眾官還企圖募兵抗擊。蒙軍見王翊身著官服,在官署內正襟危坐,便問:“你小子誰啊?”

王翊不動聲色地答道:“小官食天子之祿,國家有難不能救,死有余罪,可速殺我,我願與城共存亡。”

蒙古人聽了,反而深受感動,這是忠臣,不能殺,接著劫掠去了。王翊眼看蒙軍暴行,心如刀割,跳井自盡而死。

在此困境之下,四川似乎不日就將淪陷,可還有人堅守不懈。1240年,重慶知府彭大雅帶人鞏固城防,修築磚石城牆。彭大雅是個蒙古通,寫過《黑韃事略》,專門研究過蒙古人,因此針對其軟肋進行設防。

當地百姓不懂其中玄機,大罵彭大雅不乾正事,蒙古人都快打到城下了,還修城幹嘛?彭大雅只是淡淡地說:“不把錢做錢看,不把人做人看,無不可築之理。”

彭大雅發現,嘉陵江上遊的合州,極有可能成為蒙古軍的主要進攻目標。這裡地處三江匯流之處,有一座三面臨水的小山,可建一座小城,作為防禦要塞。這座小山名叫釣魚山,當地傳說,有一年鬧饑荒,一位仙人從天而降,在此垂釣,釣起大魚,贈給居民救災。

彭大雅新建的這座小城,便是釣魚城。

一意孤行的彭大雅很快受人彈劾,被革職查辦,但他的心血沒有白費。1242年,兵部侍郎余玠入蜀,此時,包括成都在內的川西地區多已淪陷。余玠壯懷激烈,向宋理宗承諾,定要收復失地,“手挈全蜀還本朝,其功日月可冀”。

余玠請來隱居播州(今貴州北部)的冉氏兄弟。這哥倆可說是出色的建築設計師,一來就跟余玠指出,釣魚山這地方乃蜀口形勝之地,若委派一員大將鎮守於此,囤積大量糧草,“賢於十萬師遠矣”

正所謂英雄所見略同。之後,余玠繼續彭大雅未竟的事業,擴建釣魚城,城牆層疊,互為犄角,如果敵軍貿然攻入第一層防禦,便會受困於內外城之間,宋軍可以居高臨下,將其射殺。

除此之外,余玠在冉氏兄弟的建議下,依托釣魚城依山傍水的優勢,鑿井取水,開墾荒地,種植蔬菜,囤積糧食。余玠還在四川各地修築防禦工事,這些據點在抗蒙戰爭中發揮奇效,被稱為“四川八柱”

在蜀期間,余玠屢次與蒙古軍交手,戰功卓著,四川抗蒙形勢逐漸好轉。

為將在外,最難揣度的是帝王心。1253年,朝中有人誣告余玠獨掌大權,懷有二心,宋理宗聽信讒言,召余玠回朝。余玠知道大事不妙,憂心忡忡,竟一病不起,還沒等到與蒙古軍的最終決戰,便病死於他一心守護的天府之國。

一個余玠倒下,會有千千萬萬個余玠站起來!

余玠入蜀時,南宋的另一個“頂梁柱”孟珙,曾從京湖製置使司調撥六千精兵和十萬石糧食入蜀支援,這其中就包括其得力乾將王堅

王堅出生於宋寧宗慶元四年(1198年),時已年過不惑。

自年少時,王堅就是一熱血青年,他起初加入孟宗政、孟珙父子建立的“忠順軍”,參與對金戰爭。王堅所屬的鄂州都統司與嶽家軍一脈相承,而孟氏父子又是當時名揚天下的將帥,在抗金、抗蒙中屢建大功。王堅一出道,就繼承了南宋兩支著名軍隊——嶽家軍與孟家軍的優良傳統。

強將手下無弱兵,王堅能被選中,增援西線戰場,自有他的過人之處。王堅到後,余玠讓他知合州,將精心打造的釣魚城托付給他。

當時冉氏兄弟已用石頭砌成了1.5米厚的城牆,王堅及其副將張玨又進行加築,竟將釣魚城的城牆厚度增至5米,不僅可以阻擋大軍,還可以抵禦蒙古軍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回回炮

真理還需實踐來檢驗,這釣魚城到底頂不頂用,一試便知。

1258年,九月,六盤山上,秋風起,蒙哥祭奠成吉思汗,誓師出征。過去二十多年,蒙古攻宋,雖有成果,但進展緩慢,蒙哥急了,他意圖先蕩平四川,再揮師東進,於是親率十萬大軍入蜀。

▲蒙哥汗攻宋路線。

此次出征,蒙古軍勢如破竹,數月之間,川西盡皆失守,余玠一手打造的“四川八柱”防禦體系支離破碎。

就在蒙古軍沉醉於勝利之中時,漢人降將楊大淵跟蒙哥說:“川東的防禦工事不可輕視,不如先俘虜附近州縣的百姓,掠奪物資,以削弱其實力。”

蒙哥飄了,覺得拿下川東不費吹灰之力,沒有采納楊大淵的建議。1259年,二月,蒙古軍來到了王堅鎮守的釣魚城之下。蒙哥一定沒想到,這依山傍水的彈丸小城,竟是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響當當的一粒“銅豌豆”。

蒙哥迷之自信,照劇情發展,蒙古大軍壓境,守將自縛請降,沒毛病。恰巧最近歸降的順慶統製晉國寶是王堅老鄉,還同為忠順軍出身,蒙哥便派他前去勸降。

晉國寶這慫貨竟然有臉來見,王堅一見老戰友,氣不打一處來,當場破口大罵。晉國寶羞愧難當,悻悻然乘船離開,還沒到對岸,王堅轉念一想,不能就這麽算了,派人乘快船把他揪了回來。

此時,釣魚城內已聚集附近十幾萬軍民,大半個川蜀之地的抗蒙勢力集結於此。王堅為表決心,將叛賊晉國寶斬首示眾,號召全城軍民,共禦強敵。隨後,宋軍當著蒙古大軍的面,將晉國寶的屍首丟到城下。

王堅一波操作猛如虎,蒙哥大怒,下令進攻。城外,蒙軍聲勢浩大,城內,守軍屏氣凝神,大戰一觸即發。

釣魚城三面臨水,蒙哥決定發動水陸兩路進軍。陸軍主力由猛將汪德臣率領,駐扎城外,主攻鎮西門;南面由史天澤在嘉陵江岸設立水寨,並派戰船封鎖江面;合州外圍則由紐璘率部阻截宋軍支援。

王堅居高臨下,在城頭俯視蒙古軍動向,組織軍隊架設弓弩,迎面痛擊蒙古軍。

蒙古軍擁有回回炮等大殺器,卻需要陣地搭建,離城太近,搭建時會遭到守軍干擾,離城太遠,又失去了最佳射程。蒙古軍不得已只能採用最原始的攻城方式,派兵衝到城下,搭雲梯強攻。

鏖戰至三月,蒙軍徒勞無功,仍源源不斷補充兵力,就連金帳汗國都派遣一支軍隊支援。這些生力軍戰力極強,小將董文蔚率領將士“挾雲梯,冒飛石,履崎嶇以登,直抵其寨苦戰”,差點兒登上釣魚城,可沒過多久就被守軍趕下來,只好退兵。

憑借彭大雅和余玠的先見之明以及王堅的出色指揮,釣魚城終於“釣”上了一條大魚,蒙哥汗和他的大軍在城下只能乾著急。

而讓蒙古軍頭疼不已的因素,還有他們極不適應的氣候條件。四川盆地,濕潤多雨,早已習慣了北方大風“物理攻擊”的蒙古軍,敵不過南方的“魔法攻擊”,再加上水土不服,士兵上吐下瀉,軍中瘧疾橫行。

多年來征伐四方,蒙古軍隊的組成更加多樣化,可仍以騎兵為主。戰馬愛吃乾草,潮濕的氣象下,衣服都擰不乾,乾草更難得。馬又偏偏很傲嬌,強行餵食濕草,容易腹瀉。重慶是著名的“火爐”,同處這一帶的合州釣魚城自然十分炎熱,馬耐寒不耐熱,平時作戰、運輸,運動量很大,到了這一帶,蔫了。

那年四月,天降大雨,一下就是20多天,路線泥濘,攻城受阻,蒙軍不得不暫緩攻勢。

這時,有些聰明人看出來,這仗不能再打了。謀臣術速忽裡向蒙哥建議,宋軍新建的這幾座堅城一時難以攻下,不如留下部分精兵強將鎮守四川,大軍則繼續向東進發,相互呼應,一旦川東的宋軍被孤立,必定不戰而降。

術速忽裡的提議非常中肯,蒙古軍不惜一切代價啃下釣魚城這塊彈丸之地,實在是舍本逐末。可蒙哥和手下諸多將領仍執迷不悟地認為,“攻城則功在頃刻”,還差一點兒就能拿下釣魚城,征服整個四川。

▲釣魚城之戰。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轉眼就到了六月,盛夏時節,蒙古軍愈發疲憊。王堅靈機一動,想到一條攻心之計,和張玨一起將兩條三十斤重的大魚和上百斤面餅從城上拋下,並致書一封,邀請蒙古軍同吃共飲。

與此同時,南宋朝廷聽聞川東還有一座小城在堅守,急忙派兵增援。宋理宗以賈似道為京湖、四川宣撫大使,呂文德為四川製置使,負責援助四川戰事。

賈似道是宋朝末年出了名的奸相,可此時的他卻是實實在在的主戰派。賈似道了解完釣魚城戰況,即刻命呂文德率軍沿水路前進,直達釣魚城下,夾擊蒙古軍。

水戰畢竟不是蒙古軍老本行,紐璘率領的蒙古水軍碰上宋軍,一下被乾到幾乎暈船,找不著北。呂文德所部一路向西,抵達重慶,遺憾的是,儘管他們奮力進軍,始終無法突破蒙古軍的重重包圍,打通前往釣魚城的路線。

釣魚城,依舊是一座孤城。

夏日炎炎,兵馬乏困,蒙古軍仍看不到勝利的曙光。釣魚城久攻不下,蒙哥愈發急躁,喪心病狂地繼續圍攻,或許,在他的心中,失敗比戰死更為屈辱。

這一階段,蒙古軍有兩次接近成功的機會,都是由汪德臣創造的。汪德臣,出自蒙古族汪古部,是蒙哥手下一員猛將,也是釣魚城之戰中蒙軍的主要指揮官。

一天夜裡,城外的汪德臣偶然發現,釣魚城護國門的防禦有些松懈,於是帶領少量精兵,借由雲梯攻上城樓,企圖開城門引大軍入城。

汪德臣身經百戰,經驗老道,迅速在城樓上擺開陣勢。突如其來的蒙軍讓宋軍膽寒,一時手足無措。釣魚城到了最危急的時刻,一旦城門洞開,後果不堪設想。

王堅當機立斷,親率50名死士,從“皇洞”悄悄出城。皇洞是釣魚城初建時開辟的暗道,僅容許一人通過,入口在內城東側,出口則是東新門外附近的一片密林,主要用於間諜工作。王堅還曾借助皇洞發動過一次斬首行動,偷襲蒙軍石子山大營,差點兒客串“楊過”刺殺蒙哥,把蒙哥嚇出一身冷汗。

王堅出城後,抄近道登上城樓,打算從後方突擊前來夜襲的蒙古軍。汪德臣觀察敏銳,很快發現後路被斷,急忙帶兵撤退,在宋軍的夾擊中退下城來。

汪德臣逃下城樓後,迅速發動大軍圍殲王堅小隊。王堅臨危不亂,邊戰邊退,在城上宋軍的火力支援下,退回城中,化險為夷。

危情一夜,成就了王堅與汪德臣兩位大將的較量。

▲蒙軍猛攻,宋軍堅守。【劇照】

王堅通過暗道出城,給了汪德臣很大的啟發。

2006年3月,釣魚城西北角的奇勝門地基下發生山體滑坡,暴露出一條隧道。經過考古發掘,專家們發現這條隧道是從城外向城內挖掘的,這也證實當時蒙古軍曾借助地道偷襲釣魚城。

史載,1259年,六月初五,汪德臣再次組織突襲,這次的目標是釣魚城西北角的外城。

釣魚城西北山勢最為險峻,還有一處天池,即便攻入外城,也處於進退兩難的夾層之中,勢必遭到內、外城夾擊,在常人眼中,絕不是攻城的首選。汪德臣偏偏反其道而行之,放手一搏,決定打通地道,通到西北角的外城,事實上,他賭對了。

汪德臣的先遣隊進入釣魚城外城後,發現這裡基本沒設防,只有馬軍寨的少數鄉兵,大喜過望,正打算繼續向內城進軍。

蒙古軍驚現城內,鄉兵們起初嚇壞了,可是報國的決心最終蓋過了恐懼。馬軍寨的青壯年們同仇敵愾,在外城的山坡上阻擊蒙古軍。老虎不發威,你當我是病貓,馬軍寨的老百姓們拚死抵抗,把蒙古軍擋在山坡上,一直等到王堅、張玨率領正規軍前來救援,

王堅沉著應對,不給蒙軍任何的機會,蒙古軍好不容易通過地道進入外城,也想珍惜來之不易的戰果。此一戰,王堅身負重傷,蒙古軍寸步不讓,釣魚城西北成了雙方的修羅場。

蒙哥以為勝利的天平終於傾向自己,而汪德臣雖然計謀得逞,卻比蒙哥更加謹慎,認為釣魚城苦守數月,恐怕力量早已耗盡,不如再次勸降王堅。

蒙古人從不給敵人第二次機會,若對手抵抗,等來的只能是屠殺,可這一次,蒙哥居然同意了汪德臣的主張。

六月二十一日,汪德臣孤身來到釣魚城下,高喊王堅的名字,聲稱自己已請求大汗破例不屠城,請王堅趕緊投降。

釣魚城上的將士們根本不理會汪德臣的勸說,他們對燒殺劫掠的蒙古軍恨之入骨。汪德臣正在等待王堅的回復,沒想到城上的守軍根本就沒稟報上級,直接發炮。汪德臣或被擊傷,或受驚嚇,回到營中沒多久,就一命嗚呼。

王堅最強的對手汪德臣,死了。

城未攻破,竟折損愛將,蒙哥失去了最後的理智,七月,他將禦營移至釣魚城西北,他認為,可以延續汪德臣之前的戰略,從西北外城猛攻。

為鼓舞士氣,蒙哥親自登上高樓,擂鼓助威,聲聞數十裡,蒙古軍聽到大汗的鼓聲,更加奮不顧身。只是,兩軍交戰,身為主帥,如此高調,可不太行,No zuo no die啊。王堅調來大炮,向擂鼓之人射擊,直接就把蒙哥轟飛,鼓聲戛然而止。

這一次炮擊之後,蒙古軍開始撤軍,七月二十一日,蒙哥死於軍中

關於蒙哥的死因,眾說紛紜,或雲氣死,或雲病死,或雲中炮擊死,或雲中飛矢死。但可以肯定的是,蒙哥的死引發了一系列連鎖反應。

蒙古帝國內部展開了激烈的內鬥,出征各地的各系貴族或多或少地卷入其中,暫緩征服的腳步。

蒙哥的弟弟中,積極漢化的忽必烈和反對漢化的幼弟阿里不哥兵刃相向,最後,忽必烈勝出。忽必烈一向以唐太宗為偶像,說過:“唐文皇為秦王時,廣延四方文學之士,講論治道,終致太平,喜為慕焉。”李世民正是踏著兄弟們的屍身登上皇位,忽必烈也是如此。

▲元世祖忽必烈。【劇照】

蒙哥的另一個弟弟,建立伊利汗國的旭烈兀支持忽必烈,在此之前,他曾橫貫東歐大草原、征服西南亞、滅阿拉伯帝國,而釣魚城的一聲驚天炮響,讓他不得不回師東歸。

釣魚城建城不過十幾年,憑借城池牢固,軍民同心,將不可一世的蒙古軍拖垮,被讚為“東方麥加城”“上帝折鞭處”,王堅等人用來之不易的勝利阻止了蒙古大軍的步伐,這一蝴蝶效應最終也改變了世界歷史。

可惜,勞苦功高的王堅卻沒有得到宋廷重視,1264年,他因受賈似道排擠,憂憤而死。

王堅離開後,張玨接過鎮守釣魚城的重擔。1275年,蒙古軍再度入蜀,這一回,他們志在必得,張玨留下王立守釣魚城,自己率軍馳援重慶,不僅解了重慶之圍,還收復了幾座城。

元朝得知此事,想起當年蒙哥汗就在這附近丟了性命,馬虎不得,便加大增援,幾座城池得而複失,張玨被圍困於重慶。

元朝大臣李德輝派人向張玨傳話:“你作為臣子,並不比宋室的子孫更親,合州作為一個州,也不比宋朝的天下更大,現在天下都已歸順大元,你還在山窮水盡之處負隅頑抗,這不怪嗎?”

張玨不聽,繼續抵抗,終敵不過蒙元大軍,重慶淪陷,有心禦敵,無力回天。

在巷戰中,張玨知道已無勝算,跑回家與妻小道別,打算喝毒藥自盡,部下卻把他的毒藥藏了起來。於是,張玨轉頭乘船載妻小東逃,半路上又想鑿船自沉,左右急忙奪過他的斧頭,扔到江裡。張玨想跳水自盡,家人又緊緊地拉住他。

第二天,張玨在半路上被俘,在被押往大都的路上,他用弓弦自縊而死,保全了名節。

直到1279年,宋亡,釣魚城還未丟失。釣魚城中有一個被命名為“皇宮”的建築,正是表明,城內的軍民,無論大宋天下如何傾覆,他們都會堅守到底,迎接大宋天子的到來。

由於寡不敵眾,釣魚城最後一任守將王立最終被迫開城投降,這座小城完成了其最後的使命,從建成到陷落,在數十年的抗蒙鬥爭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元軍入城後,一改以往的規矩,沒有屠城,對這座川蜀之地最後的屏障致以崇高的敬意。看來,到最後,懟天懟地的蒙古人,也不得不深深折服於釣魚城的軍民,佩服王堅、張玨,以及無數無名英雄創造的奇跡。

當我們為微不足道的挫折而悵然若失,為不值一提的迷茫而彷徨不前,或許,可以想想王堅他們,想想當年危如累卵的釣魚城,想一想,真正的英雄,在絕境之中是怎樣抗爭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